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以力量

清晨五点,刘玉杰主任家的灯准时开启,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他在灯下敲打着键盘,翻阅资料,审阅着论文或稿件。不到7点他已出现在301医院骨科的病房,在病人床前嘘寒问暖,查看手术伤口,询问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着处置一个又一个的患者。之后的一天时间,他不是在门诊就是手术、查房,经常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晚上七八点钟他才拎起包,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中。晚饭后又挑灯夜战,直到午夜,这样的生活他已持续了40多年。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军人总是第一时间冲在第一线。2008年汶川地震,301医院组织了大量医生、护士前往灾区。医院决定刘玉杰和最年轻的一位医生留在医院坚守医疗工作。“他们出去了,我们更要把家中的事干好,这是我们的责任。”留守也是十分繁重的工作,那段时间,刘玉杰整天泡在病房和手术室,一个月他自己就做了140多台手术,等于一个科室全月的全部工作量。

自从医以来,女儿总是和妈妈独自守着家,刘玉杰很少有机会陪伴家人,他经常很羡慕别人全家团聚的场面。“如果不是真的热爱这个行业,真的很难几十年如一日。”刘玉杰说。但女儿在择业时,却做出了“三不”的决定:不参军、不做老师、不做医生。“因为我给她做的榜样。”对于在国外留学的女儿的选择,他哈哈大笑起来,笑声背后,是对家人无限的内疚。

在门诊病人进出的间隙时间,刘玉杰抬起劳累的胳膊活动了几下又继续看病。“您也会胳膊疼,医生也会生病吗?”病人的疑问让刘玉杰忍俊不禁,“我也是人,我都是60多岁的老人了,相比,你们是小青年。”刘玉杰调侃着病人,调侃着自己。

刘玉杰一上午要看40多人,每天要做七八台手术,因劳成疾,他肩关节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睡眠,但白天又忙于工作,治好了病人却没有时间医治自己。“医生太忙太累了,连自己也成了病人,你看我这个胳膊抬不起来好几个月了,天天抬着疼痛的胳膊,还要拎着沉重的器械手术。病人太多,患者也不容易啊。你不能让他们等。”

病房外走廊墙壁上的展板上,展示着国家科技奖、军队科研成果奖和设计发明的各种创新手术图片,以及各种各样的手术器械,耳目一新。而这些都出自刘玉杰之手。

1997年,刘玉杰刚从美国留学回来,他满腔热血,一心想把医院的运动医学事业搞起来。在那时这个学科还是冷门,一切从零开始。“没有机器,没有设备,没有人员,没有床位,也没有病员,只有他一个人。刘玉杰心急如焚,打报告买器械经费不足,只申请了十万的费用;购买了一台成像系统还没有监视器,弄了个旧电视机替代;把几个旧的国产的动力、光源等机器零件给攒了一套机器出来。

就像计算机要有软件来配套,没有手术器械刘玉杰也自己想办法设计。他拜托医疗器械修理室的师傅制作出来,反复修改,反复实验。就这样研究制造出30多件工具。“虽然外形不好看,但是很实用,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为开创新局面,这些土造器械起了不少作用”。刘玉杰兴奋地说。

靠这套攒起来的机器和器械,刘玉杰第一年就做了100多台手术,为医院在这个学科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看着现在摆在面前的九台得心应手的机器和各种器械,他欣慰地笑着。他办公室的墙壁有一个他自己写的“创业真的不容易”的展板,十几年的艰难发展路,满载着他无数的汗水、泪水和艰辛。

多年来,在国人脑海中洋和尚会念经的看法普遍存在,刘玉杰用他的实际行动改变了这一看法。“国外的确在早期起步阶段比我们早,但是,前头的人并不是永远在前头,后来者也并不是就永远在后头,那就看你如何奋起直追,看你瞄准的方向和前进的步伐有多快。中国13亿人,国外才几千万,这个病例数任何一个国家是赶不上的。我们病区一年要做1500多台手术,我自己最多一年做了700多台,经验在于积累,价值在于创造,不干什么都不会有。”刘玉杰回国后就在谋略如何去创业、创新和发展我国的运动医学和关节镜事业。

我国青少年肌肉注射性臀肌挛缩、“歪脖”也就是肌性斜颈较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功能与形体美。这些病都需要开刀手术。以往,关节镜只能作关节内手术,对关节外疾病国内外都采取开放手术,有的臀肌挛缩手术切口1尺长,术后疗效不太好,影响功能和美观。2001年刘玉杰带领团队进行攻关,经过反复实验研究,终于打开了关节镜技术不能在关节外应用的瓶颈。

