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途径研究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必要性,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合作精神缺失、诚信行为淡薄、负责意识弱化等问题,提出从课堂教学、师资建设、校园文化、班集体效用、社团组织、外部环境、网络教育等方面促进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关键词】中职学生 职业精神 培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B-0024-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重视,面对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转变,社会对具备职业精神的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精神往往反映的是特定的职业或行业精神传统,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作风、敬业奉献、职业信誉、职业责任等内容,以及从业人员的心理和素质,具有延续性的特征。现代企业的发展也使得企业越来越看重员工的职业精神,他们希望职业院校输送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向企业输送员工主要基地的职业学校,当前应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一、职业精神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中职学校在校学生超过 2000 万人,占中等教育阶段招生数的 44%,他们中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进入企业,成为社会劳动者。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的职业精神状态表现,将很大程度影响我国整个产业队伍,甚至影响到“中国制造”“优质制造”的未来走向和定位,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因此,积极加强对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有效提升他们的职业精神水平,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强国战略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据学者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用工企业在招聘录用员工时,首要考察应聘人员的是职业精神,超过 70% 以上的用工企业会把与职业精神密切关联的素质作为首选,诸如守纪、诚信、乐业、实干、有责任心、善于沟通、善于协作等。基于这样的现实,职业学校在注重学生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素养,培养符合社会要求、企业欢迎的从业人员。在过去,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在蓝领阶层的产业工人,而如今,中职学校需要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服务中高端产业,为产业转型发展输送技能人才。我们的着眼点不能仅局限于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精神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尤其是给予了中职学校很多政策倾斜及资金支持,使得学校在诸如实训基地、课程改革、专业建设等硬件方面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学校在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等软技能培养方面却没有相应的跟上,存在诸多的缺憾,直接表现在部分毕业学生在择业上过于功利化,实际工作中敬业精神淡薄、诚信意识缺失,这样不仅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也不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目前,中职学校对于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普遍沒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办法和途径不多,较多学生出现职业精神缺失的问题,有些现象甚至令人担忧。

(一)合作精神缺失。当代青少年缺乏合作能力,在独生子女的身上较为突出,中职学生的合作精神现状不容乐观。在相当长时间以来,中职学校的学生中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或留守少年,他们的成长经历充满着隔代溺爱和过分呵护,他们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在校园中,部分学生不会换位思考,很多情况下都是只关注自己,从未体会和理解别人的感受。有关数据表明,已经进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表示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善于沟通交流,接洽客户时存在惧怕感受和体验。

此外,相当多的中职学生因为学习不是他们的强项,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使得他们在情感上受到较大的创伤,对他人怀有更多的戒备心和不信任感。他们期待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然而,在现实交往中往往得不到相应的满足,于是他们试图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寻求补偿,渐渐沉迷于网络中,甚至通宵上网。正因为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浏览碎片信息或是玩游戏,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因而造成人际交往和沟通出现障碍,导致他们不仅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些学生还无法融入团队。

(二)诚信行为淡薄。诚信是现代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是做人之道,立国之本,成才之根基。目前,中职学校学生中存在诸多违背承诺、漠视诚信的现象,如不按时作息,轻易开口向别人借钱物,重借轻还,传抄作业,考试弄虚作假,等等。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超过 95% 的在校中职学生单独申请有一个或多个微信或 QQ 号,他们中半数以上从来不把网络上认识的朋友看待成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接近 80% 的学生表示在与网友聊天时有过说谎的行为。

(三)负责意识弱化。负责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核心。而在中职学校学生中,普遍缺乏负责的责任意识,他们在隔代长辈的溺爱或父母呵护中成长,从小只知道索取,而未考虑付出,对自己的言行往往不负责任。在校园中,一些中职学生终日无事,百无聊赖,不按时作息,自由进出课堂,手机不离手,对学校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最后离开教室、宿舍不关门窗不关灯,故意损坏公物,等等。

三、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职业精神的中高端产业技能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把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多途径、多方法地开展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全面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渗透,重视职业道德的养成,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拓取适合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努力形成有利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生成、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一)职业精神培育,课堂教学是关键。中职学校的教学离不开课堂,它是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获取各种信息、学会操作技能的阵地,更是培育学生职业精神不可或缺的渠道,可以通过专业理论教学以及技能操作指导实现职业精神的有机渗透。教师应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地将企业要求、行业规范、职业精神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拓展职业精神的素材,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职业教育氛围,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好的习惯和合作团队精神,使职业精神教育与岗位能力实现紧密的融合。另外,依托于课堂,彰显职业指导的功能。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职业指导途径和方法多样,可以从职业生涯规划、入职前准备、模拟招聘、择业咨询指导、企业文化宣传等多样形式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阶段展开,让学生从多维度了解与接触企业,不断地转换角色,逐渐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达到职业精神的有效培育。

