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温病学》精品课程为契机推动教学效果的提高

摘要:笔者在创建《温病学》精品课程的过程中,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总结与提炼教师队伍、教材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为其他类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温病学;精品课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1-02

《温病学》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它是一门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学科,具有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的双重性质。在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热性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因此,加强温病学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医基本功、临床技能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创建《温病学》精品课程,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以下为本教研室在创建《温病学》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所领会到的一些经验。

一、教师队伍建设

中医教学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队伍。教师的学识、修养等在体现教学效果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关键。所以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比如定期举行的集体备课制度,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新教员试讲,开展传帮带培养、选派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和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申请各类科研课题等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所有教师的努力,在教学团队整体素质、学识水平不断增强的同时,教学效果也不断提高。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由杨进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温病学》。为了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温病学的内涵,突出反映温病的特点。我们在继承前几版教材的基础上,即将出版、使用由本教研室教师主编,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温病学》。同时结合教学的需要及满足学生拓展知识面的需求,教研室老师还自编并出版了比如《温病学提要》教学参考、《外感病证治》、《中医温病学备考题解》、《温病题解》、《温病辨鉴》等多本不同类型的辅助教材。以丰富其知识面,培养其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另外除了上述教材之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学有余力,爱好中医的学生课后到图书馆借阅相关参考资料和书籍,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温病学著作。比如叶天士的《温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薛生白的《湿热病篇》、王孟英的《温热经纬》、喻嘉言的《医门法律》等等。在学习了温病白话知识的基础上,再参照原汁原味的温病学经典理论,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专业知识,领悟温病辨证论治之精髓,掌握温病理论之法度,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融入最新科研成果。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把国内外最新的观念、技术、药物等科研成果带入课堂,传递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以跟上临床的快速发展的需要。比如在讲解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治疗大法时,适当穿插韩雪梅教授根据姜春华教授提出的在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治疗应及早采用的“截断疗法”的具体运用和意义,以启迪思维,拓展思路。再比如,在近年来急性感染性疾病增加和西医在治疗时,因抗生素的运用所带来的困境的大背景下,运用蒿芩清胆汤等中医中药治疗,其在解热、抗菌、消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内毒素及抗胆道感染和利尿、对胃肠调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这些简单而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中医中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医,学习中医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温病学》虽然是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但是因为其属于经典课程,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这门具有桥梁性质课程的兴趣。本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方面的优势、借助PBL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了生动、形象地展现温病在舌象,体征等方面的特色,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最终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讲解斑疹的时候,先在课前给学生提出比如:斑疹该怎样区别?辨斑疹的临床意义?为什么有斑疹“宜见不宜见多”的说法?怎样判断斑疹的顺逆等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去思考,并且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信息途径寻找答案,为顺利接受教师的讲解奠定基础。课堂上,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发言后,教师再在形象、直观的幻灯片的基础上,具体的分析、总结以上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斑疹相关内容的认识、理解。

四、实践性教学

由于温病学是门理论性及临床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针对我校没有温病相应的临床实习基地,学生所学知识,只停留在概念上,缺乏感性认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实际情况。我们在鼓励学生阅读历代医家相关温病医案的同时,借鉴其他院校在温病教学中的经验,在课时数有限的的情况下,精选部分典型的与现代医学基本接轨,其证治内容基本上是根据这些疾病的中医主要证型归纳出来的西医病种作为研究对象,如风温以流感为例,伏暑以流行性出血热为例、大头瘟以流行性腮腺炎为例、烂喉痧以猩红热为例,将这些典型病例的影像资料,病人的体征等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成温病学教学录像展示给学生,同时加以分析。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四时温病和某些现代急性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体现出温病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的性质。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在创建《温病学》精品课程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温病学科特点,以创建精品课程为最终目标,在教学大纲引导下,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及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多个方面,不断推动温病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使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围绕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提高。

参考文献:

[1]安巧玲,李西忠,姜磊,等.从《温病学》的问卷调查谈中医教与学的双边和谐[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4):109-109.

[2]李伟东,吴皓,陆兔林,等.中药炮制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3):29-32.

[3]韩雪梅,麻春杰,图门巴雅尔,王滨的名号.中蒙医截断疗法预防中风性先兆证的研究简析[J].中医药学刊,2003,21(12):1997,2007.

[4]韩雪梅.蒿芩清胆汤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28(5):489-491.

[5]王乐平,李波,徐永和,等.PBL教学法在中医温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教育ECM,2003,22(4):42-43.

[6]洪国萍,蔡宇泽,刘岩,等.如何提高温病学教学质量[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1):110-111.

[7]岳冬辉,周丽雅,陈凤芝,等.基于问题学习在温病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3):67-69.

[8]钱占红,蔡雨泽.《中医食疗学》教学方法探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1):90-92.

[9]郑旭锐,李长秦,董正华,等.案例式教学法在2010级中医创新实验班《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2,34(1):155-156.

作者简介:荣宝山,男,讲师,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任教。韩雪梅,女,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