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谷雪橙 权麟春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922 年末到1923 年初,列宁在病重之际,以口述的形式留下了五篇论文与三篇书信,被称为“政治遗嘱”。“政治遗嘱”的主题是完善国家制度,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共产党面临如何冲破帝国主义封锁,如何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等问题。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关键在苏联共产党。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进行了再思考、再探索,在其“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党建思想。苏联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苏联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乎国家的存亡,加强党的建设是苏联亟需解决的问题。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建思想对我国具有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和加强党的建设,从列宁的党建思想中汲取力量,从苏联共产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苏联成立后,苏联共产党面临复杂的国内外考验,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破解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难题是列宁面临的首要问题。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苏联共产党转变为执政党,党内政权巩固困难重重。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围剿使苏联面临严峻的外部考验。面对重重考验,苏联共产党必须促进党内团结,巩固党的领导。

(一)苏联共产党内部面临多重考验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从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如何在政治、经济、文化处在不发达阶段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苏联共产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上毫无先例可以借鉴。苏联共产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关系苏联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党的建设,整改党内作风,保持苏联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是苏联共产党执政的前提。

苏联共产党面临战时体制遗留弊端的考验。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苏联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苏联迅速陷入国内战争危机,列宁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处在高压态势之下,党群关系受到破坏。如果解决不好战时体制带来的弊端,处理好党群关系,可能使内部矛盾激化,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将受到严峻考验。

苏联共产党存在内部不够团结统一的问题。1922 年,列宁卧病期间,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在国家治理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以斯大林和托勒茨基为代表的领导人存在政治分歧。领导人之间的思想差异导致中央委员会的稳定和团结受到威胁,党内团结问题影响党的稳定,进而影响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因此,解决党内分歧,促进党内团结统一是苏联共产党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共产党建成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成立,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世界格局演变为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互对立的局面。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对苏联进行疯狂的围剿,试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西欧资本主义列强半自觉半自发地尽一切可能把我们抛回到过去的水平,利用俄国国内战争中的各种因素尽量破坏我国经济。当然正是这样结束帝国主义战争在它们看来是最有利的:即使我们推翻不了俄国的革命制度,至少也要使它难于向社会主义发展。”[1]冲破资本主义的封锁,巩固革命成果,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是苏联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考验。除了政治和经济封锁,帝国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在破坏苏联共产党的领导。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苏联共产党内部的分歧削弱和消解党的领导,破坏党群关系,严重影响了苏联共产党内部团结。面对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破坏,苏联共产党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将党员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坚强堡垒抵御帝国主义的绞杀。所以,这样的历史背景催生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思考。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党建思想,为巩固革命成果,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指导。

“政治遗嘱”中蕴含了丰富的党建思想。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苏联实际相结合,为苏联共产党的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有效地解决了苏联共产党存在的各种问题。列宁在“政治遗嘱”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以“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作为党建原则,坚持开展党员教育。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构,保证苏联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一)坚持苏联共产党的领导

马克思指出,在革命进程中,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成为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实现领导权的思想,即坚持党的领导。苏联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代表,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体现为苏联共产党领导权的实现。列宁多次指出,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坚持党的领导,是列宁总结巴黎公社历史得出的经验。巴黎公社之所以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党的领导地位受到削弱。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必须解决的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是列宁根据苏联实际做出的思考。十月革命后,苏联存在“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等反对党的领导的声音,消解了党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领导地位,要吸纳优秀的工人和农民加入党组织,保证工人和农民参与到党内。列宁认为工人和农民是无产阶级的代表,“我们党依靠的是两个阶级,因此,如果两个阶级不能协调一致,那么党就可能不稳定,它的垮台就不可避免。”[2]将先进的工人和农民吸纳进党内,才能巩固工农联盟,发挥工农检察院维护苏维埃政权基础的作用。“因此,我认为,从我们所有改组工农检查院的尝试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即我们还有一项尝试没有做。这就是,我们没有尝试一下把这项工作交给我们的工人和农民,没有把他们作为中央委员放在我们党的领导地位。”[3]

(二)加强苏联共产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历史已经证明,帝国主义从苏联共产党内部入手,消解党员理想信念,削弱党同群众联系,最终导致苏联瓦解。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确定了自己的人民立场,如果不能够将人民立场贯彻于具体实践之中,那么被瓦解将会是必然。列宁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谈到,避免党的分裂危机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在如何避免分裂的问题上,列宁从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入手,认为加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实现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的重要保障。

苏联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我们共和国的命运归根到底将取决于农民群众是和工人阶级一道走,忠实于和工人阶级的联盟呢,还是让‘耐普曼’即新资产阶级把他们和工人拆开,使他们和工人分裂。”[4]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苏联共产党的政策必须适应群众。苏联共产党执政后,苏联共产党领导的群体范围有所扩大。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苏联共产党只需要领导先进分子参加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领导的是全体人民群众。所以,领导范围的扩大,对苏联共产党而言,加强同全体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困难。

苏联共产党从成立起就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因无产阶级而生,因无产阶级而兴。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中,列宁就强调了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观点。“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5]列宁也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提出改革监督机构的思想,其目的是通过人民直接参与的方式,实现对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和约束,从而密切党与人民的联系,加强党的领导。

(三)坚持在苏联共产党内开展教育

坚持开展党员教育,提升党员科学文化素养,坚定党员信念,培育具有崇高理想的党员,才能更好地促成社会主义事业。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共产党人掌握了先进的理论,“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6]将正确的思想理论灌输到共产党员头脑之中,才能发挥共产党员的“领头羊”作用。但是,当时苏联共产党存在党员科学文化素养不够高的问题,俄国党内所面临的现实状况是一心一意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工人文化水平不够高,训练有素、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人数不多。党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苏联共产党工作开展的有效程度,加强党员教育深受列宁的重视。

