订单流失下的转移出路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nta/cnta201207/cnta20120731-1-l.jpg
  2012年前三个月,中国出口日本的纺织服装产品同比增长约7%,同期,日本自越南、柬埔寨进口的同类产品同比增长逾40%。而当下一些国外企业采取“China plus one”(中国+1)的形式下单,从另一个侧面对中国企业订单“流失”作出了预警。“这几年纺织业成本不断上涨,而产品价格却涨不动,企业利润不断下滑,如果再不寻找出路,只能等死了。”这是浙江沿海等地做外销企业老板面临的困境,对于他们来说,转移是出路,但究竟是向内转还是向外移,也很困扰。
  主攻中高端订单
  近日,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新疆服装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明确了两个目标:到2015年,自治区服装加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到2020年,自治区服装加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为确保目标的实现,《意见》中总计提出了涉及企业投资发展、资金、人才等四大方面的22项政策措施,这为新疆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承接纺织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企业用工、物流、原材料、融资成本持续上升,能源、土地和生态环境对外贸发展的约束日益明显,加上人民币升值,中国传统出口价格优势面临挑战。对于中国企业订单向海外转移趋势的加剧,也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劳动力成本是影响纺织业服装订单向海外转移的重要因素。”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规划咨询部主任华珊介绍,工资福利费在服装企业加工成本中的比重达50%~55%左右。因此,有专家建议,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东部有接单能力的企业应有意识地“向内转、向内看”,依托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发展,将更多的订单留在国内。据知,中西部经济近年来高速发展,截至目前,其经济总量已占全国的43.5%,但其外贸依存度却只有10.6%。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态势。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将土地、资源、劳动力、运输等敏感成本的生产加工环节有选择地迁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而近几年,为了确保中国纺织产业转移顺利实施,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根据《纺织工业振兴规划纲要》目标,“十二五”时期优化区域布局是纺织产业调整主要任务之一,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为承接产业转移,在财税、金融、产业与投资、土地、商贸、科教文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纺织产业转移和区域发展的重点为:东部地区加速产业升级步伐;中部地区完善纺织产业制造体系;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东北地区加快发展优势产业。
  一些业内人士曾表示,中国有熟练的技术工人和良好的产业环境,国外订单转移只是暂时和局部的。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不少企业以为只要能再扛一年,日子就会好过,但实际情况好像并没有期待的那么乐观,而一些以中低端订单业务为主的中小企业的处境尤其令人担忧。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订单数量有所下降,但中国纺织业的整体竞争力并没有下降,而当前出现的订单转移只是在中国成本优势相对减弱、企业放弃低端逐渐从中端向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世界市场的一次重新分工,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有不少外贸企业老板也表示,近两年我国加工贸易增速下降,有一部分也是国家有意调整的结果。就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及成本来看,再做中低端订单已不再适合,产业整体向高端迈进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欧洲订单偏小,要求又高,这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并不划算。因为在这一调整过程中,有不少企业也放弃了低档服装加工,主攻中高档订单,订单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长。
  基于此轮产业转移“成本倒逼”特点,产业升级的政策环境日渐成熟。转移不仅仅是厂房、生产线简单搬迁,以产业转移为契机,谋求产业升级十分迫切。我国纺织产业梯度转移,出于比较成本优势的考虑,不是生产能力的简单迁移,而是“升级型”的转移。梯度转移的目的,就是在东部和中西部形成“区域互补”优势,实现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内转还是外移
  现在浙江一些做针织加工的中小型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往海外。据这些企业老板反映, 2005年以来,人工成本每年增速都达两位数,累计涨了一倍多。近三年来,利润额每年以3到5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目前人工成本仍呈刚性上涨态势,企业只能勉强保本经营。这两年来,周围的同行陆续把工厂搬到成本更低的柬埔寨、孟加拉、越南等国家,也有的老板由于担心海外投资风险,迟迟没有搬,但眼下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件事。
  为降低用工成本,大多数老板工厂搬迁有两大方向,一个是中国的中西部,另一个是海外如柬埔寨、越南等国家。相较海外来说,中西部地区产业链相对完整、劳动生产力水平较高、满足季节需要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强。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如运输成本的居高不下、地方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的意识不足、出口退税等政策层面的亟待完善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织协会会长杨世滨表示,国内针织服装企业向外转移产能呈现出明显势头。孟加拉已成为除中国以外的第二大针织品出口国,出口额大概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向这些地方转移纺织产能最多的是日本,最主要的考虑就是人力成本和关税政策。
  业内人士担忧,我国纺织行业向海外转移可能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而中西部可能由于未能承接这些产业而失去发展良机,但也有行业专业人士表示,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不同,转到柬埔寨等地的是比较低端的产能,也有企业在国内中西部布局,其产品的品质更高。纺织企业要在全球配置资源,中国在高端制造环节依然具有优势,企业能够向下游转嫁成本。东南亚国家虽然用工成本低,但技术人才缺乏,产业配套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不完整,因此企业短期之内大规模转移出去的可能性很小。
  政策支持“升级型”转移
  在国内中西部地区,除了当地自身所具备的承接转移的优势之外,国家和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使得“升级性”转移顺利完成。作为国内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区域之一,2010年新疆棉花产量为260万吨,约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世界棉花总产量的11%,国产长绒棉几乎全部产自新疆。作为中国最大的产棉区,新疆产棉量始终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新疆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棉无论从种植面产量、单产还是出口量方面已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新疆优质羊毛、羊绒、亚麻、罗布麻、红麻等再生纺织原料也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