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库克曲线的高校教师创造力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创造力形成的要素(内在的创造动机、自身的知识结构、日常教学科研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对高校教师职业创造力进行管理,并开发其最大的创造潜力,依据库克曲线提出延长高校教师职业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包括建立教学创造力评价、监督、反馈系统,运用科学研究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等。

关键词:库克曲线;高校教师;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2-0080-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所承担的责任不再仅仅是传播人类经验、传承经典,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力,让学生具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新信息的能力。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高校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有了创新精神才能逐渐形成创造力。高校教师的创造力,是高校教师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高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一、高校教师职业创造力形成的要素

创造力是指具有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具有从已有信息推断出新信息,创造对人类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拥有创造力的人要具备觉察力、权变力、畅通力、创新力和进步力,还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从着手期、思考期、顿悟期发展到检验期。这期间要具备强烈的好奇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发挥出创造力,创造出于人类有价值的新事物。创造力是智商、年纪、创造动机、创造方式与知识储备的函数,创造力与其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几项之积等于总体呈现出来的创造力,可见,创造力不仅需要较高的智力,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积累、强烈的创造动机、适当的创造方法以及富于创造力的年龄阶段。因此,高校教师职业创造力的形成必然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内在的创造动机

所谓动机是指引发、维持、指向一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要使高校教师具有职业创造力,高校教师自身应该具备正确的创造动机,高校教师要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大众的实际需要为目标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另外,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要从为科学事业作贡献的角度开展创新研究工作,不能过于功利,要能忍受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寂寞、艰苦,要能经得起社会外界的诱惑,潜心做好研究。高校教师的人文气质决定他们在研究工作中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在满足高校教师研究、生活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之后,要更加注重其自我价值的实现,把教师的工作、创造动机以及愿望结合起来,让高校教师在形成创造力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愿望。愿望越具体化,越能激发高校教师的创造欲望、创造动机,由此形成的创造力也越大。

(二)自身的知识储备

任何富有创造力的事物的诞生都是以丰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正所谓厚积而薄发。任何一个人的创造力都是存在行业专业的限制的,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内也许充满创新力,而在另一个领域内则江郎才尽,这都取决于这个人在某个领域内知识的储备量。知识储备量的重要性凸显了学习的重要性,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学习,根据学生和时代的变化与要求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力求创新。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之后的思考更重要,高校教师要从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创新的角度出发建立自身的知识资本。高校教师自身的知识资本不应只局限于教育领域,要构建多领域、多专业的知识结构,因为其他领域或专业内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应用到教育领域内来促进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例如,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教学中计算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改革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为高校教师的科学创新工作提供了便利,加快了其职业创造力形成的步伐。再比如,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可以帮助高校教师迅速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态,为其创新设计出更完善的教学计划。管理学知识的应用,可以使高校教师更好地组织管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更好地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提高双方面的工作效率。总之,为了职业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高校教师要博学多才,而精专于一,构建雄厚的知识基础,掌握必要的创造力方法论,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贡献,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三)高校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实践活动

在学校中,任何实践活动都与高校教师职业创造力的形成息息相关。教学中学生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决定了教师的情感,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激发学生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情感、意志。比如,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而对课程的深入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兴趣,巩固其远大理想。在教学中知、情、行、意协调发展的规则决定教师无论教授什么样的课程都会给学生带来知识、情感的影响,教师的课堂行为影响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品德以及情感意志等多方面,所以高等教育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首先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校教师[1]。

二、高校教师职业创造力的开发与管理

作为管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特点、工作要求、发展潜力等,只有完全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高校教师的职业创造力。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背景下,高校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实际需求,具有符合时代发展的特殊价值。高校教师一般具有三种形式的价值:首先是原有价值,即高校教师踏入高校工作之前已具有的基本价值,包括之前的经验积累、经历历练,更主要的是高校教师本身获得的文凭学历等受过的高等教育情况,以及自身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等参加工作的硬件要求。其次是实际价值,即高校教师能否运用自己原有价值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学校委派的任务,能否积极支持学校的发展并为此作出努力,能否通过自己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再次是市场价值,即高校教师是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和繁荣的作用。

其中,高校教师的实际价值是核心,因为它决定原有价值和市场价值发挥作用的大小。实际价值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表现,它首先体现了高校教师驾驭、运用、管理自身知识储备的能力,它是衡量高校教师创造力的最好指标。高校教师的创造力体现在其教学科研成果上,包括其符合对象加工改造教材,符合学生特点的把握改进教学进度,符合时代需要的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科学。创造力从较高的层次看是高校教师对整体教育形态和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高校教师可以根据对教育形势的判断及时适应调整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能有效克服威胁到、影响到自己工作的不利因素。这方面主要强调的是高校教师在整体宏观上的贡献,对整个社会教育进步的影响,并为此积极努力。创造力从较低的层次看是高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或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教材作合理的改动,删除过时落后、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章节,开拓学生视野,为其提供想象空间的内容。高校教师教学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凝聚着其创造力,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从教学主体到教学客体无不渗透着高校教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和劳作[2]。

三、库克曲线及其对延长高校教师职业创造力生命周期的作用

如图1所示,库克曲线反映了创造力的生命发展周期,从发展期、成熟期、平稳期再到衰退期,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延长创造力生命周期的启示。

图1库克曲线

(一)设立合理的教学创造力评价、监督、反馈系统

创造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趋于平稳甚至出现衰退。建立评价系统,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职业创造力的评价,可以刺激高校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意识。由于对不同层次高校教师教学标准的要求不同,评价系统的指标也应有所不同,如果系统制定的评价目标高于教师的层次和能力,

会打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难以发挥其创新意识;如果系统制定的评价目标低于教师的层次和能力,又不能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动力不足。所以,要设立合理适度的评价指标,使高校教师既充满自信又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二)用科学研究激发高校教师的创造力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主要工作。科学研究是教学内容的深化,是高校教师创造力的主要表现。在高校中科学研究的成果往往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树立起学术威望,赢得较高的社会评价,这种社会的认可带来更多高校教师对自己的期许。这种期许是创造意识的源头,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高校教师会不断自主地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

(三)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根据库克曲线中的创造力生命周期可以看出,当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高校教师的创造力会趋于成熟,不再发展甚至出现衰退,这时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流动可以打破环境的桎梏,重新开始下一轮创造力生命周期的轮回。身处新环境的教师一般比较紧张认真,因为他要通过努力融入新环境,获得新环境的认可,因而能促使他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比如,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别致的教学模式,研究新、精、尖的科学理论等使创造力生命周期达到顶峰。一旦熟悉环境,教学内容获得了周围人的认可,有了自己新的定位,高校教师会慢慢产生惰性,逐渐失去敏锐的觉察力。适度的人才流动可以打破环境的桎梏,使创造力的生命空间充满活力。人才的合理流动包括高校内部流动和高校与高校间的流动两个方面,考虑到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效益问题,应该大力促进高校教师在高校内部的流动,这样一方面可以突破高校教师职业创造力发展的瓶颈,又保证了高校对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3]。

参考文献:

[1]陈海平.关于构建高校教师职业创造力的战略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9).

[2]陈继军,熊静.论高校教师创造力的管理与开发[J].当

代经济,2007,(12).

[3]苏国红,杨善祥.高校教师创造力保持与激励机制初探

[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