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限制对谁都不利


  
  近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硝烟又起。据报道,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4类纺织和服装产品采取配额限制措施,将这些产品今年内的进口增长限制在7.5%以内。这实际上是对中国又重新实行配额限制。
  中国商务部指出,美国的做法违背了世贸组织(WTO)关于纺织品和服装的协定,背离了WTO倡导的贸易自由化的基本精神,不符合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中启动242条款的前提条件,也违反了美国国内实施程序的规定,损害了中国企业应得的利益,严重挫伤了中国企业和民众对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环境的信心。
  
  美国的理由不成立
  
  据报道,美国宣布对中国纺织品实行配额的理由是,今年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定执行委员会 (CITA)决定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TC码338/339)、棉制裤子(TC码347/348)以及棉制和化纤制内衣(TC码352/652)等3类纺织品自动发起纺织品“特殊保障”调查后发现,今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制度取消以来,中国产品对美出口激增,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度这3类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分别增长了1250%、1500%和300%,已对美国同类纺织品造成了市场扰乱,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协议,进口国可以采取“特保措施”——数额限制。
  所谓“特保措施”是指《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有关纺织品的“特殊保障条款”。该条款规定,当原产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扰乱了进口国的市场或对该种产品的正常贸易构成威胁时,进口国可以在与中国进行磋商后,采取包括数量限制在内的贸易保护措施。纺织品特保条款的有效期为2008年12月31日。应当说,这是中国在加入WTO谈判时做出的一个让步。不过,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也要求在启动特保时有充分的证据。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的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其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仅三四个月的时间是不能论定中国纺织品对美国造成了“市场扰乱”;另外,今年一季度中国一些类别纺织品出口增长,是由扭曲贸易的配额管理体制向自由贸易回归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这种增长将是短期的。根据1993年12月关贸总协定达成的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简称《ATC协议》),自1995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各成员国积极主动、有计划地逐步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以提前应对配额结束时带来的贸易压力。没有按照《ATC协议》在10年过渡期内分阶段取消配额,而将70%的配额保留到最后一刻,才导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短时间的“激增”,而且为保证纺织品一体化的平稳过渡,中国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3月份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增幅已有所下降。
  美国舆论也指出,中国今年对美国纺织品出口的急剧上升,主要因素是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制度已经过期,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在市场杠杆作用下涌入美国,美国政府没有理由和必要保护国内垂死挣扎的纺织品工业。在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中,有一半以上是由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生产的。美国消费者协会以及纺织品与成衣进口商协会也指出,这些限制措施是“无法容忍的”和“不公正的”。新任WTO总干事拉米批评美国说:“世贸组织的条款规定得很清楚,它不是弱肉强食的法则。”
  
  限制措施是双刃剑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对中国纺织品采取行动有两个目的:一是保护美国成衣制造商的利益和避免纺织工人的失业,二是迫使中国对人民币升值,试图以此减少美中贸易不平衡。美国认为美方对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导致美国制造业大批失业,其原因是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但美国一些中国经济学家都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认为从贸易角度看美国对中国的逆差,包括纺织品贸易并不能证明跟人民币有什么关联,同时批评美国政府的政策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将破坏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伤害美国在华投资者的利益,同时损害美国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指出,中国通过购买巨额美国有价证券方式来让人民币汇率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这给美国政府和企业提供了资金,弥补了美国较低的存款利率。此外,美国的消费者也从中得到了好处——他们可以继续消费。如果美国一意孤行,满足自己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动,所有这些好处都将消失。出现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商品——事实上还包括所有使用中国零部件的商品——将变得比过去昂贵。美元的币值会上升,使美国商品和服务也变得更加昂贵。美国的做法既违背了美国倡导的市场开放和自由贸易精神,又损害了美国自己的利益。
  美国媒体还报道说,美国政府的行动使美国国内的纺织业和制造业者出了一口长气,认为这是布什政府保护国内工作机会的积极行动之一。而对美国的纺织品和成衣进口商们对布什政府的决定表示失望,称这些措施将导致美国国内服装零售价格上涨,从而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不会对美国的纺织业带来实质性帮助,因为服装进口商们将不得不从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寻求低成本的供货商,而不会将订单交给成本昂贵的美国国内生产厂家。美国纺织服装进口商协会执行董事琼斯指出:“布什政府这样做是徒劳的,因为重新施行配额不会给美国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
  
