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11例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1-0044-02

肺栓塞(PE)是指内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使相应肺组织血流供应减少或中断,引起肺循环障碍临床病理综合征,是心肺血管疾病中常见的急症。笔者对自2007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1例PE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1例PE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50-74岁,平均62岁。所有患者经肺ECT确诊PE。呼吸困难10例、咯血2例、晕厥3例、胸痛2例。11例PE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后+华法林抗凝治疗6例,单纯华法令抗凝治疗5例。11例PE好转10例。有3例住院期间不听劝阻自行下床发生晕厥,后经积极抢救及护理,脱离危险;1例发生猝死。

1.2 护理

1.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PE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检出率、发现率太低。所以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及时报告异常情况,为急性PE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已发生PE的患者按级别护理巡视,同时观察患者发绀、胸闷、憋气、咳嗽、胸部疼痛有无改善。应用监护仪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2.2 休息与活动: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咳嗽等,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对大便干燥的患者,酌情使用开塞露或甘油剂,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屏气用力的动作或下蹲过久,以免造成晕厥猝死。

1.2.3 抗凝治疗的护理

1.2.3.1 溶栓及抗凝是治疗该病的关键:遵医嘱应用正确的溶栓药,注意药物的剂量、浓度、配伍禁忌等,选择粗血管,避免渗漏。在静脉灌注过程中要准确调节输液速度,拔针后按压时间要适当延长。老年人抗凝剂的剂量随年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应有所减少。

1.2.3.2 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溶栓、抗凝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如皮下淤血、鼻出血,口腔粘膜、齿龈、内脏出血等,护士应仔细观察,详细询问患者口腔粘膜、齿龈有无出血,有无黑便、血尿等现象。注意倾听患者的不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且配合检验科做好血液的采集,及时检测凝血功能。11例患者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时未发生出血现象。

1.2.4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由于病情严重,尤其咯血及严重的呼吸困难或剧烈胸痛的患者,患者易出现烦躁不安、惊恐和濒死感。护士应多关心体贴患者,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支持,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给予止痛及镇静药物。加强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患者随着治疗和疾病的好转,惊恐、烦躁不安、濒死感得到缓解。

1.2.5 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避免生冷、过硬、产气过多的食物,以免损伤食管、胃粘膜;避免进食过多绿叶蔬菜,如菠菜、韭菜等影响抗凝作用的食物。宜食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软食。大咯血时应暂禁食。

1.2.6 咯血患者的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小量咯血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鼓励患者轻咳,将余血咳出;大咯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抢救用品,咯血引起窒息时以便及时抢救治疗。注意咯血的性质和量、颜色的变化,详细记录。2例咯血患者未发生窒息,经治疗,咯血渐愈。

1.2.7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至少半年,必要时长期服用,剂量要准确,每周监测1次凝血功能。至3个月后每月1次并根据结果调整用量,使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0-3.0之间,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等表现,教给患者有关早期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以及PE发生时的症状,以便患者出院后自我监测病情,出现不适及时就诊。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劳累、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

2、讨 论

急性PE患者发病急、病程进展快、病情凶险,如能及时做出诊断、尽快溶栓或抗凝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较好的愈后。临床工作中,护士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具备准确评估病情的能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合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掌握急救护理措施,与医生密切配合,提高PE抢救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