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菌剂对莲藕腐败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摘要:人工室内接种筛选出F1和F2两个莲藕腐败病菌强致病性菌株。应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生产中防治莲藕腐败病常用化学农药对F1和F2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以硫磺多菌灵的效果最好,对2个供试菌株的EC50分别为11.22μg/mL和12.30μg/mL;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对2个菌株的EC50分别为46.06μg/mL和11.32μg/mL;腐霉利的效果最差,对2个菌株的毒力分别为303.09μg/mL和426.12μg/mL。应用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硫磺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对腐败病严重发生的藕田进行病害防治,结果显示,2种药剂对病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化学杀菌剂;莲藕腐败病菌;室内毒力;田间防效

莲藕(Nelumbonucifera)是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水生蔬菜品种之一。但莲藕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腐败病菌的侵染和为害,一般造成病田减产20%,严重的达60%~80%,甚至绝收。当前防治腐败病菌的方法仍然主要是化学药剂防治。虽然文献推荐的防治药剂种类较多,但均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持,为此选择了生产中常用的杀菌剂,包括百菌清、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腐霉利、多菌灵、硫磺多菌灵等,对莲藕腐败病病原菌生长抑制作用进行了测定,并将筛选出的药剂在腐败病严重发生的藕田进行了应用试验,调查了其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的化学药剂

选择目前生产上防治腐败病常用的药剂,均购于本地的农药销售店(表1)。

1.2供试莲藕腐败病菌强致病性菌株的筛选

①莲藕腐败病菌的获得分别从长沙县藕田和湘乡市藕田采集了具有明显莲藕腐败病病症的病株以及超市病藕,对新鲜标样及时进行致病菌的室内分离,对分离纯化培养的菌株进行培养性状(包括培养基上菌落形态、菌丝体的形态、分生孢子的形状等)的检测,对鉴定为尖孢镰刀菌的菌株在新鲜、健康藕组织上进行回接,待接种藕块上长出褐色至紫色典型病斑后,对发病部位进行病原菌的再分离、纯化培养和鉴定,留取镰刀菌菌株纯化培养、待用。

②强致病性菌株的筛选采用病原菌菌丝块接种藕块的筛选方法[2],将在PDA培养基上培养

7d的①中的病原菌用7mm无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藕块中央,菌丝面朝下,每块藕接种1个菌饼,接种后将藕块置于(25±1)℃的培养箱中保湿培养,5d后测定发病病斑的大小和发病藕块的数量。选择发病率最高、所致病斑最大的病原菌作为供试菌株。

1.3常用化学药剂对腐败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生长速率(菌落生长直径)法用药剂对病原菌毒力的大小进行测定。根据预试验结果将供试药剂用无菌水配成适宜浓度的有效成分的母液,再配置成表1中所列的含有相应浓度药剂的PDA平板。将1.2②中筛选出的两个强致病性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5d后,用灭菌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直径5.0mm的菌片数片。

将菌丝片接种于含有相应浓度药剂的PDA平板上,每个处理重复3次,设空白灭菌培养基为对照。25℃培养4d后,对照菌饼直径超过5.0cm时,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由菌落直径平均值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然后以药剂浓度的对数为X,药剂抑制率换算的几率值为Y,求得药剂对莲藕腐败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方程计算各供试药剂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根据各药剂的抑制中浓度比较其对腐败病菌毒力的大小。

1.4供试药剂对腐败病菌的田间防治效果

依据所得的EC50值筛选出对莲藕腐败病菌毒力较高的2种化学药剂即50%硫磺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进行防治该病害的田间试验。

试验于6月25日进行,选择田间腐败病发生较严重的植株,按推荐剂量对发病叶片进行药剂喷雾防治,以喷清水为对照。喷雾时尽量将药液喷洒到叶片正反两面和茎秆上。喷雾前调查每处理小区总叶片数和发病叶片数,再在每小区选3片腐败病发病初期、症状典型的叶片,量取每个病斑直径(由叶缘指向叶心的病斑最长直线距离),计算平均病斑直径。分别在施药后5d(6月30日)和10d(7月5日)各调查1次。比较不同处理病斑扩展的速率,以及病叶发生的情况。用以下公式计算药剂的防治效果:防效(%)=100×(施药病叶增长率-对照病叶增长率)/对照病叶增长率。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杀菌剂对莲藕腐败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供试杀菌剂对腐败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结果见表2。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对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供试范围内,抑制效果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各药剂对菌丝的抑制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从菌落生长的直径和抑制率可以看出,50%硫磺多菌灵WP的抑制效果最好,当药剂试验浓度仅为24.0μg/mL时,F1和F2的菌落直径分别为2.21cm和1.79cm,抑制率分别达到68.34%和74.17%;其次是70%甲基硫菌灵WP,当其浓度为120μg/mL时,F1和F2菌落直径仅为0.69cm和0.88cm,抑制率分别为90.0%和87.08%;抑制效果最差的是50%腐霉利WP,当浓度高达600μg/mL时,2个供试菌株的菌落直径分别为1.65cm和2.51cm,抑制率仅为76.36%和63.14%。试验结果也表明,同一种化学药剂对供试的2个莲藕腐败病菌强致病性菌株的抑制作用较为一致,即同时表现为强致病性,或同为弱致病性。

