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去产能面临大考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钢铁去产能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7%。

上半年,伴随钢铁价格的回暖,钢铁行业面临着“一边减产能,一边增产量”的尴尬困局。

据悉,中央层面连发“军令”加码去产能,将地方和国有企业任务完成时间分别提前至11月上旬和11月底,目前已启动全面督查。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钢铁去产能面临大考。

任重道远

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被列为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要任务。从年初至今,国家层面已经下发多项文件和配套政策支持,各地省份也积极上报去产能计划,但最终实际效应仍有待观察。

今年钢企扭亏为盈,去产能任重道远。日前,上市钢企方面已有多家发布了中报,其中安阳钢铁、南钢股份、沙钢股份等今年上半年均实现盈利。据了解,盈利的主因是钢价上涨和去产能取得阶段效果、出口大增。同时,由于钢价反弹,一些减产、停产的“僵尸”钢企复产,钢铁产量不减反增。

钢铁企业去产能的决心和行动正备受质疑。过剩产能难化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影响,有各方参与主体利益动机的影响,还有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发展方式等深层次原因。

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为了预留增产指标,有省份在方案中虚报历史数字,即便方案落实到位,表面上看压减了产能,实际产量还是会大幅增加。而地方上报中央的去产能目标却几乎超出了国家制定的目标——之所以积极性很高,与争取国家的政策补贴不无关系,要警醒去产能沦为字面游戏。

近日,《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获悉,目前,全国各地去产能目标责任书已经签订,各地实施方案也已经确定,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的奖补资金、财税、金融、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八个配套文件已全部出台,且今年的基础奖补资金也已发放到各省区市。

“下半年钢铁行业去产能,依然面临债务问题、人员安置、兼并重组等多方面挑战。”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说,“虽然政府和企业对去产能的决心都很大,但是退出机制和政府托底政策还没有到位,从文件的颁布到执行仍需要一段时间。”

“2016年下半年,还有70%的去产能任务要落实执行,可以说任务十分艰巨。”“我的钢铁网”资深钢铁行业分析师徐向春表示,“能否执行到位,关键要看地方政府在稳增长和去产能之间如何平衡,以及环保、质量、能源等部门的监管能否落到实处。”

全联冶金商会会长、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则认为,去产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靠政策这只“有形的手”导向,更要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抉择,不能够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法治化

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去产能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支持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并妥善做好职工转岗等工作。

目前,我国化解产能过剩的原则是: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认为,从具体路径来看,主要是压缩存量和控制增量。其中包括将以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限期退出,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主动退出产能。

工信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要打组合拳,这套组合拳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手段,环保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而且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除了环保法,钢铁去产能面临的法律法规还有节约能源法、产品质量法和安全生产法等。要对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生产不合格或淘汰类产品的钢铁企业和产能,坚决依法依规处置或关停。落实差别化水、电价格和严控新增授信等措施,推动钢企淘汰落后产能。

据悉,目前正在开展三个专项行动,即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专项行动和联合执法行动。

同时,要用法制规范引导市场行为,就法治的手段解决去产能过程中的问题。无论是兼并重组,还是破产清算,都面临着职工的劳动关系、国有资产流失、合法资产处理、交易公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在政府、企业联动的过程中明确各自的法律边界,必须通过专业的法律服务来减少法律隐患。

市场化

去产能的首要任务在于消除大量的“僵尸企业”。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中国钢铁企业是“僵尸企业”,为51.4%。

地方政府在政绩考核指标的压力下主动削减产能的动力不足,地方政府承载着就业压力和保GDP压力,因此有时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拯救奄奄一息的钢企,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已经是“僵尸企业”的破产。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以给项目、给政策等行政方式救助“僵尸企业”,越输血问题越严重。企业出清必须由市场说了算,必须走市场化的方式,特别是突出破产制度的核心作用,行政手段只能是辅助性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专家认为,破产机制的适时引入将是破解钢铁行业去产能“拉锯战”的关键一环。

据悉,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制定的处置“僵尸企业”的实施方案有望在近日出台,国资委也制定了“僵尸企业”处置方案,并在央企进行了全面部署。

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应当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同时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短期内地方政府应加大市场出清的力度,长期来看则应以破产制度为核心走市场化的出清方式,并让民营经济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吸纳就业并创造税收,解决就业和税收问题。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则认为,在钢铁等传统制造产业的去产能过程中,应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关注经济发展和人员安置等全部问题,为产业后续坚实发展铺路奠基。应落实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政府联合金融行业,确保去产能过程中经济平稳发展。企业明确去产能以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断臂求生,响应行政指令。同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齐心协力,对相关企业进行奖补,妥善处理人员安置等相关问题;引导鼓励企业寻求转型升级,以综合性的手段,达到去产能的现实目标,完成结构性调整,保证未来产业升级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