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文化构建趋势探讨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商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经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人类社会第三次大分工,商业独立化以后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这种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相伴随的、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商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支持。在研究商业发展趋势基础上,分析商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商业文化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商业文化 可持续发展 趋势

可持续发展在字面上可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其中,这里的环境也应该包括文化环境。商业文化作为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的,也应该要可持续发展。

商业的发展趋势

(一)商业业态多元化和融合化

从国际商业整体情况看,现代商业发展呈现出业态多元化的趋势。经过零售业态三次大的革命后,国际商业目前的格局是:批发批零相结合;百货公司、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仓储会员店、折扣店、旧货店、跳蚤市场、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等多业态并存。以美国为例,2000年几种主要业态所占的销售份额分别是:超市21.2%,百货店6.3%,便利店1.1%,家居中心6.3%,仓储会员店6%,服装鞋类店5%,专卖店11.2%,购物中心4.3%,药品店7.8%,折扣店13.1%,邮购2.4%。这种业态多样化实质上是流通主体适应竞争需要而进行的市场细分,以特色化和差异化经营来满足目标客户多元化需求。

从商业企业化的角度看,商业业态又呈现出融合化的趋势,即企业不再束缚在一种业态上,而是根据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现实环境的需要,将多种业态集中于企业一身。商业业态融合化趋势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内涵型融合,是指当某个零售店面积足够大时,它把多种零售业态集中在一个店内,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增加企业收益。二是外延型融合,是指企业对外进行资本扩张,在其他地方开设不同于自身业态的新店,从而分散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发展。外延型融合的表现形式很多,既可以企业自己投资,也可以与其他企业合资。外延型融合对于整个行业资本结构的合理优化、整个行业的资本运行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二)组织结构集中化和规模化

随着商业企业的大型化,西方商业组织结构呈现集中化趋势。商业企业组织的集中化,意味着主导商业企业的巨型化和规模化,可以达到规模效益。世界最大的连锁零售商——沃尔玛,截止2003年在全球已拥有近5000家分店,销售收入2563亿美元,利润达到89亿美元,其规模之大实力之强可见一斑。大型连锁超市一方面可集中采购,从供应商得到价格优惠;另一方面通过各分店商业设施的统一化、标准化、降低成本;同时凭借雄厚财力,对小企业无力从事的广告宣传、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等活动。

(三)流通功能主导化

经营业态的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商业企业在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企业经营活动范围已从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发挥着引导、组织生产,甚至创造需求的主导功能。零售商业的上流、物流组织由批零分开向批零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高度组织化转变。许多外国企业采取多种直复式营销形式,电子商务、电话采购、电视购物、邮购、自动售货、直销等形式,使生产和贸易直接结合起来,如DELL公司直接从网上拿到订单,直接从网上进行销售。许多贸易公司也向生产、消费两头延伸,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

(四)经营全球化

现代商业的全球化是指商业企业的经济活动不局限于本国,有很大比重在国外市场进行;企业的运行机制、制度规范与国际市场相一致;国内流通领域充分实现对外开放。在世界零售业百强中,60%是跨国经营的,剩余40%也是跨地域发展的。商业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动因有两方面:一方面,随着商品流通和生产国际化,各国市场需求呈多样化、国际化趋势,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本国企业的商品及服务供给,对具有异国文化的商业服务也产生了广泛需求,这为各国商业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市场经营条件。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零售商业经过多年发展,新型业态发育成熟,零售业实现了组织化和规模化,竞争激烈,国内市场渐趋饱和,而市场份额有限,经营成本增加,商业利润下降。各国大型商业企业的发展要求冲破本国市场局限而向国外拓展。国际零售业界认为,现代零售商必须克服国内市场饱和的局限性,实现全球经营,才能实现销售的持续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也为零售商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全球化、跨地域发展成为现代商业企业有效快速发展的基础。

(五)管理职能化和知识化

国际现代商业企业依靠高科技支持,以商用卫星系统、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商业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以网络为辅助的商业自动化,从而改变了传统商业的运作模式,使顾客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销售资料、补货系统、营销手段的调整都可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进行管理。例如沃尔玛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电脑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调度系统,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先进技术。

(六)商旅连带效应显著化

商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国际现代商业的一大特色。以美国、加拿大为例,在美国凡是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商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旧金山、洛杉矶、夏威夷等旅游胜地都是如此。在现代社会中,旅游作为一种健康的、回归自然的消费方式是消费的一大特色。因此,商业依附于旅游业的发展,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是大有作为的。

基于上述商业的变化特点,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商业也会受到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断的改进,呈现出以下趋势:

综合多元化。以综合多元化超级购物中心为代表,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等需求为一体的商业业态,将会取代传统的零散经营方式。

专业化。经营低价位生活日用品是综合仓储超市的专长,而经营技术含量高,使用复杂的商品则会使专业店更具有优势。

连锁便利化。无论是对大型的综合超市、专业大卖场,还是农贸市场,进行连锁经营都会有利于提高竞争力。今后开展兼并重组或者加盟等方式,进行连锁经营是商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商业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新的交易方式不断涌现,也不断地改变着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

商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商业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融合是不同商业文化竞争中的一种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而统一的融合是一种发展趋势,这是适应未来经贸交往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一)全新的商业文化现象将在普及中得到提高

普及是指不仅大商厦,而且小店铺都将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文化,借此可以提高一般职工的基本素质,约束各类管理人员经营中的短期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高则主要指商业企业文化自身在形式上要尽量健全。内涵上要不断的丰富与深化。应该说商业企业文化总体水平的高低最终是通过职工的整体素质来体现的。

