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实践探讨

[摘要] 目前我国的自然灾害的特点呈现为:分布面积广、自然灾害种类多,受灾人数众多的特点。“大灾之后必有疫情”,灾害过后必然有疫情局部传播甚至爆发流行的可能,基于这一背景,尽可能地降低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个人所带来的损失,进行必要的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就显得极为关键。该文详细讨论如何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灾后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以及救灾防疫工作的措施及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自然灾害;卫生防疫;卫生检疫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a)-0152-03

2018年5月12日,是中国母亲伤痛的纪念日,在十年前的一个太平常不过的日子里,发生了里氏8.2度的“5.12”汶川大地震,举国哀伤,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之惨烈,经济损失之严重,举世震惊。中国,一个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确实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自然资源,但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是国家的自然灾害在全世界的排名也是相当靠前的,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我国有百分之七十的高原、山区城市都遭受过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百分之五十五的沿江、沿湖城市都受到过洪水灾害的侵袭。提前做好自然灾害灾后卫生防疫预案能够帮助国家和个人减少经济损失,加快灾后救援速度和重建力度,保证当地的灾后重建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1 自然灾害过后灾区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1.1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控制传染源

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度十分惊人,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国家而言,很容易造成城市供电、供水困难,交通堵塞,导致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这样的情况很容易造成粪便堆积、苍蝇横飞,为病毒及流行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在救灾的初期,高温高热高湿的天气加快了尸体的腐烂速度,尸体的腐烂很容易滋生病毒等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并严重污染的灾民们的生活环境;灾区由于初期救灾力量有限,不能做到病人与普通灾民的隔离工作,大家都拥挤在同一个地方,生存环境亟待提升,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传播[1]。由于自然灾害破坏力度巨大,对于当地的基础医疗卫生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导致在自然灾害初期—传染病最容易控制的时候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失去了控制传染病的黄金时间。对于动物、家畜尸体搬离出人类生活居住区,焚烧(灭毒效果好但污染空气)或深挖填埋,一层消毒粉(一般用生石灰粉或化学消毒粉),一层动物尸体,上层撒入更厚实的消毒粉,最后厚土封闭直至处理完毕,对待啮齿类动物老鼠等(鼠疫杆菌宿主)须按甲类传染源严格处理。开展灭蝇灭蚊工作,搭建帐篷蚊帐,减少苍蝇、蚊子的叮咬,减少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乙类传染病疾病发生[2]。

1.2 饮水水源污染,切断传播途径

对于一般的城市而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侵袭,城市自来水管网破坏严重,供水质量明显下降,大多数的灾情都在夏季发生,这时候气温较高,灾民对于水的需求量较大,同时气温高會导致死亡动物尸体、人畜粪便腐烂速度加快,空气及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无形中增加了人体肠道传染病的感染几率,加上灾区人民居住较为集中,生活垃圾处理的不及时处理,这就为水源的污染埋下伏笔。对居住环境用“84”消毒剂按比例稀释喷洒,2~3次/d;生活饮用水水井用计算方法计算出消毒剂(液氯、消毒片)用量,稀释后放入水井中;家庭用泡腾片(消毒片)按2~3片的比例加入家用水缸中,对消化道、肠道传染性疾病(革兰氏阴性细菌疾病),若灾民出现疑似霍乱体征,立即启动甲类传染病应急预案,迅速落实应急救援物资和应急人员调动,立即开展消杀灭毒工作,对水源做更加严格的保护处理。

1.3 确保饮用水、食品安全、保护易感人群

民以食为天,物质供应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灾民们的焦虑情绪,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充分导致大多数的食品并不能满足食用标准,同时由于水污染严重,导致很多食物在需要加工的时候不能够满足需求[3]。同时在灾后物资供应的过程中,有些不法分子将过期的产品输送到灾区,为灾后的救援工作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常常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尤其是老人和婴幼儿,抵抗力弱,需要就近接种人工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增加这些弱势群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 救灾防疫队出发前的准备

自然灾害很容易造成通讯受阻、交通不便、物资紧张等。通讯受阻导致灾区的具体情况并不能第一时间传送到灾后救援指挥中心,对后续救援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很多时候导致指挥部的救援方向和救援重点都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错过了救援的黄金时间。所以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是救灾防疫队出发前所必备的装备之一,并且要配备必要的太阳能充电设备,因为在灾区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城市电网供应损坏严重,太阳能充电装置为救援队与指挥部的信息传递提供能源保障[4]。其次是如何赶到灾区,大多数时候是通过救援队的徒步前进,靠着两条腿将救援设备带到灾区,这样的方法对救援人员的体能消耗较大,并且不利于灾后救援与防疫工作的开展,做为防疫的预案,我们应该将这一问题考虑进去,尽可能地在各个地方都建立空投地点,保证救灾防疫人员能够轻装上阵,保存体力。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通畅的后勤保障供应是救援工作开展的必备素质之一,所以作为救灾防疫的一线单位应该将食品物资供应考虑到应急预案中来,在灾区的初期救援中很大程度上的物质供应需要各单位自行调配,来满足自己队伍的后勤需要[5]。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救援防疫队伍的训练工作,救援防疫队伍需要有专人进行队伍的搭建,同时还应该通过对队伍进行常规化和日常化的训练工作,保证队伍的战斗力和救援能力。真正做到队伍时刻准备着,为灾后救援防疫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3 救援防疫队伍到达灾区后必须进行的工作

