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信息产业工作新局面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些科学论断,深刻阐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关系,是对我国信息化、工业化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我国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走什么样的道路来实现工业化,是我们在新时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过量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生态的代价。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工业化过程中,必须立足现阶段的国情,探索出自己的工业化道路。一方面,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以粗放方式推进工业化,不仅资源、能源难以支撑,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不可能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工业化恰逢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勃兴,渗透和催化,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这就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使我国高起点加速推进工业化成为可能。还要看到,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着物质基础,并对信息化发展提出应用需求,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加速。只有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走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信息化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过程,市场化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国际化则是当今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明显特征。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拓展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对产业支撑服务信息化、工业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和“五化”的进程。我们要进一步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和行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不断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经济结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流程,提高附加价值。总之,我们要抓住机遇,在推进“融合”中实现对产业自身发展的拉动和提升,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促进“融合”,促进“五化”的发展。

二、科学分析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准确把掘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转型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生产制造能力迅速扩大,与全球产业结合更趋紧密,“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产业转移趋势继续保持,硬件制造代工和软件服务外包发展迅猛,企业并购不断推动资源重组,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深化国际合作。但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一些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采取更宽松的政策对我形成了挑战,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从技术趋势看,信息技术升级、转型、融合步伐加快,产业发展孕育新的重大变革。模拟技术加速向数字技术演进,三网融合、三C融合、硬软件和服务也在不断融合,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日趋深入。全球绿色制造浪潮也对产品生态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无疑将会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方针的实施,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为产业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电子信息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近两年进入平稳运行期,环境和资源对产业发展的约束日益显现,而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技术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且支撑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要保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还要作出艰苦的努力。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总揽全局,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把握产业发展“好”与“快”的关系,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根本性突破。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好国内产业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的关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后发优势和市场优势,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推进依法行政,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多种手段,全面履行政府各项职能。要突出贴近产业、了解技术的优势,创新管理和调控的方式,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提高行业管理和宏观指导水平。

三、牢固树立监管为民、发展为民的理念,增强通信业发展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意识。

当前,通信业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通信技术继续向IP化、宽带化、移动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并呈现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三网融合进程加快,移动通信网与固定通信网之间加速融合;移动通信向更高速率发展,通信网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已经结束,行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将逐渐增大。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加快融合。中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要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求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内需。新的形势对电信业的服务和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信业在发展、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特别是管理部门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注民生等方面,思想观念、职能定位和方式方法还不相适应,如何在继续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履行好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还需要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

要牢固树立监管为民、发展为民的理念。加快电信业发展,有利于扩大社会消费,这要求通信业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整体部署,创新发展思路,开发丰富多彩的各类业务和应用,从政策上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全方位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和文化生活需求。通信业是服务业,它的发展与社会、民生紧密相关。要把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和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电信管理工作新路子,目前,电信管理工作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工作越来越多地涉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电信管理也要转型,要调整工作思路,批准职责定位,明确工作任务。调整的重点,应是在继续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将自身的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中去。要牢固树立这样一个意识,即:中央关心的事、地方党委政府关心的事、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就是我们必须努力做好的事。互联网管理、应急通信保障、农村通信和农村信息服务发展等工作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电信管理部门必须作为重点任务,下大力气抓好。“有为才能有位”,作为专业管理部门,只有把自身的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贴近社会、融入地方,才能在全局中有更大的作为。

展望2008年信息产业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2008年信息产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电信强国、电子强国的目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战略转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改善民生、节能减排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信息产业的宏观发展目标是:实现增加值2.18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1.552万亿元、通信业6300亿元。通信业务总量2.49万亿元,增长25%;基础电信企业非话音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达到35%。发展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6200万户,总数达到9.76亿,普及率分别达到27.1%和46.4%;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6Z万亿元,增长18%。其中,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额7000亿元,增长20%;利税总额3200亿元,增长11%;出口总额5200亿美元,增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