怎样提高职工的素质呢?教育培训这一环节绝不能轻视。现代企业文化的教育则要求职工在业务上要有强硬的功底,素质上要加强自我修养。职工在业务上有强硬的功底包括商品知识的全面性,如原料构成、产地分布、货源状况、保养方法、辨伪能力、功能使用及简单维修等;服务技能的高标准化,如“一抓准”、“一口清”、包扎美观牢固、待客热情周到、能摸准顾客心理等;服务态度规范化,如主动迎送顾客、微笑且诚信、百问不烦、百拿不厌、不与顾客发生争执、站立行走端庄得体、递货接物讲究手法、语言文明礼貌及为特殊顾客进行特殊服务等。但业务上的强硬功底的练就必须依靠素质上的自我修养。职工在素养上的自我修养包括的范围比较宽泛,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一般讲,职工应懂得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商品学等知识,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的修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奉献型服务精神,此外还应逐渐产生对所在商业企业的热爱,对所干工作的热忱和兴趣。当这一切具备以后,商业企业文化就应朝培养职工高层次道德和美学意识的方向发展。

发展现代商业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整体,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效运行和职工在不断提高的文化氛围中心情舒畅地工作。为此必须首先确立精神文化的内涵,它是商业文化整体的核心。而这种精神文化伴随着职工素质的提高,应该有真实诚信(即真)、敬业奉献(即善)和整体完美(即美)的层次更新。以便使职工的素质向更全面和更深层次发展。

(二)商业文化中的传统优势将由弱化到强化

商业文化的某些传统优势正在弱化,这在体制转型中是难免的和暂时的。今后原有的传统优势将在新环境中得到新生与强化。例如民俗性将再次得到重视,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新的民俗性将抛弃一切封建的糟粕与丑陋,注入健康的活力与华夏精神的魅力。

原有的和谐性也会因增加了现代色彩而成为一种新的和谐,即现代的商业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及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融合为一体的和谐。如同仁堂药店,硬件方面既有麒麟对卧、宫灯高悬的传统装修,又有金碧辉煌、滚梯送客的现代气派;软件方面既保有“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高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又坚持“尊古而不泥古”的改革方针,将坐堂医生改为专设医馆。这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竟那么和谐完美,一种新的良性循环机制开始运行。

我国商业文化中,勤劳、善良和勇敢是传统的优势,但是在商业发展飞速的时代,勤劳、善良和勇敢不能与以往同日而语,以前的内涵必须在新的环境中逐渐弱化,同时,适应新时期特点的勤劳、善良和勇敢新的内涵会逐渐强化,以促进商业的发展。

(三)现代商业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并由经验上升为理论

我国商业文化是几代人口传心授的经验积累。新的商业文化是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上,并作为借鉴、吸纳和融汇各方面研究成果的一门边缘学科,因此具有日益强化的理论性,如图1所示。

现代化的大生产越来越丰富,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如果商业文化仅仅局限于以往的经营范畴,势必会跟不上生产和经营的要求。因此,现实会“逼迫”商业文化容纳更多的、有用的内容,并在相对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

商业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找到儒家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的契合点

对于我国传统的商业文化,应采取扬弃的态度,而不是抛弃,特别是已经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价值准则、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心理态势等更不可能一挥而就,它们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和对外开放的格局下怎样获得新的表现形式,从内涵上怎样与现代商业企业文化契合为一体,这是现代商业企业文化理论建设中的难点与重点。商业文化在今后大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对儒家思想采取积极地扬弃,把儒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一致的内容融入进来,不能一脉相承,完全不变。

(二)尽快建立起现代商业的组织制度文化

现代商业经营应遵循怎样的组织制度与管理规则,员工的行为规范怎样以文化的形式深入人心,需要三方面的努力:一是要尽快完善商业经营法律法规的制定;二是经济理论界对此方面的研究应加大力度;三是商家不必过于保守,视自己的组织管理制度为商业秘密。临沂商业文化虽得到了很好发展,但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特别是现代商业文化的制度化,这是影响我国商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商业文化制度化管理将会是商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解决好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冲突

在西方企业管理文化史上曾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以任务为中心”的古典科学管理理论和泰罗制管理方式;二是以“团队精神”为凝聚力的企业管理措施和以文化为主导的管理方式。

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前者以提倡个人主义价值观为主,后者则以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主。我们商业文化应以哪个作为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呢?尤其是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形成了对国家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保证,因此商业文化中是否还存在一个社会价值观的问题?如果有,那么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冲突怎样解决,这将是商业文化建设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四)尽快提高商业职工素质

目前商业领域的职工素质整体偏低,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商业不相称。为此应以文化建设为主导,尽快提高职工整体的和深层次素质。一方面要提倡学历教育,另一方面要使每一具体的服务行业或工作岗位具有文化色彩,如提倡餐饮业的饮食文化,服装业的服饰文化,药店的中医药及养生文化,体育专卖店的球迷文化,古玩行的收藏文化,工美业的祥瑞文化等。此外必须强化商业文化中的美育内容,指导职工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在自己岗位上发现美、创造美,以及如何将这种美传递给全社会。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情感,并将这种美好的情感传达给消费者。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忙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短期行为显得频频见效,文化有些无暇顾及。但市场越发展,竞争就越激烈,最后的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竞争当是以文化为基础的智慧竞争。所以从长远看,未来的商业应该视文化建设为自己的立身之本。

参考文献:

1.李绪红.变革时代中的商业和商业文化[J].商业文化,1999(1)

2.王一士.商业业态与商业文化关系浅谈[J].商业文化,1999(4)

3.毕红梅.构建现代商业文化[J].中外企业文化,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