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猪技术在睢宁县的应用探讨


  摘要:以江苏省睢宁县发酵床养殖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传统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在睢宁县的推广应用,对该种技术优点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不足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发酵床养殖;技术应用;睢宁
  收稿日期:2011-08-02
  作者简介:刘 峰(1976—),男,江苏睢宁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058-03
  1 养猪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蓬勃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数量的逐年增加,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渐严峻,如何解决规模化养猪场粪尿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养猪户、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在环保声浪日渐高涨的情况下,发酵床养猪技术给江苏省睢宁县养猪业带来了希望,得到了很好地推广和应用,推动了地方养猪业良性发展。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底,我国基础母猪存栏约4 893万头,生猪出栏6.18亿头,占全球生猪出栏总量的50%,是世界公认的养猪大国,在全球养猪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按养猪规模可分为传统小规模分散养殖、规模化养殖。传统小规模分散养猪主要以囤积厩肥、贴补家用或猪肉自给为目的,母猪养殖户一般养1~2头母猪,肉猪养殖户一般养猪数量在10头以内,年出栏50头以下;规模化养殖以盈利为目的,规模化程度较高,专业分工明确,猪群生长肥育迅速,出栏周转快,劳动生产率高,生猪年出栏头数比散养有较大幅度提高。
  目前我国养猪业正从散养阶段向规模化养殖阶段过渡,据有关行业部门2008年统计,传统小规模分散养殖大约占全国的49%,规模化养殖约占全国的51%。规模化养殖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末端治理投资较大,治理技术不是很好,其产生的污水、臭气和粪便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而发酵床养猪技术具有“无臭味、无污染、零排放”优点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2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发展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的有机农业技术,是以发酵床为基础的粪尿免清理的技术,是利用周围自然环境的生物资源,是利用垫料中的土著菌即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提纯、复壮,形成有一定地方特征的的微生物活力菌源,再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菌源、锯末、稻壳、碎秸秆等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然后填入有一定深度的猪舍里,再将仔猪放入猪舍。 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土壤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具有成本低耗料少,效益高、操作简单、无污染等优点。
  生猪的发酵床养殖技术研究最早在日本、韩国,日本于1970年建立了第一个发酵床系统,该系统利用坑道以木屑作垫料,通过自然发酵形成。从1992年开始,日本鹿儿岛大学的生物学专家教授开始对发酵床养猪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20世纪90年代该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深入研究和推广。
  发酵床养殖技术在我国应用于20世纪90年代,先后被江苏、福建、吉林、山东等地引进,并在中小型养殖场进行了推广与应用。2003年镇江市科技局与日本鹿儿岛大学合作,引进发酵床养殖技术,并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在扬中县开展了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山东、吉林、江苏等地发酵床养殖技术进展较快,技术比较成熟,推广与应用较广泛。
  3 发酵床养殖技术在睢宁县养猪业中的试点推广应用及效益分析
  2005年睢宁县从山东引进了发酵床养猪配套技术,该技术的引进,在全县养猪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广泛的重视,经过5年努力,此项技术得到进一步消化、吸收、推广、创新、再实践、再研究和再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睢宁县养殖发展实际的发酵床养猪新技术,该技术既能让生猪养殖回归自然,又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高经济效益、有效解决养猪粪便及其排泄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目前,全县已培育出发酵床养猪适度规模户60余户,新建成发酵床养猪圈舍8万余m2,年出栏优质肉猪10万余头。
  徐州观音猪业有限公司被徐州市经贸委和徐州市环保局列入“徐州市第十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单位名单”,将解决养猪业环境污染作为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为此,该公司通过市场考察,把发酵床养殖技术作为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方案来实施。目的通过实验将垫料以资源短缺、质量难控制的锯木屑为主,改造成当地资源丰富的花生壳和水稻壳、玉米壳为主的复合型垫料,解决了垫料购置难的和锯木屑含有甲醛影响垫料发酵问题;根据气候条件控制垫料的湿度,延长垫料的使用寿命,降低养殖成本。
  该公司2008年11月改造猪舍面积8 500余m2,新建发酵床面积7 000余m2。项目投入试生产,发酵床运行良好,加快生猪生产,缩短了生猪生长周期;改善了猪舍环境,减少了生猪疾病发生率,与传统养殖工艺相比,料肉比由3:1下降到2.6:1,药物用量下降80%,每头猪节水4.1t,缩短生产周期30d,从传统养殖1人养400头提高到1 000头,提高生猪出售差价0.6~0.8元/kg。每头育肥猪可增加经济收入100余元,带了一定经济和环境效益。通过试点发酵床养猪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生猪养殖工艺上彻底解决了养猪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4 发酵床生态养猪的优势
  4.1 粪便零排放、无污染
  传统养猪的畜舍多为水泥地面,需要人工清扫、冲洗圈舍,大量的冲刷污水和粪便排出舍外,对周围河流、地下水、土壤等环境产生极度污染,规模越大污染越严重。发酵床养猪和传统养猪方式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粪尿的零排放,无污染,利用有机物做垫料的发酵床,含有大量的有益土著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活性和分解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将猪粪尿迅速有效地分解转化,直接消解在发酵床内,当粪、尿转化为高蛋白的菌丝后又被猪采食,不需要冲洗,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猪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猪舍独开闭式天窗设计,通风传热,使冷暖空气形成对流,底层热空气流动的同时使圈底的水分蒸发,圈底就会保持最佳状态,减少臭味产生。如一个年出栏万头肉猪的规模化猪场,年可减少污水排放量4万t左右、COD排放量约200t,解决了过去浪费水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问题。
  4.2 菌体发酵的热量解决取暖的问题
  采用发酵床养猪的猪场,冬季即使温度在零下10℃以下,舍内发酵床表层温度维持在20~30℃,中心温度可达50~70℃,底部温度可达30~50℃,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节省了电、煤等生猪取暖能源费用。
  4.3 大大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保证猪只的健康、改善猪肉品质,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绿色肉”
  在潮湿环境下长出的猪水分含量高,其猪肉没有那种天然香味,长期使用过兽药或添加剂的多猪,其肉质有异味。发酵床发酵分解产生的热量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杀死了粪便中大量寄生虫、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减少添加剂、抗生素、兽药的用量,充分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成份、原料的天然色素及发酵床分解或降解出很多有益物质,对猪的成长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因很少生病,很少用药,从基本上解决了猪肉的药物残留问题,保证猪只的健康。另因摄入菌体蛋白、微量元素,肉质要比传统养殖的好,肉色红润,水分少而肉香,猪肉品质有很大改善,能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绿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