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能效标识,需要货真价实


  家电能效标识制度自2005年3月1日实施以来,已走过5年的时间。
  5年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五批能效标识实施产品目录以及具体产品的实施规则。我国已实施能效标识制度的产品有19类。截至今年3月15 日,共有1667家企业通过备案,产品型号达到86831个。
  遗憾的是,由于能效标识上的数字可由生产厂家直接标注,因此有的厂商充分利用“游戏规则”,将家电的能耗数据任意夸张,欺瞒和误导消费者。
  能效标识有何作用
  能源效率标识(简称能效标识)是表示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识,属于产品符合性标志的范畴。
  通俗地讲,能效标识是判断家电能耗等级的一个标准,其底色为蓝色,顶头有“生产者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最重要的是要看标识的中间部分,总共有5个等级标记,从1级到5级分别以深绿、浅绿、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并在左边有从“能耗低”到“能耗高”的信息提示,1级为节能最佳,5级则耗电最多。另外,在标识右上角有明显的规格型号产品的能效等级。
  这些能效限定值是国家强制性实施的,目的是淘汰市场中低效劣质的用能产品。
  2005年3月1日,我国启动了家用空调和冰箱的能效标识;2007年3月1日,又实施了洗衣机能效标识;2008年4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把家电产品能效标识纳入法律体系。
  该《节约能源法》实施后,凡是未粘贴能效标识,或者标识不准确的家电产品被禁止在国内销售。同时对没有进行能效标识备案的企业,可处罚金额1〜3万元,没有贴能效标识的企业,处罚金额为3〜5万元。
  能效标识为何要上升到法律高度?国家发改委说,能效标识制度实施三年以来,累计节电68亿千瓦时,极大的推动了家电企业的节能运动。通过强化能效标识的应用,完善标识实施体制,可以有效加强监督检查而确保能效标识全面顺利实施。总体而言,能效标识制度实施以来,有效引导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节能产品的市场比重明显增加。
  具体的说,从2005年到2008年,中国国内电冰箱平均能效水平已经提高2.98%。能效标识制度实施之前,市场上有59%的电冰箱达到节能水平。经过三年的实施调整,目前市场上已有75%的电冰箱达到节能水平,5级产品的市场份额仅占6%。中国房间空调平均能效水平提高6.4%,节能产品比重增加。能效标识制度实施前,节能空调的市场份额仅占2%。经过多年的实施调整,目前已提高到10%。
  为推进国家“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后将有更多的产品纳入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范围。事实上,目前能效标识制度的发展正发生一个重要的转变:由家电产品的试点实施,到面向民用、商用、工业、照明等领域重点耗能产品全面实施的快速发展。
  而随着节约型社会的逐步构建、市场的日趋规范、消费者节能意识的逐步提高,能效标识制度将在监督机制、评估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并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而要完成这个转变,从备案管理、宣传推广、监督检查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虚标高标屡见不鲜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简称《节约能源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用能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如实注明能耗指标。” 换言之,家电产品上没有贴能效标识的行为就是违法。
  但节能标识型号与实际产品型号不符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质检总局曾对能效标识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抽查,发现超过两成的产品存在虚标;而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对12个型号家用节能型空调的比较试验结果中,有9个品牌空调样本实测能效比均低于其标称值。
  有业内人士指出,企业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能效标识,为监管困难埋下了伏笔。由于我国能效标识制度采取企业自我声明并备案、政府进行执法监督的实施模式,企业需要自行对产品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和国家能效标准确定产品能效等级,自行印制能效标识并粘贴在产品上,使用之日起30日内,向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备案。
  但自实施之日起,能效标识虚标现象就开始暗中滋长。2006年年底,受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质检总局委托,中国能效标识管理中心曾经组织了专项检查,在北京、广州和合肥三个城市的主要家电卖场和家电产品集散市场展开,采取到市场随机购买样品的方式,共涉及38家企业的54个样品(其中22台空调、21台冰箱、 11台电冰柜)。结果发现,总体合格率为79.6%,三类产品均发现虚标能效等级情况,有些产品的能效等级甚至达不到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的市场准入要求。
  今年“3·15”活动前夕,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通报了2009年度能效标识市场专项检查的结果。数据显示,此次检测涵盖了7类产品,总体合格率为94.44%,共有7台产品未通过检测。电动洗衣机不合格率最高,为15.79%。
  无独有偶,几乎同一时间,上海市工商局官方网站上的《上海市工商局流通领域电冰箱类商品质量监测情况》显示,经检测,有10个批次的商品合格,1个批次经整改后合格,有11个批次商品不合格。监测发现,耗电量超标的共有7个批次。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以现在家电下乡销售的冰箱为例,国家规定了产品的最高限价是2500元,在价格不能提升的情况下,越是节能的冰箱越受欢迎,“高能效等级标识”的产品更是比比皆是。一些厂商宣称日耗电量0.26度、0.27度、0.29度等低耗电冰箱,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实验室里测出来的数值分别是 0.39度、0.38度与0.41度,虚标幅度高达40%以上,比国家允许的浮动范围还要高出4倍多。
  究其因,为了降低能效标识实施的社会成本,减轻生产者的负担,提高实施效率,我国对能效标识采取“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监督管理”的实施模式。目前在家电行业,除一部分标识是经第三方机构检测认证后准予张贴的,大多数由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自我检测后贴标的。有关方面解释,这是因为家电企业众多,产品数量庞大,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力有限,为方便企业经营而允许企业自行粘贴,且进行能效标识备案是免费的。
  也就是说,能效标识上的各种数据都是由生产厂家自己标注的,备案时虽要求企业出具相关检测报告,但检测数据并没要求全部第三方检测,具备检测能力的企业可在企业实验室进行检测。更有甚者,一些根本不具备能效检测能力的企业或者是第三方实验室,虚报检测设备和能力,甚至出具虚假结果,严重影响了能效标识的真实性。
  可见,能效标识大多数只是企业的自我声明。这种“自我声明”的方式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法令与其配套,进行制约和监督,才有助于企业形成一诺千金的契约精神。但实际上相关部门只是进行市场抽检监督,无力全面检查。
  目前我国能效标准实施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如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尚未针对能效限定值建立相应的强制性制度;惩罚力度不够,最高罚款仅3万元;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等。
  因此,建立完善而强有力的监督体系,是确保能效标识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如果不加快相关管理法令法规的建设和完善,维护能效标识的权威性,能效标识 “虚标”的现象还会层出不穷。
  
  
  
  降低能耗路在何方
  由于无法做到有效监管,一些家电企业在标注其产品的能效等级时开始弄虚作假,希望以此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获取消费者的青睐。这类做法更深远的伤害是,消费者可能再也不信任所谓的“绿色标签”,并对购买绿色产品产生更大的排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