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社区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摘要】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借由啮齿类鼠科动物进行传播的传染疾病,其具有传染性高、治愈困难的特点,据统计病死率可达20%~90%,而社区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指在社区范围内产生的出血热病症,而由于社区范围相对较小,所以传染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因此,各个社区更应加强对于社区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御与控制。

【关键词】社区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512.8 【文献标识码】B

1 社区流行性出血热的定义

社区流行性出血热,是在社区范围内产生的流行性出血热病症,流行性出血热又称作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体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又称汉坦病毒)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1]。其具有易传染、治愈难度高、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等特征,多由小型啮齿类鼠科动物为传染体,包括家鼠及野鼠等,一旦开始传染,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很大。

2 传染途径

该病症的第一传染渠道是啮齿类鼠科动物传染,病毒寄居在鼠类的排泄物内,人类呼吸到含有病原体的鼠排泄物在空气中形成污染后散发的气溶胶颗粒,病毒会经由呼吸道产生感染。误食被含有病原体的鼠排泄物污染的水或食物,病毒会经由胃肠粘膜及口腔黏膜产生感染。被鼠类咬伤后,鼠类的分泌物与排泄物与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会经由皮肤粘膜产生感染。除此之外,孕妇被病毒感染后,病毒可经由胎盘传染给婴儿,且在鼠类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类后也会引起感染[2]。

3 临床症状与体征

3.1 临床症状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肾脏损伤及发热3种,发病后有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等主要症状[3]。且会伴有呕吐、恶心、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依次会出现少尿、多尿、血压降低等现象。

3.2 体征

该病症的体征主要分为毛细血管中毒症及渗出体征。毛细血管中毒症即颈、面积上胸部显现出潮红,重者面色如同醉酒。另外,咽部、软腭及眼球结合膜会产生充血,胸部、腋下、咽部等部分会出现红色血点,严重者会产生大范围的腔道出血及瘀斑。渗出体征主要体现为面部、眼睑及球结合膜会因渗出而产生水肿,且两肾周围叩击会产生疼痛感。

4 治疗措施

4.1 一般治疗措施

患者发病时首先要及时按照乙类传染病上报,并尽快对患者进行隔离,针对不同时期的临床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发热期时,可以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物理降温等方式进行治疗,在患者由于血压过低产生休克症状时,需及时为其补充血量,常用的有平衡盐液、葡萄糖盐水、蛋白、血浆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4]。如果有少尿的现象可使用利尿剂进行静脉注射,完全无尿者可用硫酸镁、20%甘露醇及大黄口服进行导泻,且利尿时需补充足够的电解质及液体,应以口服为主。进入恢复期应注意防止并发症,加强营养补充,使患者逐渐恢复活动。

4.2 对症与并发症治疗措施

对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提供具有正常功能的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对血小板数有显著减少的患者,应当补充血小板。对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应使用肝素等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同时配合使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的患者,可按照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处理,对入液量进行限制,并采用利尿剂,确保酸碱及电解质的平衡,必要时可采用透析疗法。对肝功能受损的患者给予保肝治疗。重症患者可适当采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扩散。

5 预防控制措施

5.1 防鼠灭鼠

灭鼠是该病预防与控制的重点,通常采取的有毒饵法及机械法等,灭鼠的时间应选在该病流行的高峰期,即春夏交接与秋冬交接之前进行。在注重灭鼠的基础下,也要做好预防工作,要确保室内外安装了防鼠设施,保证床铺不靠墙或睡高铺,防止与鼠类的任何接触。

5.2 防螨灭螨

驱除螨虫首先要维持室内的清洁、干燥、通风,在清洁时要用湿式清扫,且如有必要可用福尔马林或过氧乙酸进行消毒。

5.3 接种疫苗

在该病流行季节之前的一个月,需要进行出血热疫苗的接种,有效的预防发病,根据统计结果,育苗接种方式的预防率在95%以上。

5.4 做好防护工作

不可直接用手接触鼠类的分泌物及排泄物等,不可在草地上晾晒衣物,在该病流行季节时不可坐卧草地,劳动时要尽量避免皮肤出现破损,如若出现要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及包扎处理。且在野外劳作时,要扎紧袖口及裤腿,穿好袜子,以防止螨类的叮咬。

5.5 保证食品卫生

没有食用完的食物要密封好,餐具要经常消毒,以避免鼠类的排泄物对食物及餐具产生污染,且剩饭剩菜不可直接食用,需先进性加热。

5.6 加强消毒与隔离

对鼠类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尸体需要进行身中严格的处理,以防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易感染的人群应当尽早进行隔离治疗,且对患者流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血液都要进行消毒的处理[5]。

6 结 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并主要依靠鼠类进行传播[6]。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休克、肾脏损害及充血出血等,严重的会使得心肌受损进而引发各种心律失常,最为明显的改变就是窦性心动过缓,一般常见于多尿期移行阶段。由于社区范围较小,所以社区流行性出血热较比普通出血热更加易于传染,为了在发病前做到防止病情扩散,各社区都应当加强对防治措施的了解与推广,保证社区卫生清洁,做好防鼠除鼠,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社区传染性出血热的发病与扩散[7]。

参考文献

[1]孟冬艳.流行性出血热86例观察及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301-4302.

[2]帅清陵.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的若干体会[J].药物与人,2014,(08):319.

[3]李三景,任 娜,陈媛媛,上官新红.流行性出血热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16):190-192.

[4]梁风敏,崔叶敏,梁建英,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2):212.

[5]李延秋.低温季节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治疗护理特点[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298.

[6]从 靖,马玉霞,王式功,等.甘南地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气象条件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1):71-74.

[7]李青华,王利亚,李亚楠,等.2008~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J].军事医学,2013,37(12):895-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