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茶业十大新闻事件之:“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wyj/kwyj201201/kwyj20120109-1-l.jpg
  11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最新的37种产品质量抽检结果,其中所公布的《乌龙茶产品质量国家监督结果》显示,在抽查的58种乌龙茶产品中,19种产品不符合标准。值得关注的是,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立顿”牌铁观音产品(规格型号为50g/盒,生产日期为2011-01-14)被判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是稀土,标准值要求≤2.0mg/kg,而产品实测值为3.2mg/kg,比标准值2.0mg/kg高出60%。
  11月10日,联合利华公开发布声明,称于8月5日收到产品检测不合格通知后,当月回收了同批次产品并已全部销毁,不合格批次未流入市场。同时,公司对其他同类产品及生产使用的原料进行筛查,未发现其他批次产品存在稀土超标的情况,并强调“茶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会也没必要主动添加稀土”。
  此外,联合利华强调,超标产品的原料全部从国内采购,其稀土含量与茶叶的老嫩度和土壤环境相关,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存在主动添加稀土的情况;该公司还在声明中指出,按照2010年开始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新标准,茶叶的稀土限量标准与粮食、蔬菜、水果、花生仁、马铃薯和绿豆等食品一起被取消。
  联合利华的声明,却招致了更多质疑。批评人士指出,联合利华的这一表态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不像跨国企业应有的负责态度;此外,联合利华拿尚未出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新规作为“挡箭牌”,缺乏说服力。
  
   点评:
  
  这一事件不禁让我想起今年八月我们在马连道国际茶城四楼采访满堂香茶业总经理严梅时的情景。当我们问起: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的茶企业敌不过一个“立顿”,严梅的脸色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她回答道:一、不要把立顿看得那么传奇,它只是国外众多饮料行业企业的一员而已,它被中国人视为猛虎,可在国外,知道的人并不很多;二、不要把立顿看做茶业企业,它只是饮料行业的一员,它和我们中国传统所说的茶企并不是一回事。我们中国人卖的茶和它们卖的不是一码事,因此无从比较;三、用于对比立顿和中国茶业企业的统计数据有误,或者说统计方法有误,当然这个是技术上的问题,还要再进一步论证。总之,立顿不是猛虎,在我们满堂香目前要做的这个中国茶界品牌联盟中,立顿还要跑来跟我们签约,它是我们品牌联盟的一部分。
  严总此番谈话代表着一部分有勇气有魄力挑战世界大品牌的中国人的心声,但是,尽管她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但是不可否认,立顿在中国茶界的心中,仍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对手,而中国人在面对它的时候,内心依然百味杂陈。
  此次国家抽查的58种茶产品中有19种不合格的乌龙茶品牌,而立顿只是其中之一。当我们用看笑话的心态旁观立顿出丑和犯错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抽查出的另外18种不合格的品牌是哪些?为什么它们的不合格被人一笑了之,而立顿偶尔的这次失误就要被人无限放大?这是不是同样表达了中国人的深深的醋意,只有这样才能解我们产业蛋糕被瓜分的心头之恨?
  我想,我们的茶产业不能建立在模仿立顿模式的基础上,更不能寄希望于立顿的失误来给我们腾出一席之地。莫向外求,我们只有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才能谋求和立顿的平起平坐。我们不必以茶产量世界第一、文化底蕴无比深厚而自居,也不必因起点低、起步晚而盲目自卑,我们就是我们,我们的事在我们手里,我们的未来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创造。
  如果在下一次的抽样检查中,我们所抽查的产品全部合格,那时我们才有对立顿品头论足的资格,否则,一切都是免谈。
  当然,以此事为起点,《问道·中国茶》又不禁联想起了中国茶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越来越注重健康、绿色和环保的基础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了绿色生态茶叶基地的建设。今年五月,在对更香茗茶的采访中,张晓芳副总经理跟我们谈起了更香的产品可追溯 制。他说,如果消费者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只需根据产品包装箱上的“身份证”(即产品编码)进行查询,即可追溯到该产品的“出生地”是哪个茶园。无独有偶,今年的八月五日,经过严格考核,凭借对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产业链各环节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健全的标准体系,福建安溪八马茶业公司被国家农业部列为首家中国乌龙茶可追溯项目单位。业界人士分析,乌龙茶导入农业部可追溯制度,对安溪铁观音借鉴法国葡萄酒酒庄经营模式、全面推行可追溯制度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以上两家企业在产品可追溯问题上的态度向我们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告别混水摸鱼的时代,自觉、自律是他们面对茶叶消费者最好的态度,而生产出质量更加可靠的茶叶,则是他们面对诸如立顿这样的强势企业的唯一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