3.1 迅速评估灾区的公共卫生和防疫需求

在到达灾区后,应该第一时间建立救灾指挥部,同时安排人员进行对灾民进行妥善安置,利用当地的生力量展开自救工作。防疫队伍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对灾民进行分区安置,尽量避免人口集中现象的出现,同时展开对灾民安置地区的公共卫生环境及防疫工作的评估工作。

公共卫生环境工作的评估内容包括:受灾情况及受灾人数、受灾人群的分布地形图、家畜伤亡情况、灾民安置点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设置有临时公共厕所及垃圾堆放点,应急垃圾堆放点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生活饮用水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生活饮用水是否能够满足安置点灾民的正常生活保障需求[6];食品卫生情况:物资供应是否充足顺畅、物资生产日期是否真实、物资存储是否达标;疾病监测机制是否健全、系统能否发挥其作用。

作为专业的防疫队伍,应该在第一时间展开相关工作的测评,确保在救灾的黄金时间内建立科学合理的防疫卫生工作方案,并将这一方案及时上报给救灾应急指挥部,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协调、沟通、合作,科学开展灾区空气与环境的消毒,为后续灾区重建工作扫清障碍,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确保灾后灾区无流行病、传染病等疫情的出现[7]。

3.2 应采取的防疫措施

①抢救治疗伤员。生命是无价的,拯救生命是救援队伍的首要任务,是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救治伤员,所以必备的急救知识是每一位救援队员应该掌握的。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进行救助,通过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为每一位伤员提供科学合理的救治方案。

②尸体消毒。尸体消毒是灾后防疫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由于灾区救灾初期条件有限,卫生状况并不能够满足消毒的必要条件,大多数的救援力量都是向有生命力的地方倾斜,很容易忽视掉遇难者遗体的处置,由于气温较高,很容易导致有害病菌的蔓延,很容易给流行病毒提供温床,流行病的爆发存在潜在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防疫卫生工作者将面对巨大的业务考验[8]。救援防疫队伍应该与当地卫生部门取得联系,协调各方力量,对遇难者遗体进行妥善安置,对人、畜尸体的掩埋应该分开进行,同时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对遗体掩埋的地址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并且要做好防渗处理,确保地下水源不被污染,为城市的灾后重建工作扫清障碍。同时对于处理尸体所需的车辆、搬运尸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周围环境进行无死角、无空白的消毒处理,从源头上阻断传染病疫情的传播。消除灾民的恐惧心理,为投入生产重建工作奠定基础。

3.3 做好水源地的保护、饮用水彻底消毒以及食品卫生检查工作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从很多的实际情况中能看到大多数的传染病是由肠道传染引起的,而肠道传染大多数是因为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造成的,为了防止出现大规模痢疾以及其他流行性传染病爆发。①引导灾民使用安全的生活饮用水(一般选用井水或者山泉水),并对现有的自来水进行摸底登记,最好在使用前进行次氯酸消毒作业,最大限度保证饮用水的安全;②对灾民进行科学合理疏散,保证各个灾区安置点都能够吃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灾民引用开水;③利用先进的饮用水测试仪器,不定期对灾区饮用水点进行抽样检查,彻底根除肠道传染病在灾民中的传播途径;④加强对集中食品供应点的检查力度,同時对于街头食品、援助食品的食品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谨防因为食品生产环节的污染带到灾区[9]。在灾后的重建过程中要加大对食品生产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并对生产厂区、车间等区域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作业,确保受灾地区能够平稳渡过特殊阶段。

3.4 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利用现有条件加强对灾区居民的交口教育宣传工作,组织救援队相关专业人士撰写印发卫生宣传资料,宣传灾后公共安全需要注意的各项事宜,并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对于能够自行处置的情况进行指导及现场模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三微一端”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灾民的公共卫生意识,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做最大的努力[10],同时可以招募志愿者对灾民安置点进行杀虫药的喷撒作业,以降低昆虫密度,不断改善卫生条件。

4 小结

本人有幸参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灾区防疫防控传染病疫情传播扩散工作,并于5月19日至6月4日亲赴灾区(隶属于河南志愿支援队第七分队),在绵阳市安县迎新乡8个自然村进行人畜及室内外环境的消杀灭毒工作,对于一线的生产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印象,需要改善的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大灾无情,人间有爱,希望通过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将灾区防疫卫生工作做好、做实,为灾民的灾后重建工作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 刘全斌,韦萍,南新中,等.海啸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特点与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1):57-58.

[2] 付留杰,李金生,黄尉初,等.汶川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特点及措施探讨[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6):564-566.

[3] 缪晓辉,秦海宏,陈国良,等.汶川大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现状分析及问题与对策[J].微生物与感染,2008,3(3):65.

[4] 敬琼,陈开华,黄勇,等.汶川地震阿坝州极重灾区如何开展卫生防疫工作[M].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9):685-691.

[5] 石小宏.尽快恢复灾区正常医疗卫生秩序[N].四川日报,2008-07-20.

[6] 卫轩.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J].党建,2008(7):31-32.

[7] 宜秀萍.切实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N].甘肃日报,2008-05-20.

[8] 王育兵.地震救灾卫生防疫特点与专业救援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

[9] 孙健平,夏德涛,段海平.支援北川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4):309-311.

[10] 徐郁.浅谈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几点体会[J].华南预防医学,2008(4):35-36,38.

(收稿日期: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