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妇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18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临床干预,比较两组的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血栓形成率为1.1%,对照组为8.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妇科手术患者实施早期临床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妇科;手术;临床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深静脉内的血液不正常凝结,导致管腔阻塞,进而引发静脉回流障碍所造成,可引起血栓后综合征以及肺栓塞等[1]。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还可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部分丧失或者完全丧失而致残,严重时可导致栓子脱落而形成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为降低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完善临床干预措施,本文分析总结了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控制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妇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60例,年龄在19~68岁,平均为(50.3±6.1)岁;体质量在44~72kg,平均为(60.5±6.4)kg。其中,45例行阴式手术,58例行腹腔镜手术,283例行开腹术。排除精神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严重造血系统原发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不耐受手术、妊娠期或者哺乳期以及正在服用对血液流变学有影响的药物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18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后,应全面评估其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体质量超标、年龄>40岁、高血压病史、三酰甘油、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等,这类患者均应作为高危患者。

1.2.2术前宣教 在术前向患者讲解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及后果,并鼓励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如内收外展、屈伸等,并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尽早下床活动,以便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并劝导患者戒烟酒,嘱其在手术一旦发生下肢疼痛或者酸痛感等,应立即报告护士或医生。

1.2.3中医药结合干预 可在手术当天予以500ml 5%的葡萄糖溶液+160mg川穹嗪进行静脉滴注,1次/d,并予以低分子肝素腹壁皮下注射,可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1.2.4防治血液的高凝状态 术前晚上以及术晨予以清洁灌肠,并及时予以补充水电解质等,以免机体体液丢失过多以及血液浓缩而造成血液高凝状态,进而引发静脉血栓。但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进行输液或者在同一静脉、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尽量不要予以输注库存血;术后勿常规予以应用止血药物,同时注意尽量减少物理、化学以及机械因素对于患者静脉内膜的损伤。

1.2.5术中护理干预 手术中应注意操作轻柔,以减少对组织血管造成损伤,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应注意缩短手术时间,并避免其下肢受压,从而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2.6形成深静脉血栓后的干预措施

1.2.6.1心理干预 术后发生下肢疼痛、肿胀等状况时,患者往往缺乏正确认识或者担心、恐惧、抑郁等,护理人员经积极做好健康宣教以及心理护理,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并予以充分的关怀,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尽快解除血栓。

1.2.6.2卧床休息 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约20°~30°,保持膝关节屈曲度为15°左右,切勿膝下垫枕,以促进静脉回流。切勿热敷或者按摩患肢,以免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同时应注意活动健侧肢体,以免形成新的血栓,每2h协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以改变受压部位,注意动作轻柔。

1.2.6.3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下肢的温度、颜色、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是否有肿胀、疼痛等,以判断血栓处理效果。观察抗凝及抗栓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颅内出血征象。同时观察是否出现咳嗽、咳血、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警惕肺栓塞形成。

1.2.6.4饮食干预 嘱患者饮食宜低糖、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易消化、清淡食物,忌食辛辣食物,多食新鲜蔬果,并注意补充水分,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以免加重血栓。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均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共有2例患者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对照组术后有15例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3%。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29,P<0.05)。

3 讨论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多见于腹部手术患者,这类患者多循环血量不足、腹胀、长期卧床等[3]。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需禁食以及清洁灌肠,而术后补液不足等,均可造成体液缺失过多,造成血液高凝状态或者血液浓缩,致使血管内皮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血栓的形成;手术以及床上导致血管内皮直接受损,从而造成血液呈高凝状态,应用止血药物等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加重,从而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进而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2]。部分患者因麻醉时间或手术时间过长,下肢肌肉的收缩功能丧失,发生血管静脉扩张,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速度缓慢等,亦可形成血栓。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延迟,也可引起血栓形成[4]。在常规病情分析、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饮食干预等干预措施的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可快速并持续地抑制血栓的形成。本研究中还加用川穹嗪进行防栓治疗,可保护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并改善血管的收缩功能,有效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从而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特性等,均可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临床综合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加强综合护理干预,积极予以低分子肝素以及川穹嗪等进行抗栓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蓓蓓.妇科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326-327.

[2]朱志俊,方素华,王敏珍,等.围手术期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9):669-672.

[3]石荷玲.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38-39.

[4]詹丽香.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3,8:220.

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