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造影剂在肺动脉CTPA中应用的可行性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造影剂在肺动脉CTPA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采用Philips64排128层CT机,将60例拟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A、B二组,每组30例。A组:对比剂60ml+30ml生理盐水,B组30ml+30ml生理盐水。采用对比剂实时监控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将数据传送到Philips EBW后处理工作站,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降支的CT值,对肺动脉血管进行对照分析、评价。结果 A、B二组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降支的平均CT值分别为:(501.3Hu、500.2Hu、499.8Hu)、(491.5Hu、493.3Hu、492.6Hu),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对比剂(30mL/次)在CTPA中是可行的,减低了对比剂对患者潜在的危害,又节省检查费用。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肺动脉栓塞;对比剂;小剂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6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36-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60例,其中男性28例,女行32例,年龄为28-68岁,平均年龄为(50±4)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个别患者无临床症状,仅为D-二聚体检查为阳性。

1.2 方法 60例拟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A、B二组,每组30例。A组:对比剂60ml+30ml生理盐水,B组对比剂30ml+30ml生理盐水。

扫描方法:全部患者采用Philips64排128层CT机。扫描参数:120kv、150-300mAs/r,扫描支架旋转一周时间为0.4s/r,扫描层厚64×0.625,螺距1.173,扫描范围肺底至肺尖;采用高压双筒注射器,右肘静脉穿刺(18G套管针),对比剂为碘普罗胺溶液(370mgI/ml),先注射20ml生理盐水,注射速率5ml/s,目的确保穿刺成功,避免对比剂渗漏,再注射A、B二组的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注射速率5ml/s;扫描延迟时间采用对比剂实时监控自动触发扫描技术,监测点置于气管分叉水平的上腔静脉,触发感兴趣区50mm2,扫描启动后2s开始监测,每1s扫描一次,当阈值达到150Hu时自动启动扫描开始程序,待5.1s开始扫描。扫描结束时记录每位患者的扫描时间。

1.3 后处理技术 将数据传送到Philips EBW后处理工作站,以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种重建方法对肺动脉进行测量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A、B两组肺动脉血管强化情况 见表1。

3 讨 论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lsm,PE)又称肺栓塞,是由外源性或内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主干和/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PE在西方比较多见,在美国每年估计约有70000患者[2],未经及时合理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死亡率高达20%-30%,然而及时正确诊断并积极治疗后,肺动脉栓塞死亡率可减少至8%,肺栓塞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塞占第三位[3]。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4]。

近年发展起来的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更加清晰,更有利于三维重建,直接显示肺段血管。CTPA可以清楚显示血栓的部位、形态、与血管壁的关系及内腔受损情况。CTPA已作为“金标准”广泛应用于临床确诊可疑肺栓塞患者[5-6]。随着医疗设备和处理软件的不断创新改进,以及多层螺旋CT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检测亚段肺栓塞的灵敏度。在国内许多医疗机构中,CTPA以逐渐成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一线影像技术。

本研究B组注射速率5ml/s,对比剂用量为30ml,6s注射完,为小剂量对比剂在CTPA检查中创造了有力条件,减低了患者的检查费用及降低了患者引起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可能性,对比剂的渗透和化学毒性反应与用量直接相关。

本文通过对A、B两组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降支血管强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二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小剂量对比剂在肺动脉CTA中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550-552.

[2] Ansari A.Acute and chronic pulmonary thrombolysis:current perspectives.Part I:Glossary of terms historic evolution and prevalence.Clin Cardiol,1998,9(8):398.

[3] Dismuke SE.Epediology of mortality in a general population.Am J Epidemiol,1998,114(4):488.

[4] 唐曉军,刘佳鹏,谭仲俊,等.CT三维血管成像对上腹部肿瘤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6):375-377.

[5] Henzler T,Barraza JM Jr,Nance JW Jr,et al.CT imaging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 Cardiovasc Comput Tomogr,2011,5(1):3-11.

[6] Estrada-Y-Martin RM,Oldham SA.CTPA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Int J Comput Assist Radiol Surg,2011,6(4):55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