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我省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2年监督工作计划,常委会在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从2011年12月开始,财政经济委员会就全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分赴温州、湖州、金华、台州、衢州及所属部分市县调研,听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召开人大代表和小微企业座谈会,实地考察部分小微企业。参加在浙全国人大代表会前就全省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情况开展的集中视察活动,听取了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赴嘉兴及桐乡实地视察。常委会冯明副主任参加了视察汇报会和调研活动。在综合、汇总和分析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财政经济委员会起草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小微企业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截至2012年1月,我省小微企业有56.9万家,占企业总数97.0%,吸纳就业1178.5万人,占所有企业的55.5%。小微企业多数分布于二、三产业,其中65%的小型企业为二产企业,50.3%的微型企业为三产企业。2011年,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规模以上小型企业约占31.2%,规模以下工业(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业单位)约占25.1%,共占56.3%。
  近年来,小微企业发展遇到异常严峻和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生产经营难度加大。2011年10月以来,中央和我省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化解小微企业困境,提振企业信心,已取得一定成效。从调研情况看,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围绕国家和我省相关法律法规及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在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鼓励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注重加强政策引导
  省政府积极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制定扶持政策。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工业调结构保增长控能耗促增收工作的通知》,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规范民间金融秩序、加大帮扶力度和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具体政策措施。各设区市和有关部门相应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全力做好经济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确保了金融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二是深化各类帮扶活动。根据省委统一部署,省政府把帮扶中小企业作为2011年“双服务”活动的重点,抽调11个金融机构负责人充实到“双服务”工作组分赴各市,采取了“一企一策”的帮扶措施;在2012年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省市县乡四级领导干部将走访和调研全省上万家企业,重点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登门服务,帮助困难企业解决问题。三是认真落实涉及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社保“五免四减三补贴”,开展企业清费减负专项治理。2011年,全省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约60亿元,集中减征四项社会保险费15亿元。
  (二)积极改善融资环境
  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各级政府在加大财政资金扶持的同时,积极改善融资环境。一是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温州市政府设立10亿元市区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指导各县(市)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帮助企业解决信贷资金周转困难。湖州、金华市政府各设立2亿元,衢州市政府设立0.5亿元市区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二是加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目前我省共有各类融资性担保公司676家,注册资本363亿元,2011年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总额达1160多亿元,风险控制良好,代偿率为0.90%。2011年,省财政还出资10亿元设立了省中小企业再担保基金,维持省级小企业风险补偿资金6500万元的规模。三是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的增量扩面。截至2011年底,全省新增小额贷款公司52家,已开业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86家,当年累计发放贷款1800亿元、223.6万笔;共设立村镇银行4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8家,分别比年初新增25家和3家。四是推进小企业专营机制建设。截至2011年底,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建立各类小企业专营机构1000多家,大部分专营机构对小企业贷款占比在60%以上。五是搭建融资平台。2011年,我省搭建了“政府部门、银行、网络、担保”共同参与的全国首家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自2月底运行以来,至年底已累计放贷159.1亿元,不良率仅0.09%。已连续两年举办“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大会”,推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有效对接。各地还纷纷开展以银企洽谈、创新金融产品等为主要形式的融资活动。
  (三)努力完善服务体系
  各地坚持政策性引导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努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小微企业创业发展。一是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60个,入驻小微企业15857多家,吸纳从业人员36万人。二是开展创业辅导培训。全省已建立一支近200人的创业辅导师队伍,创业辅导网络已覆盖各县市区。2011年共举办各类小微企业创业辅导培训636场,辅导培训3.2万人次。三是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全省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18家,其中直接孵化面积2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673家,从业人员7.3万人,累计毕业企业1840家,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15%。四是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全省已认定568家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6个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向产业集群内小微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测等技术服务。五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2011年我省得到国家5300万元资金支持,成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试点省份。目前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资源统筹、服务协同”的原则,建设全省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六是鼓励开拓国内外市场。各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市场拓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011年共安排省级开拓国际市场专项资金7000万元。
  (四)推进企业创新提升
  省政府坚持大发展、大提升并举的方针,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企业创新提升。一是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2011年,从国家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3.55亿元,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科技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截至2月,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已达7.5亿元,组建了8只创投基金,全省各级基金总额达26.5亿元,重点投资于初创期、又有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加快推进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2009年以来,省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突出对传统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工业设计和产业集群提升发展的支持。三是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11年,省政府设立总额为5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嘉兴市在设立的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和50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中,把促进小微企业创业和发展等列为支持重点内容。四是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中小企业,积极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省政府从2006年开始设立服务业引导资金,资金规模从初始的每年1000万元增至2011年的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