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管理对降低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道内致病菌定植的效果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任意选取98例于2013年7月—2017年7月在该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管理措施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管理和集束化管理,对比管理成效。结果 两组管理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理前定植病原菌数目基本一致(P>0.05);观察组在管理后的定植病原菌数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可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管理成效,减少定植病原菌数目,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集束化管理;机械通气;定植病原菌;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a)-0017-03

Effect of Cluster Management on Reducing Coloniz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Respiratory Tract of Neonate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YIN Xiu-ying

Santa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antai, Sichuan Province, 621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luster management in neonat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98 neonate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The control group(n=98) received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n=98) received cluster management. The effectiveness of managemen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manag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number of bacteria colonized before management of the two groups was basically the same(P>0.05). After management, the number of colonized pathoge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luster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anagement, reduce the number of colonized pathogens, which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Cluster managem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olonization pathogen; Newborn

機械通气是将自主呼吸运动用机械装置控制、替代或改变的一种新型通气方式,通过呼吸机使得肺泡与呼吸口之间形成压力差,予以呼吸困难者呼吸支持,是急危重症患儿急诊工作的重要技术之一,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近些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数量,特别是危重症患儿的数量呈现出明显上升的发展趋势,这使得机械通气新生儿患儿数量不断增多,一方面改善了患儿呼吸功能,使得危重症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升,另一方面也使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影响机械通气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必要的经济支出[1-2]。为此必须采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以减少呼吸道内细菌定植数目,减少机械通气所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为此,该院对收治的部分机械通气新生儿患儿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新生儿患儿中随机选择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式将所有患儿平均分配在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中有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3例,日龄在4~28 d之间,平均(16.8±1.2)d。观察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24例和25例,日龄在5~26 d之间,平均(16.5±1.6)。上述数据间均保持同质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措施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管理措施,适当抬高床头,通常在15°~20°之间;每周更换一次呼吸机湿化管和呼吸机管路;采用开放式吸痰法,吸痰前用生理盐水湿化,由两位护理人员分别专管吸引和加压给氧,每3 h吸痰1次。予以观察组患儿集束化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加强消毒隔离,切断致病菌感染途径  ①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严格手卫生制度;②呼吸机各管道连接紧密每日更换消毒,气囊复苏器单人单用,每日更换;③湿化器、雾化器内无菌蒸馏水每日更换一次;管道中的冷凝水及时倒掉;④保持病室空气清洁 开窗通风2次/d,物表及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或湿拖2次/d;每日空气消毒2次,限制人员流动,保持空气质量。

1.2.2 体位护理及吸痰护理  将床头抬高30°,根据患儿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卧床体位,如侧卧、仰卧、俯卧等,取俯卧位时,应使患儿头部偏向一侧,躯干和四肢保持俯卧状态;每隔3 h调整1次体位,防止胃食管反流;协助排痰帮助患儿翻身、叩背1次/2 h,动作轻柔,用面罩、手腕力从下往上轻轻叩背协助排痰,但早产儿不宜采用。除常规开启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外,痰液粘稠者每次吸痰前可经气管导管滴入生理盐水1 mL,使痰液稀释易于吸出;正确吸痰:避免在餐后30 min内吸痰,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吸痰时应边左右旋转抽吸边向上轻轻提出,每次吸痰时间<15 s,先吸净气道内分泌物,换管后再吸净口鼻腔内分泌物。吸痰前后给予2 min纯氧吸入。按需吸痰减少呼吸环路的开放次数及开放时间。应用呼吸机早期(前48 h),呼吸道分泌物不多时,不必每2 h定时吸痰,重点应该放在按需、有效上。

1.2.3 器械护理加强呼吸机管道、湿化装置等的管理  ①所有患儿均使用一次性无菌湿化管和一次性无菌管道进行机械通气,每周更换一次,及时处理更换下来的呼吸机设备,不再次使用;确保各种器械设备和急救用品可正常工作,及时检查,做好保养与维修工作。将集水瓶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置;雾化器、湿化瓶、吸痰器管路等定期更换消毒;②吸入气通过湿化器加温,吸入气温度保持在35~37℃,温度在60%~70%。

1.2.4 气管插管者护理  保持气管插管固定良好,固定环路位置,以防气管插管的牵拉,严防人工气道移位;约束患儿手脚,以防拉脱气管插管及意外拔管;测量外露长度,防止脱管;搬动患儿时应先脱机后搬动,防止管道扭曲或牵拉导致气管导管脱出。

1.2.5 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3次/d,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护理液,pH低者可用2%碳酸氢钠,pH高者用2%~3%硼酸溶液,pH中性者用1%~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

1.2.6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呼吸、心率、体温、尿量的变化;注意观察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及患儿对机械通气的反應;每1~2 h记录1次呼吸机参数,发现呼吸机高压报警立即报告医生;注意观察患儿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是否协调;观察患儿临床表现有无并发症,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3  观察指标

两组疾病护理总有效率和不同阶段定植病原菌数目。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痰液粘稠度度,痰液逐渐减少,排出容易,肺部湿啰音完全消失,患儿可通畅呼吸;有效:痰液粘稠度为度,痰液减少,可顺利排出,肺部湿啰音得到明显缓解,呼吸通畅度提高;无效:痰液粘稠度为度,排痰情况和肺部湿啰音无明显变化,呼吸受阻,或病情比治疗前更严重。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患儿例数之和在该组总例数中的百分比。

1.4  统计方法

将98例机械通气新生儿患儿的研究数据置入软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展开统计处理,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同阶段定植病原菌数目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管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管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阶段定植病原菌数目比较情况

两组护理前定植病原菌数目基本一致,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24 h和72 h后的定植病原菌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机械通气能够帮助呼吸困难患儿增加肺通气量,改善缺氧状况和气体交换,给予呼吸衰竭患儿呼吸支持,但机械通气属于侵入性操作,对呼吸道自清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对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有着严重抑制,使得气道内水分被大量蒸发增加痰液粘稠度,甚至会导致气道被彻底堵住,或是侵犯呼吸道,增加肺部感染发生风险,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不但会增加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延长患儿住院时间,甚至导致患儿死亡[4]。为此必须重视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管理工作[5]。

集束化管理是指优化整合一系列有循证理论支持的护理治疗措施,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疾患进行处理解决[6]。集束化管理最开始是被用来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预防为引进重症监护室的,目前已在急危重症护理中被广泛应用。从文中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管理成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提示集束化管理可提高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疾病的治疗成效;两组患儿进行管理前的定植病原菌数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护理后24 h和72 h的定植病原菌数目对比,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集束化管理能够减少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道内致病菌定植数目[7-8]。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集束化管理措施,有利于控制疾病发展进程,同时在减少患儿呼吸道内定植病原菌数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指南(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6):404.

[2]  李淑媛,盖鑫,张建,等.ICU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76-78.

[3]  何山,潘婷婷,朱金霞.不同气道护理方式对机械通气患儿相关病原菌定植分布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6):170-173.

[4]  朱海娟,蔡燕.口服双歧杆菌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2):944-946.

[5]  吴香兰,马丽亚.双歧杆菌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3):170-174.

[6]  邱鹂苹,陈绮婷.论“肺常不足”对小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6,9(6):720-722.

[7]  康慧,王彬.复可托预防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免疫功能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27):114.

[8]  李学超,王建忠,刘元辉.益生菌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道致病菌定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6):40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