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中职生处于由接受中等教育向接受高等教育的过渡时期,处于由学校走向社会的人生转折期,面临升学、就业等不可回避的应激性事件;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中专阶段是“成人感”形成的后期,多元化、开放性的社会给人们带来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变化也剧烈地冲击着中职学生的心理自我统一进程,经常表现出强烈的内部心理冲突,迷惘仿徨和消极厌世心理极易滋生。这些都决定了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具有多发性和复杂性。因此,研究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规律,探索预防和干预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1、厌学是目前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种情况:一是学生学习基础差,知识衔接不上,想学又无能为力,出现焦虑厌学情绪;二是没有养成学习习惯,根本就没有想学习的意思,又碍于家长和教师期待,装出一副在学习的样子,实际什么也没学;三是成绩较好的同学因受周围环境和同学情绪的影响亦出现厌学情绪。

2、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增大,并造成诸多生理问题。学生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导致心理压力加大。

3、目前,在高考看成绩,中职生看大赛,技能证书与学生就业挂钩情况下,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竞赛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师生关系不融洽,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职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职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专横性格。家长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及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孩子在心里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

(三)挫折适应问题

中职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的,包括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职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景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四)社会问题

中职生都是不大不小的孩子,很要面子,很讲感情,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新奇事物的冲击,一旦情绪不定,很容易被社会恶习腐蚀。目前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社会上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劳而获小青年对一些情绪本身就不稳定学生的骚扰,歌舞、毒品等新生事物都直接或间接冲击着中职生。

二、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1、认知因素。认知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反应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一旦某一认知因素发展不正常或某几种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失调,还会损坏人格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甚至导致人格变态。

2、情绪因素。人的情绪体验是多维度、多成分、多层次的。它是一个人机体生存和社会适应的内在动力,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3、个性因素。个性因素亦可称人格因素。个性因素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和个性倾向性等因素。个性因素是心理活动因素的核心,它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

(二)家庭因素

1、一是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教育方法不当,有暴力倾向等。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往往处于紧张不安中,甚至经常挨打。二是单亲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

2、父母自身的工作压力导致无暇顾及孩子,没有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是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是孩子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粗暴,亲子关系紧张。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

三、维护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不断的磨练、砥砺和培养形成的。然而,置身于中职教育的许多教师往往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科学的态度和合理的对策。那么,应该采取哪些合理有效的对策呢?

(一)心理知识充实法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也为了将来,中职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

(二)心理辅导法

1、要了解心理辅导是什么,首先要明确心理辅导不是什么。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教育。从狭义看,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

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是人生有统和与丰富的发展,迈进自我实现。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主渠道。一方面各学科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素质培养,既结合学习内容训练学生观摩、思维、想像、记忆、注意等智力心理,发展学生智力,又结合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感,锻炼学生学习意志,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健康全发展。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学得生活活泼、学得积极主动,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此外,根据生源情况,学科教学中要注意面向后进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对后进生的情感投资,从行动上接近和爱护后进生,挖掘、发现闪光点,保护积极性,给予表扬鼓励,用引导代替斥责,用提醒代替讥讽,从而增强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智力心理素质。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都或多或少与家庭教育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四)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政府应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

国家应加强对不良网络游戏、小说的管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中职生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