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的培养机制研究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医学生面临的诸多压力。从认知方式、应对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医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对策。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承受力;培养对策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职业发展和工作前景。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1、问题的提出

在本市多所医院随机抽取70名医学生,调查采用集中或分散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者接受问卷内容的规范培训,接受调查者可当场对问卷内容进行提问,进行问卷者给予当场解答,问卷结束后当场收回问卷,问卷进行统一评价,不合格问卷剔除研究组。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医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医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临床适应问题

在校医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医学基础知识,学习任务重使得绝大部分医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书本知识层面上,但是医学工作的特殊性必须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应对复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这对于大部分医学生来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1,操作技能是一大难关,因此在面对不同学校的学生或者同一学校的学生而言,临床技能的熟练掌握是适应医疗生活的基本条件,反之,将会影响医学生在临床的适应力。

(二)社会交往问题

医学生注重技能培养和知识的学习,在医疗工作中既要注重团队的合作,同时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面对病患要坚持以病人为本,能够体察病人及家属的情绪,耐心周到地提供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医疗工作中,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普遍较低。

(三)职业压力问题

医患关系紧张是目前医学生在分析职业前景普遍关心的注意点,医生、护士被打事件频繁出现,加剧了社会矛盾,医疗行业被外界认为是高危行业,严重影响了医学生对职业准则、职业前景的判断。

二、原因分析

(一)自我因素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稳定的的感知、体验2、思维、应对与行为方式也不同,每一个医学生个体心理状况不同,思维方式和认知的不同导致了医学生在面对压力等不可预知的情况时产生的情绪也不同。

(二)社会因素

医学教育学业繁重,专业性极强,人文素养、心理素养的学习能力欠缺,课程不够完善有待提高。学习压力很大,重复性学习活动容易引发疲倦。就业压力是造成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3。不公平的竞争给医学生们带来严重的负面心理影响,医患关系的紧张,社会对医护人员的偏见及医疗环境的复杂性也给医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三、研究对策

人们心理承受力方面干活的强弱,固然有先天神经素质的差异,但并不完全取决于此,更多的还是源于一种生活的磨炼或学习训练的结果。心理承受力作为一种能力,是可以在后天的教育中培养的,也是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的。只要正确的认识压力,冷静客观地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不断调整自己,乐观、豁达地看待人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甚至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锻炼,自身的心理承受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一)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挫折和压力是一面双面镜,有的人把压力看作人生的磨炼,把挫折当作人生的财富,生活的压力给他们带来的不是悲伤、痛苦和不堪忍受,而是风雨过后更灿烂的笑容4,我们要相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可以培养的。在受压时要多想想自己的优点,正确认识缺点,多接触大自然,多参加团体活动和体育运动,增强内心的开放性和宽容性,乐观的人生态度就可以慢慢地形成,只有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慢慢走近压力,走出压力。

(二)自我调节方式采用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大致有三种主要方式:第一种是通过一些运动放松心情。如,散步听音乐、唱歌等娱乐活动;第二种是逃避。如,不去想,睡觉,放纵自己;第三种是求助。如,向家长、朋友倾诉,给朋友写信,心理咨询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有助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为医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5。

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强弱不是与生俱来的的,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强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王媛,王伟,张微.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4):508 -511.

[2]马献中,何培宇,王保平,甘发旺,梁金玲. 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3):263 - 271.

[3]周凯,叶广俊.生活技能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2002,(5):323-326.

[4]肖永春,刘明波,高山川.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J]. 复旦教育论坛,2005,3(2):50 -55.

[5]陈淑菊.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