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大平台、小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社会职业出现综合趋势,许多传统的职业逐渐消失,新兴的职业、交叉的职业不断出现,客观上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工商管理作为二级学科,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和旅游管理等六个专业和衍生专业,为此,工商管理专业应选择“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设置方案。“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设置,即宽口径的知识平台,灵活的专业方向,既避免了过多调整专业结构,保证教学的相对稳定性和教学质量,又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办学效益。

一、“大平台、小模块”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大平台、小模块”课程体系是在借鉴国外在课程模式上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构建起来的。

“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设置的基础就是宽口径的知识平台,灵活的专业方向,“大平台”部分的学业之后,可以在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长和爱好,自主选择“小模块”部分,某一专业或专业方向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特色。由于“小模块”部分是某一专业或专业方向特有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其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学校特色和优势,而学生的自主选择“小模块”部分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则促使各专业或专业方向进一步强化专业特色和优势。当“小模块”中的某些专业方向的社会需求过剩时,不需对"大平台"部分的课程作过多的调整,只需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灵活转向,主动地调整专业方向,按需招生,按需培养。这样既避免了过多调整专业结构,保证教学的相对稳定性和教学质量,又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也提高了办学效益。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增强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了教育教学制度的灵活性和弹性。

而所有课程则呈阶梯式逐渐上升,无论哪一阶段都始终围绕着职业实践活动,从泛到精、从浅到深而开展。

二、“大平台,小模块”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科学技术在加速向前发展,人类知识积累的速度加快。社会工作岗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大量的教学内容涌入高教课程视野,如技术、环境、外语学习、外国文化、企业管理、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信息教育、闲暇教育等。这些新增加的内容对于已有的课程将造成大的冲击。如何才能在保证课程稳定的前提下及时添加或删除教育内容呢?课程结构模块化的引入解决了这个问题。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将教育内容划分成若干个模块,以这些模块的不同组合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当新内容加入时,只不过是扩充了某一课程模块的内容或增加了新的课程模块,而不会对课程整体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有利于课程的稳定,专业性课程模块由于目标明确,内容短小,也便于灵活组合以排列成适合新需要的课程。变化较小的基础课程摸块也得以保持其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与稳定性。

2.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选择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包括学习方式,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课程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模块化的课程结构灵活,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时间上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已经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也可以随时返回学校选择自己工作所需要的课程模块进行学习。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學生可根据自己的的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自我决策选择受教育的方式与途径,选择学习进度。同一组的学生可以处于不同的学习模块状态,或同一模块的不同阶段。

3.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大工业生产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人们正从原子能时代进入数字化的时代。大型企业中雇佣的工人在下降,中小型企业雇用的工人在增加,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成为新经济增长点。这些中小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在人才培养上也应当引入柔性制造系统概念,小批量、多规格地培养不同类型与规格的人才,在一个专业下面,设立多个不同方向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4.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使得高职有了相对稳定的标准,各种社会机构将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举办高职,既可以开设系统的高职课程,也可以是仅开设某一类课程,高职的办学主体将多元化。课程的模块化结构使不同办学主体之间沟通与联系成为可能,各教育机构开设自己的优势课程,学生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中选学不同的课程模块。

三、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大平台,小模块”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平台、小模块”课程体系即实行工商管理专业宽口径招生,入校第四学期细分专业方向。

根据工商管理作为二级学科,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和旅游管理等六个专业方向和其它衍生专业的情况,采取“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即将这些专业及衍生专业方向集成为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群,以该专业群所具有的共性基础知识与技能来组合设计课程,构成“大平台”,将专业群中各专业所需的具体入门知识和技能,设计成小模块。这样宽口径的知识平台,灵活的专业方向,既能避免过多调整专业结构,保证教学的相对稳定性和教学质量,又能体现高等教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一规定,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由此,我们就按照“知识+素质+能力”科学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把课程体系从知识本体、智力本体转向人的整体发展。把文化科学知识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使知识、能力、素质三大功能协调、融洽。在设计上,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和竞争意识及创新能力为着眼点。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思维和国际意识的,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复合型、创造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设想了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五层次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通适教育课程。通适教育课程即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这部分课程中思想品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数学、计算机、外语、体育为统一必修课,其他设立部分公共选修课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艺术等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取其中一块修完一定的学分即可。

2.工商管理的专业基础课程。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对该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以便为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综合利用各门学科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可设计本层次的有关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货币银行学、

3.工商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核心课程亦即限定选修课,是对工商管理人员的最基本的规格要求,是工商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色课程。具体课程可设计如: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商场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商法、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商品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

4.职业模块课程。职业模块课程是为了拓宽学生就业适应面,照顾学生的兴趣特点而设置的选修课程,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分析、公共关系学广告学、推销原理与技巧、商务谈判、零售学、服务市场营销、营销信息系统、市场营销案例分析;(2)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仓储与配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设备与设施、物流信息技术;(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人力资源规划、员工选拔与招聘、员工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5.实训、实践模块。将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提到一定高度,使之成为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和下一阶段学习的起点。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进行实习前、中和后三个阶段的指导,增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循序性、专业性和计划性。

在以上五大模块中,第一至三模块构成“大平台”,第四和五模块构成“小模块”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群改革应考虑到学科的特点、社会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应当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改革应该主要突出课程一体化和设置专业模块,实现“T”型素质的培养。

(基金项目:新疆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疆高职高专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批准号0326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茂名学院经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