苏联遗留的官僚主义问题要求苏联共产党必须开展党员教育。俄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官僚主义作风对苏联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纠治官僚主义作风十分重要。1921年,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尖锐地指出“官僚主义的脓疮无疑是存在的,这是大家公认的,必须同它作有效的斗争。”[7]1923 年3 月,列宁进一步指出“官僚主义不仅在苏维埃机关里有,而且在党的机关里也有。”[8]事实证明,官僚主义已经蔓延到苏联共产党内部,严重影响了党内风气,苏联共产党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整改党的作风。

(四)健全党内监督监察机制

严明的政治纪律与监督体系,是抵御党内不良作风的利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党的监督监察体系是列宁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是否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列宁提出了加强工农检察院建设的思想。工农检察院是苏维埃俄国建国之初建立的国家机关,其职能是对各级党政机关实行权力监督。工农检察院作为党的监督监察机构,在发挥其职能之前,首先要保证工农检察院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工农检察员作为俄国共产党的监督监察机构,在实施监督监察职能时,要保证其公信力、执行力,进一步保证苏联共产党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前进。

工农检察院内部党员人数众多,必须保证工农检察院同志的思想正确,如果工农检察院内部不能保证正确的思想,那么将不利于党的建设。列宁提出了“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的原则,并通过《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集中阐释了如何建设工农检察院。在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方面,都应如此。列宁认为,精简工农检察院内部机构,淘汰冗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改革国家机关,不应当急于求成,追求数量,不顾质量。列宁特别强调,为了革新国家机关,必须注意精选干部,善于发现人才,“把具有真正现代水平的人才”集中到国家机关中来,切不可滥竽充数,不加选择。

“政治遗嘱”中的党建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党建思想,进一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守人民立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以贯之的坚持开展党员教育,使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建立健全监察监督机制,坚持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早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执政党如果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地位,那将会走向失败。列宁非常重视党的领导,在其“政治遗嘱”中明确指出了党的领导十分重要。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从历史的实际教训看,苏联共产党因为消解了党的领导,最终走向了亡党亡国。从中国的发展经验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地位不动摇,是保障中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党的正确领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要根据新时代发展要求,开展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我国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心任务发生了变化,“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新的征程上,我们党仍面临着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开展新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保证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要始终把“坚持自我革命”这一党的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是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体现,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10]历史已经证明,背离人民立场,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那必将走向失败。苏联未将人民立场坚持到底,最终难逃解体的命运。“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11]是我国坚守人民立场、践行人民主体地位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人民立场,把人民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忠实的践行者,在各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12]

与苏联建国之时相比,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所面临的风险与考验更加复杂严峻。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对社会主义的围剿从未停止,世界局势复杂多变、错乱交织。相比于苏联成立初期直接的硬实力较量而言,当前各国之间的较量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更具隐蔽性,多从文化角度入手。“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正在侵蚀中国优秀文化,不良社会思潮正在消解党员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中国面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各族人民。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意愿,坚持以人民的需要为需要,以人民的追求为追求,以人民的幸福为幸福的实践指南。依靠人民开创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历史充分证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人民是“打江山”胜利的“铜墙铁壁”,也是“守江山”稳固的“钢铁长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14]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三)注重开展党员教育

列宁所处的年代是革命频发的年代,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国际革命局势产生了新变化,存在欧洲社会革命衰落,东方社会革命高涨的形式。列宁分析了在帝国主义阶段苏联共产党存在被分裂的可能及原因。应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和破坏,把苏联共产党打造成为人民服务的先锋队,才会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当前,我国少部分党员存在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党的领导,对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等问题,影响了党的公信力与执行力。扭转错误认识,使全党思想更加统一,必须纠正党内部分同志的思想作风。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风雨,涵养了许多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奋斗、谦虚谨慎,都是中国共产党所涵养出的优良品质。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起点,开展“四史”教育,让党员同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使共产党员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全党团结一致,投入新的伟大斗争,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以理想信念涵养人,保障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在各级各类党员教育中,突出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党员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确为何出发的问题。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规范的内容、方式、程序对党员开展教育,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加强“四史”教育,突出党史教育,把党史作为教育资源,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的优良传统如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灌输到党员的头脑中,端正党员思想,整改党员作风。

(四)实行党内监督

“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15]现长期执政,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防范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16]建立健全监督监察机制,能有效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完成了地方巡视,实现巡视全覆盖,并采取“回头看”的方式实施监督监察,党内歪风邪气得以扼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得到纠治。

实现有效地监督,要解决谁来监督权力、在谁的领导下监督权力等问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要坚持人民立场。采取党内自我监督,首要问题是要明确党内有统一的指导思想,避免党内思想分歧导致党的权威性的消解。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重视党内意识形态工作,扼杀消解和削弱党的指导思想的一切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17]斗争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要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持久战,中国共产党要继续以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莫大勇气,以自我革命的方式净化党内不良思想风气,使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猜你喜欢列宁党的领导共产党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心声歌刊(2022年4期)2022-12-16共产党是好琴手大灰狼画报(2022年5期)2022-11-22坚持党的领导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2期)2021-08-30共产党颂青年歌声(2018年11期)2018-12-19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草原歌声(2018年1期)2018-05-07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1期)2018-04-18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2期)2017-01-15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俄罗斯问题研究(2013年1期)201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