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其国际比较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2005~2011年的数据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仍然不足,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投入水平低于普通教育。同时,我国职业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生均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比等都远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基于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缩小与普通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以此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规模;结构;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8-0048-07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指一个时期内投入职业教育领域的全部经费总额。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职业教育重要性及其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在教育结构中的地位和发展质量,从长远看,它对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一般而言,衡量一个国家职业教育的投入水平,至少要厘清三个关键维度,即规模、结构和发展。规模维度主要考察一定时期内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生均经费水平。结构维度主要考察一定时期内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构成及经费在各领域、各地区的分配状况。发展维度主要考察一定时期内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水平。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规模、结构与发展间的关系,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和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以及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旨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提供了政策保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2005~2011年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其变化趋势①,揭示一系列职业教育利好政策实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规模特征

(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总体规模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也相应增加。2005年,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939.3亿元。2011年,经费投入达到历史峰值的2889.3亿元,是2005年的三倍多。2005~2011年,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平均为12.1%,经费投入环比增速平均为20.7%。在职业教育总体经费投入中,中等职业教育平均占57.3%,高等职业教育平均占42.7%。从经费投入环比增长速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平均为22.7%,中等职业教育平均为19.4%,略低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增长速度。

通过与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虽然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明显,但也仅仅与普通高中教育相当,与高等教育还有较明显的差距,见图1。从2005~2011年各级教育经费投入在教育总经费中的平均占比来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平均分别占6.9%和5.2%,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平均分别占11.4%和25.3%。然而,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看,2005~2011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量平均占高中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5%,高职高专学生数量平均占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4.5%。显然,几近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阶段教育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其经费投入与发展规模严重失调。以教育经费投入最高的2011年为例,当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1638.5亿元,相当于同期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的65.7%;当年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1250.8亿元,仅相当于同期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22.2%。

综上可知,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虽然在总量方面持续增长,但与同层次普通教育相比,经费投入显然相对不足。特别是职业教育作为成本较高的一种教育类型,经费不足势必会影响其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

(二)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企业、学校等投入各级教育的经费总额,其是全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构成部分。统计显示,2005~201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平均为70.5%。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级教育获取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家对该级教育的重视程度。在2005~201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构成中,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平均分别占3.2%和6.5%,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则分别占8.9%和17.2%。可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属性亟需引起国家和社会的进一步重视。

同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世界各国衡量其教育水平的基础指标之一。因此,考察各级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较好地反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规模和结构的合理性。

早在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从提出到2012年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各级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基本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见表1。2011年,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占比重分别为0.27%和0.14%,较2005年分别提高了123%和60%。但从横向比较看,中等职业教育比普通高中教育低0.11个百分点,而高等职业教育更是比普通高等教育低0.57个百分点。2005~2011年,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只有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教育的74.4%和17.5%,上述比例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

这表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总体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全社会只有为职业教育提供与普通教育公平发展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因此,未来还应进一步增加中职和高职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这不仅对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具有积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实现职业教育公益性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水平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由此成为衡量各级教育投入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2005~2011年两项指标变化趋势表明,全国职业院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见图2。其中,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高专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各为6148元和7594元,分别是2005年的3.1倍和2.8倍,年均环比增速分别为16.8%和20.5%;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各为2213元和3559元,分别是2005年的6.6倍和4.2倍,年均环比增速分别为28.4%和31%。

然而,通过对2005~2011年各项数据的横向比较后发现,各级职业学校生均经费依然普遍偏低。第一,就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来看,中等职业学校比普通高中学校平均仅高出330元,而高职高专学校比普通本科学校平均低4150元,且近年来差距还在不断扩大,见图3。如这一差距已经由2010年的5310元扩大到2011年的8891元。第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也存在类似情况。统计表明,中等职业学校比普通高中学校平均仅高出256元,高职高专学校比普通本科学校平均低2384元。第三,从生均经费增长速度看,普通高中学校和普通本科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环比增速分别为19.3%和21.2%,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29.2%和27.9%。相比之下,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增速低于普通高中学校,而高职高专学校仅略高于普通本科学校。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职业教育的生均培养成本要比普通教育高得多[2]。如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的年均成本是高职生和普通本科生的2倍左右[3]。而我国目前职教学生的生均经费水平却与此相距甚远。中职学生的生均经费仅与普通高中学生大致持平,高职学生的生均经费仅相当于普通本科学生的一半左右。

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结构特征

(一)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构成

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事业收入及其他教育经费五大类。2005~2011年数据表明,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是其主要经费来源,两项合计占到职业教育总经费的九成多,且这种经费结构历年都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这两类经费平均分别占其教育总经费的43.6%和47.8%;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则分别为67.1%和27.8%,见表2。这表明,国家仍然是职业教育的投资主体。但从事业收入所占比例看,学生和家庭所承担的职业教育成本仍相对较高。其中,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要明显大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这也使得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家庭要比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家庭承担更多的教育成本。

同时,从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构成变化来看,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和社会捐赠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占比由2005年的16.3%下降到2011年的1.1%,中等职业教育这一比例则由2005年的5.2%下降到2011年的0.8%;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捐赠占比分别由2005年的0.34%下降到2011年的0.21%和0.15%。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上的微观变化虽然不会对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产生实质性影响,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未来要形成职业教育多元投入体系仍然任重道远。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公益性特性,就必须降低家庭分担职业教育成本的比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除进一步加大国家投入外,还必须吸引和利用社会资本分摊一部分职业教育成本,这也是全社会一直思考的重要问题。

此外,对2005~2011年全国教育经费来源构成的横向比较表明,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占比最高,平均为67.1%。其次是普通高中教育为62.8%,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为50.6%和43.6%;在事业收入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占比最高,平均为47.8%。其次是普通高等教育为40%,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分别为32.4%和27.8%;在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和社会捐赠方面,各类教育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在高中阶段以上各级教育中,近年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资助力度最大,学生负担最小;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资助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负担还需进一步减轻,从而促进中职、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结构

在职业教育经费收入构成中,地方政府投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从各地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来看,经费投入地区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较客观地揭示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结构特征,本文选取2005~2011年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收入数据,采用SPSS分层聚类的Q型聚类方法对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个案距离采用平方欧氏距离,聚类方法采用平均组间链锁方法。考虑到不同地区间经费投入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数据变量采取Z得分值标准化的方法进行标准化。

为个案x的样本均值,s 为样本标准差。

首先,对2005~2011年我国31个省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收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类成员聚类表,按照地区职业教育经费收入总体水平,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地区:高投入地区、中等投入地区和低投入地区。其中,高投入地区省份又可分为三个方阵。第一和第二方阵中各包括2个省份,第三方阵包括5个省份。中等投入地区省份构成第四方阵,低投入地区构成第五方阵。聚类结果及依此划分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地区方阵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