2.2不同杀菌剂对莲藕腐败病菌的室内毒力比较

根据表2的数值,计算6种杀菌剂对莲藕腐败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抑制中浓度(EC50)以及相关系数r,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相关系数均达显著(α=0.05)或极显著水平(α=0.01)。比较各供试药剂的EC50值发现,6种杀菌剂对莲藕腐败病菌都有一定毒力,但毒力大小差异很大。其中50%硫磺多菌灵WP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2个菌株的EC50分别为11.22μg/mL和12.30μg/mL;其次为70%甲基硫菌灵WP,其对F1和F2的EC50分别为40.06μg/mL和11.32μg/mL;此外,百菌清抑制效果较好,对F1和F2的EC50值分别为80.02μg/mL和102.71μg/mL;代森锰锌的效果较差,队F1和F2的EC50分别为194.4μg/mL和180.23μg/mL;毒力最低的是50%腐霉利WP,其对2个供试菌株的EC50高达303.09μg/mL和426.12μg/mL。

2.3供试药剂在重发病田防治效果

①对叶部病斑扩展的影响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筛选出的2种对莲藕腐败病菌毒力较高的药剂为70%甲基硫菌灵WP和50%硫磺多菌灵WP,在腐败病重发区进行喷雾施用后,对莲藕叶片上病斑扩展的影响见表4。

表4的结果显示,2种药剂施用后,尽管叶片上的病斑与施药前比,均有所扩大,但是与喷洒清水的对照相比,病斑直径扩展的速率均低于对照。其中施药10d后,喷施硫磺多菌灵的荷叶病斑直径增长率比对照下降了16.34%,甲基硫菌灵比对照下降了3.9%。表明2种药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腐败病菌的发展,其中以50%硫磺多菌灵WP的效果较好,持效期也较长。

②对发病叶片数量的影响应用筛选出的70%甲基硫菌灵WP和50%硫磺多菌灵WP,在腐败病重发区(病叶率均在30%以上)进行喷雾。5,10d后,调查病叶增长率,并根据病叶增长率,计算出2种供试药剂对腐败病菌的防效(表5)。

由表5可看出,当腐败病发生严重时,供试药剂虽然不能完全遏制病害的再发生,但是却能有效地降低田间病害的流行、蔓延。其中防治效果以50%硫磺多菌灵WP为好,其在田间发病叶率为31.0%的田块施用,仍有68.99%的防效,70%甲基硫菌灵WP的防效次之,为51.31%。

3小结与讨论

通过采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生产中防治尖孢镰刀菌所引起病害的常用化学农药对2个莲藕腐败病菌强致病株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它们之间的毒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以硫磺多菌灵的效果最好,其次为甲基硫菌灵,腐霉利的效果最差。试验结果还表明,各药剂对不同来源的腐败病菌菌株抑制效果相差不大,即同一种药剂的抑菌效果没有因为菌种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也说明不同腐败病菌菌株对同一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相差不大,这为同一种杀菌剂可在不同种植区间防治莲藕腐败病提供了依据。

应用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50%硫磺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对腐败病严重发生的藕田进行病害防治。结果显示,2种药剂对该病情的发展、蔓延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持效期。其中50%硫磺多菌灵WP在施药10d后对腐败病菌的防效为68.99%,70%甲基硫菌灵WP的防效略低,为51.31%。

试验中的6种药剂均为文献报道的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好防治作用的杀菌剂,但对莲藕腐败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菌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许是由于各种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不同而导致。如室内毒力测定中,毒力最大的药剂——硫磺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其作用机理均为干扰病原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甲基•代森锰锌的主要杀菌机制是抑制病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施药后在植物表面形成保护膜层,抑制病菌孢子发芽和侵入,进而抑制病菌蔓延;百菌清的作用机理是与真菌细胞中的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并与该酶中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质相结合,从而破坏该酶活性,使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受破坏而失去生命力;而对腐败病菌毒力较弱的腐霉利,其抑菌的机制主要是抑制了微生物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

此外,目前虽然还没有莲藕腐败病菌对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报道,但为了延长高效杀菌剂的使用年限,避免该病原菌因产生严重抗药性而降低药效,应根据所用药剂的持效期,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并且交替使用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但不同杀菌剂之间有无协同增效、交互抗药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试验结果虽然证明了化学药剂对莲藕腐败病具有一定的防效,田间施用化学农药仍是控制莲藕腐败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腐败病发生的环境特殊性及叶片显症的滞后性,当田间腐败病严重发生时(如本试验中田间病叶率达到30%以上),化学药剂的施用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只能缓解病情的蔓延。本试验中所筛选出的强毒力杀菌剂对该病的防效也仅为68.99%,远低于在旱地作物病害上的防治效果。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不能依赖于后期的化学药剂来防治莲藕腐败病,而应采用播种前的土壤消毒处理进行预防。

ToxicityTestofDifferentFungicidesonPathogenicofLotusCorruptionandControlEffectintheField

LIANGZhihuai1,2,WEILin1,CHENYanqing1,CHENYurong1,ZHANGYi3,WANGXianhui3

(1.HunanPlantProtectionInstitute,Changsha410125,China;

2.HunanWatermelonandMuskmelonInstitute;3.Longpingschool,ZhongnanUniversity)

Abstract:ThemethodofmyceliumgrowthrateappliedtomeasuretheindoorvirulenceofchemicalpesticidesonF1andF2,strainsofFusariumoxysporum,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esobviousdifferenceofeffectinhibitingthegrowthofthepathogenmyceliumbetweenthetestedchemicalpesticides,whichsulfurcarbendazimwasthebest,thetwotestedstrainsEC50were11.22μg/mLand12.30μg/mL,followedbythiophanate-methyl,thetwostrainsoftheEC5046.06μg/mLand11.32μg/mL;Procymidone,theworst,were303.09μg/mland426.12μg/mL.Applicationofsulfurbacteriaandcarbendazimthiophanate-methyltopreventthelotusrootcorruption,theresultsshowedthattwoagentshadacertaincontrolactiontothedisease"sdevelopment.

Keywords:Chemicalfungicides;Lotusrootcorruption;Indoorvirulence;Fieldcontroleffect;Deter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