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国电视行业盘点


  最专业的财经频道——第一财经
  
  2004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实施的“第一财经”品牌扩张战略进行到新的阶段:《第一财经日报》于11月15日正式亮相,在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同步面世。该报力争中国“最具决策力、最具消费力、最具影响力”的三最人群,胃口着实不小。如今的“第一财经” 已经成为中国首个囊括电视频道、广播频率、报纸甚至网络等在内的跨媒体专业财经资讯平台。
  与国内绝大多数“财经十娱乐”的经济频道不同,文广全资打造的“第一财经”频道走的是专业化财经频道的路子,探索着付费有线电视频道的盈利模式。出生伊始,“第一财经”想攀“富爸爸”,将频道定位于财经投资者,却并不讨巧。开播至今,“第一财经”的收视率不高,面临着收益不足的巨大挑战。多亏其母体文广集团财大气粗,“有耐心和承受力去承受最大资金量的投入”,并以“圈地”姿态向世人宣告:与其坐等时机成熟,不如先把投资者的眼球吸引住。如此,“第一财经”横空出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卡位”,如果到了市场成熟时再办,竞争的门槛将会更高。
  面对盈利和“拓荒”的双重压力,“第一财经”大力做品牌。这与文广“运用统一品牌来整合多种资源,实施资源重组、业务重组、机构重组,最终在市场上确立自己的地位”的发展战略如出一辙。从国际经验来看,收费电视通过品牌进行地区输出,从而达到全球经营的效果是境外媒体创利的主要渠道。“第一财经”参与cNBc的亚太区制作,在世界上扩大其品牌影响力。今年9月,“第一财经”更是联合美国道琼斯公司推出“道琼斯第一财经600中国指数”,每天通过《华尔街日报》、《亚洲华尔街日报》、“第一财经”属下的电视媒体和《第一财经日报》传递给众多的观众和读者。在国内的品牌经营,除了形象规划和内容建设之外,“第一财经”还积极开展跨地域合作,整合媒体市场,力图突破地方专业财经媒体的局限性。“第一财经”频道副总编金维一期待传媒体制改革,“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节目可以让全国观众都可以看到,这个需要时间。”
  可以说,“第一财经”的开播是沪地媒体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文广传媒公司化运作改革中的第一个试验品。尽管文广已是全国第二大传媒集团,但和央视的广告收益相比,只能自叹弗如,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成为集团当务之急。文广传媒全资控股的“第一财经”拥有独立的人事权、分配权以及最为重要的经营权,而以前各频道的经营权统一掌握在集团广告公司手里,内容和经营无法很好地结合。有了自主经营权以后,“第一财经”就能开拓广告之外其他的创收渠道,开展与媒体产业相关,尤其财经类衍生产品的多元化经营。
  “成立公司是为了取消公司”,按照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黎瑞刚的规划,“第一财经”公司化运作是一个过渡政策,目的一为内部试点,二为培养人才,等今后时机成熟,整个集团实现市场化运作以后,就不再需要这么多二级法人,子公司将改为事业部制。
  在整合内部财经内容产业资源基础上,“第一财经”期冀的不仅仅是作为载体以及核心业务的媒体。信息产业卖的就是服务。在构建跨媒体的财经资讯平台后,“第一财经”专业财经资讯的发布者向财经资讯提供商迈进。
  前途是光明的,路途是曲折的。奉劝各大财经媒体,无谓是纯种的还是混血的,在争相比着“我能”的同时,还请抬眼瞧瞧虚高的房地产,小心别一同陷进泡沫里。从整个媒体业的回报现状来看,媒体项目的投资回报期比较长,大致预期是第一年投资巨大,发行量很少,广告收入只是点缀;第二年追加投资,发行量扩大,广告收入开始增加;第三年收支平衡;第四年媒体可以依靠发行和广告收入赢利。这还会受到媒体政策、经济周期、广告市场景气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竞争的深入,国内专业财经媒体必然会优胜劣汰,出现巨头。“第一财经”频道总监高韵斐的说法,在今后财经内容方面,全国范围内大的老虎不会超过两个。但媒体产业不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大家相互割据,特别是地区性壁垒比较高,就连一只老虎都不会诞生。
  
