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经骨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资料,观察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随机分为预防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预防组采用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14 d,术后早期活动、被动活动肢体的方法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对照组不予以任何的预防。 结果 经7~30 d治疗后,预防组中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其余患者经积极防治和护理措施,患肢肿痛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而对照组中有37例发生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论 积极有效的防治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悉心护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防止骨科手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措施

近年来深静脉血栓的形成(DVT)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而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科下肢骨折术后常见的危险并发症之一,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容易发生于下肢,且多见于骨科手术后,手术是引起下肢深静脉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栓子脱落可以引起肺栓塞造成严重的后果,随着严重创伤引起的多发性骨折的增多,并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日益增多。由于肢深静脉血栓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脑栓塞及远期的深静脉功能不全[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对骨科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早期预防、及早的发现是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现将有效的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进行骨科手术后的患者(DVT)10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1岁,男67例,女33例,将其随机评分为两组:预防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预防组中左下肢24例,右下肢26例;股骨干骨折术12例,股骨颈骨折术16例,膝关节置换术10例,骨盆及下肢骨折2例。手术时间1.5~4 h,平均2.5 h。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时间2 d~1周;对照组中左下肢22例,右下肢28例;股骨干骨折术14例,股骨颈骨折术11例,膝关节置换术9例,骨盆及下肢骨折6例。手术时间1.5~4 h,平均2.5 h。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时间2 d~1周。早期症状均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持续不缓解,并逐渐加重,排除原发疾病所致者。所有患者均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下肢静脉造影,明确血栓栓塞的部位和类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予以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预防组肌肉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U,2次/d,并绝对制动(防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同时给予低右(低分子右旋糖苷500~1000 ml)及尿激酶静脉滴注,口服阿司匹林,3~4周加强功能训练,指导及鼓励患者做踝关节的屈曲、旋转运动每天锻炼10~15 min所以锻炼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状态下进行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对照组不予以任何护理措施。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凝血程度,发现预防组所有患者血凝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血栓形成人数对比,对照组中术后形成血栓的人数为37例,而预防组形成血栓的人数为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预防组中有有2例患者血栓脱落致肺栓塞死亡,其余患者在3 d的预防治疗后左右下肢肿胀消退,12 d临床症状消失,并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治疗3个月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栓内仅有线状血流通过,显示深静脉瓣膜消失。

3 讨论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三个病理因素:①静脉损伤。②血流缓慢。③血流高凝状态[3]。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有了新的发现,除了静脉内壁的直接损伤外,创伤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引起DVT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单独的静脉损伤、血流缓慢、血流高凝状态并不一定引起临床后果。几个危险因素的参与才是引起血栓形成的原因。骨科手术后由于长时间的卧床机制,减少了平日的活动量,从而肢体长时间处于被压迫下肢静脉,致使血流缓慢;手术的刺激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由于手术麻醉的刺激和原发性损伤,使血栓激活产物凝血酶-抗凝血酶符合物的增高。综上原因导致易并发DVT形成。

因此,一定要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预防工作。术前要做好四项检查,要排除其他部位的血栓形成,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术中要正确选择麻醉方法,操作要细心、轻柔尽量内膜的组织损伤、加强注意伤口的冲洗和引流;术后常规预防性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并做好缝合工作,逐层缝合。术后抬高患肢20~30°,可促进下肢静脉血的回流,严格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情况,膝关节屈曲10~15°[4];经患肢足背静脉留置针穿刺,注意患肢的保暖,以免受冷,出现血管痉挛的状态,从而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并要加强功能性锻炼,术后6 h建议患者踝关节旋转运动,进行双下肢的肌肉的收缩训练。 

综上所述,骨科手术后下肢由于受到麻醉后牵引的制动使得周围血管静脉的舒张,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随着对DVT认识的加深,治疗的到了很大的进步,悉心的护理照顾和合理的健康指导、加强功能性锻炼,严格有效的落实防护措施和及时用药,多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这些药物通过消除血液的黏滞性,能有效的防止和控制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

[1] 冯会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和治疗进展.实用骨科杂志,2007,9(9):153-155.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和治疗指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22(3):235-238.

[3] 魏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10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115.

[4] 邱贵兴,戴剋戎,杨庆铭,等.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中国临床医生,2006,34(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