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下的预习教学

“主题教学”下的预习教学 永吉县实验小学 孙晓杰 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有些学生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样,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状态。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

基于前三个学期“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反思,我们团队发现要想利用校内仅有的课时来开展好“主题阅读教学”,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预习,才能保证课堂内教学的深入开展。所以我们本学期更为关注对孩子预习态度和预习方法指导和引领。在课堂教学之前,设计了有关本板块的前置性作业(即学生预习导学案),并打印下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导学案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醒和指导读文,会认字,会写字,本课生词的指导和练习,而且还留有一个你自已搜集到的字词开放预习环节。这样学生有的查找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有的查找了作者的生平简介,有的找到了本课中的多音字、反义词、近义词等。预习充分了,主题学习自然会更加实质化、深入化。

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循序渐进。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
接着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
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二、抓住提示。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都有提示预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独立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更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便可知预习的效果。

三、善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动笔圈画。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自然会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五、激励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自由预习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多引导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或是“谁和他的朗读方法不一样”这样,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处在自主探索的积极状态,充分开发他们创造的潜能。比如课上和学生一起编一些顺口溜,学生会感觉很有意思,学生编顺口溜,幽默风趣,尽管有时语言不是很流畅,但学生印象深刻,既让学生感觉到了预习后上课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学生的预习方法有时会让我们教师收到惊喜。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多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预习、参与学习,就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开发他们内在的创造潜能。

预习课文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而且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进行预习。作为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各种体裁课文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