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中的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生活受通货膨胀的严重冲击已经有三次,分别是1980年、1988年和1994年的通货膨胀。2008年暴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冲击是巨大的,特别是一些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加剧,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形成了日渐沉重的压力。2009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上提到“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可见日益严重的通胀压力已经引起高层领导的警惕。
  1978年,如果口袋里揣了30元,就可以拿上票券在国营商店买到99斤大米、12斤猪肉还有10斤食用油,要用一个篮子才装得下;1998年,如果口袋里有30元钱,你可以去小区商店买到11斤大米、2斤肉还有2.6斤食用油,购物车都装不满;2008年,如果口袋里有30元钱,你可以拿一只小环保袋到超市买5斤大米、0.7斤猪肉和1.1斤食用油回来。一样的30元,能买的东西已经少得可怜。在短短30年里,30块钱的购买力下降速度堪比跳水,究竟是谁动了我们的钱?通货膨胀,这一看似冰冷的学术用语,其实无处不在,与生活息息相关。如何与通胀和睦相处,甚至在通胀时代淘金,这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是一个人人都在关心的问题,因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关心通货膨胀问题的层面也不同。但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如何认识通货膨胀的风险?通货膨胀对于他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首先老百姓要认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通货膨胀的门槛
  2010年2月,最新公布统计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1.2%。八大类商品有六种上涨两种下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2%,涨幅最大。CPI,即居民消费指数,是对一揽子固定消费品价格的衡量。换句话说,它反映了“肉菜蛋奶食用油”等日常消费品的价格趋势。如果CPI指数走高,那就意味着人们需要花更多的钱购买生活用品。
  也是2月份,PPI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1.1%。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8%,涨幅较大。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缩写,它是衡量制造商向零售商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生产资料的价格,这一指标经常走在CPI的前头。
  自从2009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负转正以来,通货膨胀便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挥之不去。主流观点认为,2011年不会出现恶性通胀,多为温和态势,投资人可以不必过于恐慌,但出于自身财富保值的需要,仍需对自己的资产进行适当的处理。
  二、通货膨胀无法回避
  事实上,若不是躬耕南山、自给自足的出世人士,作为一个社会人便不可拒绝通胀闯入你的生活。从定义上来讲,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
  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损失,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财富缩水。此外,通货膨胀会带来严重的财富再分配现象,对于拥有许多固定资产的人,通货膨胀能给他们带来许多资产增值的收益,而工薪阶级却无法享受到。再者,由于物价的上升,必然带动工资水平的上升,按照我国税率累计递增的原则,许多原本属于低收入群体的人也被迫缴税。此外,通货膨胀也能带来许多其他损失。对于中国,通货膨胀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根据数据显示,从1990年1月到2009年12月,我国CPI月平均值为4.81%。
  三、通货膨胀的理财
  如果理解了通货膨胀经济学,就一定要投资。如果没办法比马跑得快,那最好骑在马背上,与马同步——投资正是如此,它是抵挡通货膨胀的利器。
  在验证这一选择前,我们不妨算一笔账。假设现在年通胀率为温和的3%,投资人坐拥两个100万,一个用来投资,一个存入银行,30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用来投资的100万,投资股票型基金,年均收益率按过去15年上证指数年平均复合收益率11.41%来计算,并考虑3%的年通胀率,30年后100万财富=100×{[(1+11.41%)×30]/[(1+3%)]×30}=1053万,翻了10倍有余。存入银行的100万,按照目前的一年期定存利率2.25%计算,30年后这笔财富的购买力不仅没有增值,反而只相当于30年前的80.31万=100×{[(1+2.25%)×30]/[(1+3%)×30]},缩水不少。储蓄还是投资?相信每个人都已经有了答案。
  四、通货膨胀时代的淘金
  在国际市场上,最常用的跑赢通货膨胀的利器是:通胀挂钩债券、大宗商品和黄金ETF。此外,经济上升时的股票投资也是对抗通胀的有效手段。所谓通胀挂钩债券(简称TIPS),顾名思义,是与量度通胀的消费物价指数(CPI)挂钩。当CPI上升时,其本金及派息会随通胀变动,此类债券最大的优点是确保投资者可享实质回报,免被通胀削弱资金购买力。而大宗商品与通货膨胀高度相关,尤其是石油。因此,当通货膨胀来临时,投资者可以购买石油或者相关衍生品,如石油期货等来对冲通胀风险。
  从1971年至2009年,黄金价格与通胀水平按月计算的相关系数为0.48。在1978年至1982年的高通胀时代,该系数为0.76,接近于1。这表明,黄金是对抗通胀风险的另一有力武器,这就是黄金ETF在通胀年代大行其道的原因。此外,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关。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CPI显著上涨过程中,上证指数亦有较好表现,股值人治到2000点一路攀升至6000点。
  在中国市场,个人投资者无法参与大宗商品的投资,并且不存在黄金ETF和通胀挂钩债券等产品。因此,股票资产与债券资产的适度配置,便成为投资者应对通胀不可忽视的选择。而优秀的基金产品,更为投资人提供了专业、便利的理财工具,来帮助我们淘金通胀时代。
  当宏观经济周期处于通货膨胀阶段时,如果实体经济为增长上升期,企业盈利能力向好,则对价格变化敏感的上中游行业、金融地产行业会有比较好的业绩表现,值得重点关注;如果实体经济已经见顶并开始收缩,企业盈利经历由升转降的拐点,则供给刚性的上游行业会有比较好的业绩表现,值得重点关注。
  因此,在温和通胀时期,投资人可关注那些有优秀选股能行业轮动风格的偏股型基金产品,通过合理的投资布局来捍卫资产。事实上,已有一些基金产品瞄准了通胀、通缩概念,期望通过这一主题投资来赚钱。据悉,国内首只通胀主题的偏股型基金产品,有望于年内上市。
  五、总结
  正如同温总理在3月份两会召开前,在网上回答民众提问中提到,我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贪污腐败,另一个便是通货膨胀。可以说政府早已把通货膨胀现象的预防与治理放在了很高的位置,通货膨胀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更直接危害民生,损害百姓与劳动人民的福利。
  我国今年由于高额的信贷发行量面临高额的通胀预期,在这样的时候,从民生角度考虑通货膨胀发生的治理对策,更加有实际意义。力图从经济结构根本与经济预期民众心理两个方面下手,虽然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措施,但希望能够提供一种较新的思路。
  总之,都说通胀猛如虎,其实也不尽然。关键是找到这一主题中受益的品种,加之以合理的大类资产配置,或是选择优秀的基金产品来实现专家理财。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技师学院,
  广东省肇庆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