  中国是负责任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去年,纺织品出口规模达95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6%。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中国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被压抑已久的中国纺织品生产能力在2005年初开始集中释放。
  但为抑制纺织品出口过快增长,进而保持全球纺织品贸易的稳定,中国政府年初开始对部分服装开征出口关税,范围涉及外衣、裤子、内衣等7大类148个税号的纺织品。除此之外,采取的调控措施还包括降低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严查纺织品出口逃税、下调进口关税税率、实行出口自动许可管理、积极调控纺织业投资、鼓励企业对外投资、进一步推广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保标准等行业标准、加大包括纺织品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企业自律、引导企业有序出口等措施。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前不久在巴黎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会谈时说,得益于中国政府采取的有效调控举措,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增幅已明显回落。据商务部统计,一季度中国纺织品出口额为224亿美元,增长19.1%,同比回落了5.6个百分点。其中,服装出口140亿美元,增长15.9%,增幅同比回落了8个百分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1日在北京会见欧盟“三驾马车”外长时说,中国还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从宏观上加强对纺织行业的引导和调控,以保持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出口关税的调整必然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净增加,从而进一步带来企业利润的减少,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亏损,纺织工人的失业,但提高纺织品出口关税意义非凡,除了表明了中国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抑制出口过快增长的决心外,还表现出中国做为一个贸易大国对世界贸易的责任感。为了建立纺织品贸易新秩序,缓解贸易摩擦,中国企业做出了牺牲。对中美贸易摩擦前景,美国大多数分析家认为,这是一场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的过招。在世界经济前所未有地走向一体化的今天,两国政府都知道破坏目前的贸易关系将会导致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因此,双方都不希望问题进一步升级,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6月初访问中国时说:美方理解纺织品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珍惜美中之间多年来建立的经贸关系。如果两国经贸关系因此出现问题,既有损美国企业的利益,也将使美国政府蒙受损失。在美中经贸合作中,纺织品贸易所占的比重不大,美方希望通过磋商增进与中国的沟通与了解,加强合作,妥善解决当前的纺织品问题。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表示,中方十分重视中美经贸关系,20多年来越做越大的贸易额就充分说明了双边贸易的互补性。
  据报道,第十六届中美商贸联委会7月初将在北京举行。按照计划,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古铁雷斯将作为共同主席主持会议。届时,中美将就纺织品、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美国贸易逆差等问题进行通盘磋商。双方都希望此次会议能有积极成果。
  
  链接:
  纺织品配额制
  纺织品的配额制由来已久。在上个世纪50年代,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独立,由于纺织品和服装工业需要的投资不多,刚独立的这些国家因都比较贫穷,于是便把纺织和服装业作为工业化的先行部门,结果大量纺织品涌入国际市场。因这些国家劳动力价格低,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也比较低廉,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进口纺织品,本国的纺织业抵挡不住来自中国香港、泰国、印度等低工资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的竞争,要求政府采取数量限制措施,保护本国的纺织业。1974年,世贸组织的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署了《多种纤维协定》(MFA),允许发达国家暂时性地借助配额保护,限制纺织品进口,以便为发达国家纺织业结构性调整提供一个机会。
  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以《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取而代之,逐渐取消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配额限制。与此同时,世贸组织的发展中成员国也同意给予这些受到保护的国家10年缓冲期来进行调适,缓冲期到2004年底结束。根据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达成的这项国际协议,从2005年1月1日起,所有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配额被取消。
  MFA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配额制度,而配额是与关贸总协定规则有冲突的,因为关贸总协定更喜欢使用关税而不是数量限制措施。
  配额也是对关贸总协定平等对待所有贸易伙伴原则的例外,因为它规定了进口国从每个出口国进口的数量。
  MFA所建立和维持的进口配额制度带有强烈的保护主义色彩,为发达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提供了合法依据。由于纺织品贸易的大力发展是工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阶段,因此,MFA制约了发展中国家通过纺织品出口实现经济起飞,它给发展中国家每年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