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职业指导是一定社会组织帮助人们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是对将要就业的学生和职业岗位不适应的已就业者的学力、智力、体力、个人性格、经历、志向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全面进行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作出职业方面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向的过程。对职业指导及其教育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在国外已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而在我国,职业指导及其教育还是一个令人陌生的新领域。

一、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尚不成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加快了步伐,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九年义务教育开始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职业和技术教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和在校学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学生人数的比例均已超过50%,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局面,高等教育也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

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学生学习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而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统包统分的就业格局,唤起了学生自主参与职业选择和社会生活的主体意识。

但在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仍有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之处。其突出表现为:在市场调节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方面,学校教育工作明显滞后于现实的需要。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知识教育和指导,不少学生在个人择业与岗位择人的互动过程中无所适从,职业定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职业指导工作作为沟通社会经济结构、就业结构、教育结构与职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带,没有在学校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一些中学、大学已经开始尝试进行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但在对大、中专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调查中,大多数教师认为目前的职业指导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总体上讲,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1.学校教育与职业定向脱节,缺乏行之有效的职业观念的教育

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劳动就业相脱离的现象仍然存在。只管学生培养、不管市场需求,只管毕业、不管学生去向的学校不在少数。在普通中学,除了少数毕业生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外,大量的毕业生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劳动技能和就业准备。在高校,虽然成立了人才市场以及就业咨询指导、职业介绍等机构,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一体化的职业知识教育和指导,导致学生缺乏社会分工及社会职业方面的知识,职业意识淡薄,职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2.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

统计结果显示,42.5%的学生将宣传媒介作为他们获取职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家庭成员的影响、学校的职业指导分列获取职业信息渠道的第二、三位。这说明,当前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学校教育在帮助学生获取职业信息、形成正确择业观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3.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十分有限

在已开展职业指导的学校中,由于缺乏专职指导人员和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如,大多数学生对职业指导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误认为中学的职业指导只是用来帮助那些要上职业学校的学生选择学校和填报志愿服务的,对那些准备上普通高校的学生没有吸引力。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在为大学生获得社会职业需求信息,沟通学校与人才市场联系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职业指导工作基本上由学生处和人事部门兼任,在机构设置、专职人员配备、各种心理测量及信息反馈的手段方面还很欠缺。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学生在职业定位过程中,更多地是受到社会宣传媒介对于某些行业的舆论引导,盲目地崇尚和向往一些“实惠”而“热门”的职业、专业或企业,如金融管理、律师、医生、商业服务、合资企业等,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或选择目标,不能恰当地处理个人理想、特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这也是现在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