  最“快东成长”的动画频道
  
  美日动画业的发展不得不让国人“眼红”。动画是日本社会的主流文化,迪斯尼更是美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凭借其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完备的播出体系,美日动画业在衍生产品开发、品牌授权、终端销售上疯狂获利。相对之下,中国动画则刚开始蹒跚学步,并尽力快乐成长起来。
  2004年3月,广电总局批准了三个卫星动画频道,分别是已经开播的北京电视台动画频道、湖南金鹰卡通频道和上海电视台动画频道。央视少儿频道的动画栏目作为较早创办且模式较成熟的国家级频道也在力求突破和完备。但是,国产动画片的现状导致以上频道或栏目出现新片短缺、首播与重播比例失衡等问题,也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开发。动画频道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央视少儿频道于2003年12月28日创办,它以“尊重少年儿童权益、支持少年儿童发掘自身潜能、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其频道核心理念,并对播出的动画片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过滤。除常规动画片外,该频道力图还普及大量与动漫有关的常识教育,比如介绍动漫大师、各国动漫发展史甚至动漫评论等较全面的知识。
  2004年9月10日正式开播的北京电视台动画频道则以“健康、幽默、快乐、积极的内容”为其宗旨。它把3—38岁的人群作为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同时兼顾青少年和中年观众,是全国首家开播的动画频道。面对新片短缺的问题,他们靠重播来解决。目前该台正倾力打造动漫品牌栏目《闪天下》。
  湖南金鹰卡通频道走的是全龄卡通路线,受众群以少儿为主,兼顾全民。金鹰卡通频道于2004年9月28日试播,10月30日正式播出,秉承的是“勇敢、智慧、快乐”的宗旨,是我国第一家通过卫星传输的卡通专业频道。该频道着力打造自创栏目,18小时不问断播出卡通片和栏目。目前国产和引进动画片的比例基本各占一半。
  由于动画片的低质量以及电视台收视率的追求,很多电视台并不把动画片作为一个重要的收益来源。相关资料显示,动画片的成本一般在1万元/分钟,而在电视台播出最高的价格是中央台,大概在1000元/分钟左右,其他各省级、地级电视台平均下来不到50元/分钟。与播出费用低相对应的是,动画片的质量也是让人难受。北京电视台播放的一系列动画片中,收视率最高的是日本动画片《机器猫》,是3.5%,国产动画片收视率最高的是《我为歌狂》,是0.9%,只及别人的1/4。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我为歌狂》是一部不折不扣模仿日本的动画片。业内人士认为,要解决动画发展的瓶颈,就必须增加播出渠道、提高播出费和打击盗版。
  国产动画片为什么不讨人喜欢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幼化、说教化。国产动画片喜欢取材神话历史,而这些内容常照抄古人创意,难有创新。另外一种动画片则过份强调传教功能,宣扬美德却不解释美德为何产生,传播知识却不激发人去主动探索。同类作品中,日本动画片《圣斗士星矢》、《灌蓝高手》则特别突出友谊的力量,而《樱桃小丸子》则凭借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引起儿童和大人的共鸣。
  有人把2004称作“中国动画年”,的确,政策利好推动着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度全国电视动画片题材规划共收到全国52家动画制作单位报送的申请立项剧目共163部、11981集,长度为159014分钟。数字惊人,不过业内人土认为,动画片的创作不能单看到利润的吸引,还要看到观众的需要和市场需求。中国的动画人一定要记住:文化产业一定要实现文化的功能才能实现产业的赢利,才能获得政府的支持,否则将又是一个泡沫的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