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资产运营视角下钢铁企业的协同思考

摘要: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钢铁企业可借鉴轻资产运营的思路,发挥模块拼合的分工优势、面向客户的信息优势和随时转向的灵活优势,避免成本复杂性导致利益分配不均、信任缺乏导致机会主义、行业周期性导致僵尸企业搅局的协同困难,通过模块化嵌入而不拘泥于单个区域集群,适度做大防止被核心企业压榨,面向客户并善用第三方信息平台,灵活调整随时抓住新的市场机遇的方式,重建钢铁企业间的协同。

关键词:轻资产运营;钢铁产业;协同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8)19 -0072-02

一般认为,轻资产运营是指企业将固定资产需求较多的制造环节部分或全部外包出去,从而集中资源拓展研发和销售环节的运作模式[1]。相对于重资产运营,轻资产运营专注于高附加值的研发或营销环节,现金为王,对市场变化具有较强的反应灵敏度[2]。钢铁产业属于资金、劳动力密集的基础工业产业,钢铁企业需要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但在新常态下,借鉴轻资产运营的思路,在保持重资产的高门槛的优势下,发挥轻资产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降低分工与协作的成本,实现迭代式创新,也是种新思路。

一、轻资产运营的核心

轻资产运营并不神秘。其关注的重点,是普通企业的输入或输出端,没有高门槛,更不会直接提升利润率。轻资产运营让其他企业很容易抄袭这种运营模式。如果将这类企业理解成只卖单一类型商品的超市,例如让沃尔玛只卖手机,且所有手机的品牌就是沃尔玛,这家超市只负责手机的设计、验收和销售,其生产环节外包给任意的手机生产商,这种模式就算轻资产运营。由于采用相对少或易变现的资产进行运营,其缺陷也非常显著。外部协调的成本增加、相关环节的控制力降低,輕资产运营不仅很难保持超高利润,还可能导致无法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丧失核心技术或者工艺、为自己培养竞争对手[3]等问题。诸多企业和产业,采用轻资产运营,主要是试图发挥其以下优势。

1.模块拼合的分工优势。轻资产运营的核心在于发挥各企业的比较优势,合作的企业仅贡献其最有效率的部分,进而实现模块化的拼合,产生强强联合的最大效应。从原理上讲,如果一个负责生产的企业,在生产领域的效率被其他企业超越,就应当被淘汰出这个联合体,如同设备需要更换相应的模块。模块化让多数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企业通过灵活和密切的方式协作,有些负责制造,有些负责设计,有些负责营销,有些负责物流,有些负责售后,企业以扁平式的简单架构与其他企业对接,在产品价值链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2.面向客户的信息优势。轻资产运营更强调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并以此随时调整相关的运营环节。企业不仅要保证其在擅长领域的工作能力和视野,也要与所有可能的合作者建立广泛的联系,更要随时关注现有和潜在用户的需求变化。这就要求采用轻资产运营的企业,随时收集和整理相应信息,发现市场威胁和机会。从某种程度讲,信息成为了这些企业有形和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之后的最重要的资产,这也是企业要建立完善和高端的信息管理平台的重要原因。

3.随时转向的灵活优势。多数情况下,轻资产运营的企业采用“游击”战术,能随时抽取相关资源投入到新发现的市场机会中。企业能对市场作出迅速、及时和主动的反应,为了获得收益或控制风险,能主动投入或放弃项目。随着环境不断变化和充满不确定性,轻资产运营的企业不仅能对客户进行快速反应和灵活处理,包括相应的个性化服务,还能通过横向或纵向的多元化经营,随时调整资源投入。

轻资产运营模式与收益没有直接关系。从理论上讲,如果所有企业都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由于竞争的不平衡,处于更关键位置的重资产运营者,可能获得更高收益。从广义上讲,轻资产运营模式也能应用于生产环节,传统观念认为生产设备是重资产,占用大量资金且难变现,随着技术发展,相关专利设计或市场开发需要的资金量更大,如果把生产环节理解成面向企业客户的环节,也同样需要加强分工合作及随时转向。

二、钢铁产业的协同困境

我国钢铁产业去产能的过程,是对部分钢铁企业的清理,也是重建钢铁企业间的协同的过程。2017年是钢铁去产能的攻坚之年,除了化解粗钢产能5000万吨,还清理了全部1.4亿吨“地条钢”产能。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全国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今年将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4]。产能清理的相关政策,促进了钢材质量的提升,也大幅增长了行业效益,导致钢铁企业重视装备升级、优化技术和产品结构重视节能减排,尝试延长产业链或提升价值链。同时促进了钢铁企业间的跨区域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

钢铁产业的企业间协同非常重要,也面临着困难。钢铁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多,不仅需要大宗原料如铁矿石、焦炭的供应,还需要大量的炼钢设施、设备制造或维护企业,专业的电力、物流企业相配合,生产过程中,也有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环节,每个环节可能由不同的厂商来操作。再考虑到钢铁企业需要根据下游如房地产、机械工业、运输业、船舶制造业等需求进行生产,其相应的协同难度会更大。其面临的协同困境主要有:

