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益寿文摘


  增强免疫力的“三少、三多”
  
  少发脾气、多信任人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功能活动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神经系统通过各种神经对免疫器官起着支配作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力。
  少忧愁、多开怀大笑大笑可以减轻压力,开心一下会增加唾液的分泌,还可增加唾液中的抗体。人们应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情绪,理智地对待生活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变化,正确应对各种刺激,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
  少离群索居、多帮助人研究发现,做善事会使人快乐,减少因忧愁造成的压力。临床实践表明:积极乐观乐于助人的情绪可以使恶性肿瘤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甚至有使其逆转的可能。其他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等,也都与情绪的乐观积极与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另外,要合理膳食,饮食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好,每天吃些鱼类、牛奶、蛋类、豆类及豆制品、海产品、食用菌及新鲜蔬菜水果,可以补充体内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增强机体免疫力。
  (摘自《家庭保健报》文/余川)
  
  养生谚语也时尚
  
  平时,我爱读报,也爱抄抄摘摘、剪剪贴贴的。日子久了,居然辑录了厚厚九大本。其中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养生谚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闲来无事,躲进斗室翻翻看看,自我欣赏,也很有意趣和挺受启发的。
  步入老年后,一些养生谚语更像那流行歌曲般叫我曲不离口。吃饭时,见小家伙不洗手就朝桌边坐,马上引“谚”据典:“饭前便后洗洗手,细菌病毒难入口。”老伴大概是受我潜移默化的熏陶,也常常用些谚语来教育家人。她挂在嘴边的常常是什么“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甜言夺志,甜食坏齿”、“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等。
  时间长了,许多“跑友”、“钓友”、“棋友”都知道我手中有不少养生谚语,常来“取经”。运动方面的健康之道有“脑怕不用,身怕不动”、“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以及“活动活动,浑身轻松;运动运动,疾病难碰”等。精神方面重要的谚语也多,如“心里痛快百病消”、“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等,让他们爱不释手,争相抄录。后来听说,他们在我这儿抄去的养生谚语,还被许多老年人传抄去了。没想到,养生谚语也如此时尚!
  (摘自《生活报》文/张培修)
  
  脚跟走健身法
  
  我病休在家,特别注意学习好的锻炼方法。每天早晨在大学校园的操场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些老人在练习倒走,而且是用脚跟走,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一位老教授告诉我,这种方法很适合老年人。中医学认为,人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肾虚气衰,走路时若常用脚后跟,能刺激肾经穴位,达到健身的效果。一般来说,用足跟走的练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前进与倒走行走时身体要自然直立,头要端正,下巴内收,双目平视,上体稍为前倾,臀部微翘,两脚成夹角90度外展,两脚脚尖翘起,直膝,依次左右脚向前迈进,或依次左右脚向后倒走,两臂自由摆动,呼吸要自然。
  进三退二即行走时向前走三步,后退两步,动作要求同上。也可左右走,或前后左右走。在室内、室外均可进行。
  脚跟脚尖交替走散步时,可以有意识地将脚跟走和脚尖走交替进行。这样既能增加趣味,又能提高锻炼效果。
  (摘自《解放日报》文/ 流星)
  
  踮脚运动易养生
  
  “树老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人久坐或久站后,都会感到下肢酸胀,特别是从事教师和服务性行业的人。上了些年纪的人更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重者还会出现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伤口经久不愈等,这是下肢血液回流不畅所致。
  人的腿部肌肉发达,肌肉中又有大量血管,在上下踮脚时,腿部肌肉就会一紧一松。当肌肉放松时,来自心脏的动脉血液会增加向肌肉的灌注量;当肌肉收紧时,会挤压血管加快静脉血液回流心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据测定,踮起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液量,大致相当于心脏搏动一次的排血量。
  我国古代医生和养生者,早就认识到下肢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发明了相应的保健操。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现在仍为不少人操练的八段锦中,就有“背后七颠百病消”的踮脚运动。
  踮脚运动的具体做法:双脚并拢,用力踮起脚尖,然后放下脚跟,再重复,每天连续做数十次。踮脚运动不受场地、时间和器械限制,能有效而快速地减轻文职人员的疲劳,预防一些职业病的发生,也是中老年人保健的一个简便有效的锻炼方法。因此,当你久坐或久站时,可以有意识地做踮脚运动,每次5~10分钟,对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江南保健报》文/其申)
  
  食补不能少粥
  
  粥因其柔软细腻、富于营养、容易消化且可生津而成为养生佳品。
  据专家介绍,粥的种类很多,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养生类和治病类。养生类多指以五谷杂粮为原料,以单纯或多种粮食和水熬制而成。一般谷类多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经文火熬煮之后,质地糜烂稀软、甘淡适口,很容易消化和吸收。治病类的粥,也就是药粥,是在粥中有选择地加入相应的药。
  养生粥一般宜温热食用,治疗粥则要因人、因症而异,治疗热证宜冷服,治疗寒证宜热食,以辨证为准。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可进食温补性粥,如羊肉粥、生姜粥、葱白粥等。南方温暖多湿,则以清补、化湿粥为宜。另外,根据不同情况,也可以与不同粥合用,如慢性泄泻患者宜合用山药粥和扁豆粥,止泻效果较好;习惯性便秘的人,可选择芝麻粥与松子仁粥合食,以增强通便作用;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症患者可选用芥菜粥、荷叶粥、玉米粉粥、何首乌粥等交替使用,疗效更好。
  (摘自《晚霞报》文/何佳颐)
  
  老人要学会交朋友
  
  老年人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不要受制于“人不如故”之说。要看到:
  “朋友”成员的变动性由于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因素,“老友”变故,在所难免,不必为此困惑。因此,既要珍惜“老友”,更要结识“新朋”,以免人际关系链条断裂之虞。
  “朋友”交往的随缘性对朋友待之以诚,注意礼节,又切忌客套,避免刻意,不为俗套所困。朋友相聚,开怀畅谈,畅所欲言,既可获取许多有益身心的信息,又不失为宣泄不良情绪的一个渠道。朋友交往以顺其自然,随缘为好。
  “朋友”构成的广泛性切忌把“朋友”局限于小范围。同事、亲属、邻里,彼此以“朋友”相待,甚至在公共场所予人以友善,以营造心旷神怡、愉悦心情的良好氛围,有助颐养身心。
  “朋友”层次的多元性要学会与不同年龄的人交朋友,尤其是要注意同年轻人交朋友,以感染青春活力,保持年轻心态,延缓心理衰老,有助身心健康;要与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交朋友,使生活内容更加多姿多彩,更具活力;要与不同界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识的人交朋友,互相交流,以活跃思维。
  “朋友”空间的延伸性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方式与朋友沟通,交流空间得以无限延伸。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更可足不出户,尽兴交谈,增添乐趣。
  可见,“朋友”的交往,友谊的建立,实则是充实的社会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稳固的社会网络的构建过程,若不能正确对待,势必困扰睡眠,影响情绪,不利老年人身心调适。
  (摘自《老人报》 文/陈武光)
  
  养生三清保健法
  
  清空气新鲜空气最好的地方是大自然,能散步于花海之中,不仅能陶冶性情,调节精神,还有益于身心健康。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将身体暴露于新鲜空气中,可促进呼吸功能、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和增强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