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未来要靠“全民共建”


打开文本图片集

“造成我国技术创新落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体制的限制。在未来,人民将主导所有的技术创新”

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互联网的研究,没有人比阚凯力更加投入。这位通信领域的学者,曾经恨铁不成钢地喊出,“五到十年,语音通话将免费,运营商将全部死掉”;“电信重组就是烂土豆重分配”;“3G跟wifi没法比”等种种豪言。

2009年,阚凯力曾以“电信揭黑第一人”的入选理由,当选中国十大杰出维权人物评选候活动选人。曾任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特别顾问的阚凯力,不仅是《电信法》起草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还曾是邮电部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银行电信政策和发展战略顾问。其研究方向为信息产业政策及发展战略。他被称为电信业这个保守行业中的一门“大炮”。

2010年9月,《中国新闻周刊》与阚凯力畅聊了中国未来手机的无限可能性。

未来手机是

“人类整个神经系统的工具化”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手机到底可以有多少种智能?

阚凯力:我觉得中国大陆对于什么是“智能手机”一直没有搞清楚,而媒体也在炒作一些自己都没有搞清楚的概念。

我以为,智能手机就是手机向电脑的方向发展的产物,即其中的应用由用户自己决定并安装,就与个人电脑一样。这样,手机也就与计算机没有了区别,不过是比一般的个人电脑更小,便于携带罢了。或者说,计算机开始只有处理能力,后来才开始有了通信能力;而手机则开始时只有通信能力,后来才开始有了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是由大变小,而手机是由小变大。最终,二者合二为一。

“智能手机”是通信与计算终端的结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同时,它的计算功能也不主要是工作中的工具,而是生活与工作的全面助手。因此,如果说几百年前开始的工业技术革命把人手工具化了,那么电脑的出现就把人脑工具化了,而互联网的出现更进一步强化了人的社会联系,可以说是人类整个神经系统的工具化。所有这一切都将集中体现在今后的“手机”上。或者说,手机将成为人类整个信息技术革命的集中体现。

中国新闻周刊:技术的发展有时候会让人类本身异化,手机未来可能具备想象中出现的那么多功能,会不会也如电视、电脑等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会对人本身和社会带来消极影响?

阚凯力:不是“异化”,而是“镜像”与“放大”。人类现实社会中有什么,也必然反映到互联网上、反映到“虚拟世界”中去。同时,因为技术的作用,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被放大了,以往的各种技术,例如印刷术、无线广播、电视等等都如此。因此,把互联网上一些不健康内容归罪于互联网,因为一些负面作用而把它看作洪水猛兽是完全错误的。手机亦是如此。

光芯充足得“像空气”

中国新闻周刊:人们对手机未来的功能有很多美妙的想象。但距离人们抵达未来的种种美妙功能还有多远?这些概念上的技术在应用上会有哪些限制?

阚凯力:现在手机应用的限制主要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社会体制。首先,电信运营商的光纤和电信网络容量一方面大量“黑”在地下,其利用率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对于各种宽带业务和应用又百般阻挠,限制其发展。

比如我们今天讲,我们要做生意,要做空气的买卖,大家一定都会认为这人是个疯子、神经病,为什么?因为空气确实每个人都离不了,但另一方面,在地球上至少到今天为止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空气生意好做。

电信行业在20世纪后期实际上就经历了这样一场技术革命,从网络容量的严重不足,现在变成了严重过剩,尤其是光通信的普及。光通信,比如一根光芯上可以传递的信息速率是多少,按理论极限来讲是40个T,现在的技术已经做到了30个T,一个T就是1000G,一个G是1000兆,它技术上可以做到30个T,但我们现在实际使用中的光芯传递的速率是多少?能用到几十个G已经算谢天谢地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光芯也就是用了几百兆。

我们国家是平行光缆,有几大运营商,再加上广电什么的,至少有五六根,七八根光芯,在这种情况下,电信网络的容量就已经像空气一样了,像空气了一样充足你还做什么生意呀?这就叫做,技术进步必然会使原来靠这种技术的稀缺性生存赚钱的企业走向消亡。

我们知道话音是典型的窄带信号,不压缩的低于40K,但手机上一般压缩的也就十几K,我们说在能有几十个T传输能力的光芯上,那这个技术不是微乎其微吗?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去解放电信技术蕴含的极大生产力,而不是去保护在原有条件下由于网络容量短缺而生的、老的电信运营商模式,他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该被淘汰了。

但是,运营商总要维持它自己的生存,所以就像刚才比喻的空气一样,明明地球上有大量的空气,所有的人类加上动物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结果它一定要把全世界所有的空气都霸占起来,让你吸不了,然后它好卖空气。

同时,另外一方面,目前人类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还不能适应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的生产力水平。例如,我们的教学管理方式就不适应技术上完全可行的互联网远程教育;社会生活的中心仍然是大城市,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口拥挤的大城市本身已经越来越没有必要了。所以,现在的根本性问题是建立于工业时代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新的生产力。以上这两个问题都是制约信息技术,尤其是手机应用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的关键。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制度创新

中国新闻周刊:与谷歌、苹果、微软等这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司相比,国内的技术创新,尤其在核心技术的掌握及潮流引领方面尚显欠缺,造成此种距离的原因有哪些?

阚凯力:造成我国技术创新落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体制的限制。例如,为了保护国有电信运营商的利益,我国至今还禁止网络电话的使用,这在全世界都已经绝无仅有了。同时,手机的核心任务是随时随地传递大量信息,但很多信息被认为“敏感”而限制其传播。因此,既然我国在“普世价值”方面严重地落后于世界,在技术潮流方面也就不可能领先。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一个能够对技术创新进行有效激励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条件,应该是怎样的?

阚凯力:引用中国招商局集团刚刚卸任的董事长秦晓为清华经管学院2010届毕业班的同学们的讲话说,在此前的几百年中,以自由、理性和个人权利为核心的“启蒙价值”成为推动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精神力量,成为现代性社会的价值基础。当代的“普世价值”,就是“启蒙价值”经过人们几百年的认识和实践演化而成的。

在这一类的价值观里,政府是服务于人民的,资产是属于社会大众的,城镇化是为了人的幸福的。而不是人民要服从于政府、政府要控制资产、百姓的利益要让位于地方建设。

如果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制度环境和政策条件就初步具备了。

中国新闻周刊:在未来的移动互联时代或者是物联网时代,谁将主导下一次的技术创新?中国有机会吗?

阚凯力:人民主导所有的技术创新。如果人民的意见和意志无法充分发表和发挥,中国只能造就一些像“皇帝新衣”似的技术标准,绝对没有机会或可能主导技术创新。

现在的问题是:电信运营商企图利用手中掌控的电信网,做“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上下游通吃,使应用发展不起来,自己的电信网也得不到充分利用。这就像电力业,如果要做“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把所有用电的业务都要“通吃”,电力行业也绝不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电信业是什么?就是建设与经营运营商的电信网,信息传输通道而已。应用本就不是电信业的责任。电话比较简单,两边的人一说话,就有应用了。比较复杂的,就需要专门的提供者,即信息服务提供商,而这从来不是电信运营商的经营范围。互联网上的应用无穷无尽,其原因就在于“全民共建”。因此,电信业只要做好“透明管道”传输的本职工作,由互联网在上面负责应用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