1.成本复杂性导致利益分配不均。由于供需的不平衡及信息不对称,钢铁企业间协作首先会遇到“疑似剥削”的问题。随着钢铁产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不断的调整、转型和升级,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钢铁产业正进入低速发展的微利时代,产能过剩也带来新的利益分配问题,例如兼并重组中的减免税负或经济补偿。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核心企业,但对于配套企业,由于其基础设施相似度极高,在争相与核心企业的合作中,存在激烈竞争,也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2.信任缺乏导致机会主义的倾向。钢铁去产能要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需要从市场和政策两个方面,为相应企业提供补偿,从增加“公共产品”的角度,合理处置相关资产,安置相关人员,维护经济社会稳定。而在这种快速变化中,有些企业可能试图违反合约、逃避责任或利用政策的漏洞,由于不是稳定市场内的多次博弈,信任易缺失,有些企业会不顾协作方的利益,以机会主义的方式进行欺诈或做假。

3.行业周期性导致僵尸企业搅局。去产能的同时,钢材价格也有显著上升,这让钢铁行业的部分企业产生了熬过严冬,就有春天的幻觉。2017年钢材价格大幅上涨。12月底,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21.8点,比年初上升22.3点,涨幅22.4%;201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大中型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69万亿元,同比增长34.1%,实现利润1773亿元,同比增长613.6%。研究表明,钢铁等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僵尸企业”所占比例则超过20%[5]。一项针对欧洲的钢铁产业的研究发现,短期内影响钢铁产量的因素是工人的工资,长期的影响因素则是GDP和投资的增速[6],当钢铁产业的投资增速发生变化时,钢铁产业也会进入周期。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留存下来的僵尸企业可能在下一轮行业繁荣中获利。让这些僵尸企业期望在钢铁产业中扮演积极角色,发挥协同作用,显然有极大难度。

三、钢铁企业协同的思路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钢铁企业不宜划归于传统的重资产领域,而可借鉴轻资产运营的思路,在保持重资产领域进入壁垒的同时,注重对信息技术、专有技术、管理效率、标准流程、企业品牌、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的大力投资,适度外包,积极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钢铁企业的协同演化,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1.模块化嵌入,不拘泥于单个区域集群。模块化嵌入让相关企业能以类似乐高积木的集成模块化方式参与到任何钢铁主业的集群中。对普通中小企业而言,加入钢铁产业的集群,需要明确其定位,最好以模块化的方式,嵌入到集群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钢铁产业中的中小企业,需要以模块化方式,集成相應的功能。例如某企业承担对钢铁打码的功能,不仅要能供应和维护各类各型号产品,其打标机还要与相应生产平台实现系统对接,嵌入进核心企业的相关流程,如包装或仓储等。当核心企业需要这个功能时,只用选择这一家企业,以最少的模块,快速满足其终端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例如终端用户要求彩色打码。模块化嵌入要求中小企业转型,强调其专业性,持续研发相应的模块化技术,如产品的设计开发,包括交付、服务的模块化技术。

2.适度做大,防止被核心企业压榨。钢铁产业中大量的中小企业,它们可能无法直接接触到核心企业,订单是以核心企业的供应商通过多重分包方式获得的。相关企业只有具有一定的规模,在做专的同时做大做强,适当延伸产业链,才能在行业中有相应的话语权,并发挥其技术、管理、资源、资本、品牌优势,提高生产集中度的同时,增强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加快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减少产品同质化和附加值低的情况。适度做大做强并不是要求大而全,在企业没有优势且不是核心竞争力的领域,应适当以外包的方式,借助第三方力量更快地做大做强。

3.面向客户,善用第三方信息平台。钢铁产业中的所有企业,都应关注意其客户的需求。区域的核心企业或第三机构,建立了大量的信息共享平台,如中国联合钢铁网、钢铁王国、中钢网、中国钢铁现货网、兰格钢铁网、我的钢铁网等,钢铁产业中的其他企业及客户都能通过这些网站,了解市场动态,加速和优化企业间的交易过程。信息平台成为资源配置与流转平台,相关企业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通过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还能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获得新的工艺技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信息,掌握相关政策法规,让各方从中获益。

4.灵活调整,随时抓住新的市场机遇。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钢铁产业中的企业已能有效降低分工之间的协作成本,进而促进分工的深化发展。钢铁产业中的多数企业,也不再边缘化,只需要具有专长,有模块化的特性,就能积极参与到与核心企业的协作,还能跨出本区域的产业集群,包括国际化发展,与更多的客户接触,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优化和提升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产业的分化也在加速,有些企业就需要正视现实,退出或转行,这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剩下来的企业,更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发挥优势,找到新的市场机遇。

参考文献:

[1]唐衍军, 蒋尧明.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轻资产运营与控制权配置[J]. 企业经济, 2017,(06):49~54.

[2]吴彩晴.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轻资产模式分析——以Uber为例[J]. 新会计, 2017,(09):20~24.

[3]王卫星, 林凯, 程莹.轻资产运营研究综述及未来财务研究取向[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33~38.

[4]李克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 (2018-03-22)http:///zhuanti/2018lh/2018zfgzbg/zfgzbg.htm.

[5]程虹, 胡德状.“僵尸企业”存在之谜:基于企业微观因素的实证解释——来自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J]. 宏观质量研究, 2016,(01):7~25.

[6]Flues F, Rübbelke D, V?gele S.An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Europea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104:250-263.

[注]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8Y032)

作者简介:

李曼,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