(二)职业精神培育,师资建设更重要。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师德师风对学生影响深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好诠释。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精神风貌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和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了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学校方面需要高度重视。首先,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优势,真正走进企业,参与其中的具体活动,不断拓宽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深入了解和掌握最新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更多地了解社会、企业对所开设专业的各种需求,将教学内容与企业信息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和职业品质。其次,要以师德为首,在学校中不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不断规范教师的行为准则,让为人师表成为自觉的行为,让教师以良好的职业精神展示给学生,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

(三)职业精神培育,校园文化不可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已受到中职学校的广泛青睐,产业精神和职业特色作为中职学校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文化特征,正被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运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首先,加强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职业意志品质的形成。中职学校显著的特色是实训教学,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的设计显得尤其重要。为了营造贴近企业的职业氛围,学校实训车间、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的环境布置按照“抬头”教育要求进行,处处彰显“职业”的特色,以形象化元素对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进行无声的培养。可以将教学环境设计成教室、实训、技术服务、生产融合的教学工厂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刻体验着企业的职业规范及职业精神,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从而造就良好的职业意识品质。

其次,优化校园精神文化,促进学生成长目标的实现。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职业特色和职业培养特点,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服务企业、职业无贵贱、劳动光荣、回报社会等理念。可以通过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的表达、沟通、合作、承受压力、抗挫折等方面能力,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四)职业精神培育,班集体发挥效用。班集体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它能在无形中给学生一种归属感、一种精神力量。一个充满活力、文化底蕴深厚的班集体,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是非判断能力的提高、职业观念的形成、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巩固起着积极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更能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使职业精神成为生活的自觉约束,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意志品质的形成。在班级管理中将职业精神的培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日常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和做法,都可成为良好职业习惯培育的元素。同时,学校要有周密的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计划,具体到职业精神主要内涵的方方面面,通过班集体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即推行实施,在充分肯定和激励学生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去强化,让职业精神的培育有内容、有实质、可操作、见成效。通过日常教育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将良好的职业精神外化于点滴行为中,为其优质就业奠定基础。

(五)职业精神培育,社团组织充当引领。团委是中职学校机构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个先进组织,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通过具体的活动寓教于乐、规范行为、强调责任、锻炼能力,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人才。

学生社团是学生管理学生的群团组织,社团成员在社团活动中能够尽情发挥个人的想象,充分展示个人的特长,彰显个性,收获成功的體验。学生社团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活跃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多维度营造育人氛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培养职业精神。

(六)职业精神培育,外部环境作辅助。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仅依靠学校单个渠道是不够的。应该以学校为核心,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立体教育网络,充分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

学校与学生家长建立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好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微信群、家长访谈等形式,强化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功能延伸。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力量,通过课堂或学生活动,让社会模范事迹和模样力量在学生思想中有效渗透,实现内化学生思想品质,强化职业精神的目的。

同时,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工学交替,资源共享,进一步深化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实践环节,通过岗前参观、跟岗见习、顶岗实习等校企联合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将来企业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感同身受岗位的要求以及企业对职业精神的规范,在职业实践中认同职业精神的内涵,加深对职业精神的理解与掌握,使职业精神培育得到可靠的保证。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中职学生,与社会的贴近度更高,离企业的要求更近,同时,也可以提前发现和储备符合企业需要好苗子,为企业多开辟一条选拔人才的途径。

(七)职业精神培育,网络教育起作用。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悄然走进了校园,占据校园的每一个空间,互联网不仅为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搭建了新的平台,也为学校教育的网络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新的途径。应创办好学校网络,利用好舆论导向,建设好专业特色版块,展示好班风班貌形象,收录好职业精神事迹素材,搭建好网络化立体课堂,让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充分发挥自己个性特长,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合作,最大限度地延伸学校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发挥网络在职业精神方面教育的作用。

总之,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方法得当,一定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在校期间自觉践行职业精神的习惯,把学生真正塑造成有“魂”有技能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