他在关节外的软组织层,分离制作一个人工工作腔隙,把关节镜置入腔内,进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先后设计并开展了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斜颈松解,网球肘、腘窝囊肿和钢板螺钉取出等十多项创新手术。实现了理念性创新,治愈了两千多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一技术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全国各地的医生纷纷前来学习,可谓桃李满天下。该技术很快在国内得到了推广应用,使患者得到了良好治疗。“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些是我们发明创造的创新方法,是中华民族的东西”,提起这些,刘玉杰露出欣慰和自豪的笑容。

刘玉杰教授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医疗保障团队的带头人,经他治疗的很多运动员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比如徐蕾,她是军体五项运动员, 200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四十八届军事五项世界锦标赛上,以个人5526.8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夺得自己第一个个人世界冠军。那年徐蕾19岁,是“军五”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徐蕾曾多次因关节运动损伤,刘玉杰曾三次为她的关节做过手术。术后由于训练强度太大,多次发生关节训练损伤。“但是这个女孩子特别刻苦,而且不负重望,最后她拿到了六连冠。”刘玉杰帮她一次次的延续着运动生涯,如今她30多岁,仍在奇迹地活跃在军体场上。

高超的技术加上对病人的热情服务,在刘玉杰主任所在科室,医患和谐。在一些网站上,在他的名下都是患者长长的感谢信。在医患关系如此激化的今天,刘玉杰有着自己的行医原则:第一要换位思考,和病人及家属多加强交流沟通;第二选择手术适应症要严格,可做可不做的手术不做;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仗,术前要多考虑几个方案。

看着国内层出不穷的医患矛盾,刘玉杰谈起国外了的医疗环境:患者有医疗保险,医生有自己的律师,尽管有纠纷,患者也不会纠缠、干扰医生的正常医疗工作,而是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科学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包治百病的妙药,没医生是不行的,但医生也不是万能的。由于就医环境和机制问题,医患只能多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多换位思考,就会营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医患关系。”刘玉杰说。

行医40多年来,刘玉杰对社会的定义是复杂,在复杂中间,维系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彼此的信任。“这很重要,只有信任我,我才能帮你医治好病痛。一个医生,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非常好的医术,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医德和沟通能力”。每天刘玉杰都会利用手术接台的间隙去病房走一走,看一看,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和安慰患者。

“你的权威在哪里?权威并不是光在你的领域,更重要的是要实实在在去办事,要实实在在去给他解决问题,要尊重他把他的病痛和伤情挂在心上。”刘玉杰的办公室书架上摆放着很多奖章合证书,问他最看重哪个,他笑着摆摆手,“这些都是过去的东西,荣誉和成绩只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与将来,我还得继续努力啊。”

膝关节是最容易发生疾患的关节之一,创伤和退行性变,都可以发生骨关节炎。因为,关节本身的功能就是活动,膝关节疾病早期的症状就是活动痛、上下楼时打软腿、行走不稳。如果活动时突然卡住也叫“绞锁”,也是膝关节疾病的重要症状。关节就像一个轴承,一旦里面的滚珠破了,活动起来就不自如了,绞锁会将关节软骨损伤。另外,关节肿胀、积液是滑膜炎的表现,这些都是膝关节出现问题的信号,思想上要重视。

膝关节损伤不仅是运动员,而且在在普通人群中,甚至小孩子也很多见。小孩子的膝关节半月板和踝关节韧带损伤都很常见的。比如说跳高、跳远、打球摔跤后,突然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可能会发生韧带或半月板损伤。打个比方,半月板就相当于鞋垫一样,再好的鞋都要有一双合适的鞋垫,如果没有合适的鞋垫,赤足穿鞋是非常难受的。半月板损伤后,不及时治疗,将来会发生骨关节炎。特别是儿童损伤后,一定要及时到专科医生那就诊。有很多人只讲运动,不讲究保护,有的家长把学习看得比身体还有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很多病人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本应可以治疗的半月板损伤,因延误治疗只好切除。

我们提倡全民健身运动的同时,要讲究科学训练和锻炼,早期预防,有病及时救治,避免加重关节损伤。老年人退休后有了充分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是很好的,但是,很多老人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盲目锻炼是不可取的。老年人的身体就相当于一部旧汽车,去爬山越野是不合适的。

“生命在于运动,关节在于保护”,剧烈运动有损于关节。怎么保护?关节有病的患者不要做撞击性动作,不要爬山、爬楼梯、踢球、打球和剧烈的运动。要做一些适合自己年龄段的活动,比如:散散步、打打拳、游游泳。锻炼的目的是是健康,健康的目的是长寿,长寿不是练出来的。

虽然很多病人症状相同,但不一定是同样的疾病,关节有疾病要重视,早期发现,及时找专科专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