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情况。 方法 对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120例住院患儿进行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以及痰细菌培养。有支气管镜检查指征的患儿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 结果 120例支原体肺炎混合其他病原菌感染66例(55.0%),其中肺炎衣原体35例(29.2%),病毒19例(15.8%),细菌12例(10.0%)。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1例(9.2%)。19例支原体混合病毒感染中,3岁以下患儿17例(89.5%)。35例支原体混合衣原体感染者中,3岁以上占27例(77.1%)。 结论 半数以上支原体肺炎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最多,其次为病毒,合并细菌感染较少;年幼儿童以合并病毒感染为主,年长儿以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为主。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儿童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4-213-02

肺炎作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2002~2003年肺炎成为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占10%~30%[2]。近些年发现,重症支原体肺炎大量增多,尤其是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患者病程长且较为严重,目前,对于此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提高对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认识,本研究以2011年10月~2012年3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儿科住院的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方法和技术,旨在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住院确诊支原体肺炎患儿共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2个月~13岁。均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符合肺炎;(2)实验室诊断支原体IgM阳性和(或)痰支原体DNA阳性[3]。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 记录每位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基础疾病、发热天数、最高体温、总住院天数等。

1.2.2 标本采集 在使用抗生素前抽取患儿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待检;所有患儿均采集痰标本;对35例有支气管镜检查指征的患儿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行肺泡灌洗术并收集肺泡灌洗液[4]。

1.2.3 细菌培养与鉴定 将痰标本制成悬液后接种于血平板和添加了万古霉素的巧克力平板,优势菌生长或纯培养结果判定为阳性。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鉴定。

1.2.4 病毒检测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流感病毒A、B型,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

1.2.5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和肺炎衣原体抗体IgM。

1.2.6 肺炎支原体DNA定量检测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PCR循环条件:94℃ 2 min,94℃ 45 s→

55℃ 60 s→10个循环,94℃ 30 s→55℃ 45 s→30个循环。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支原体肺炎混合其他病原检出情况

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被检出其他病原66例(55.0%),其中肺炎衣原体35例(29.2%),病毒19例(15.8%),细菌12例(10.0%)。检出的病毒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分别为11例(9.2%)和4例(3.3%),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型3例(2.5%)、流感病毒B型1例(0.8%),流感病毒A型和副流感病毒1、2型混合感染未发现。痰培养阳性9例(7.5%),分别为:肺炎链球菌4例(3.3%),肺炎克雷伯菌2例(1.7%),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1.7%),大肠埃希菌1例(0.8%)。35例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4例(11.4%),其中肺炎链球菌2例(5.7%),奈瑟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例(2.9%)。

2.2 不同年龄段支原体肺炎其他病原检出情况

按年龄段分析,3岁以下支原体肺炎患儿以混合病毒感染为主,年长支原体肺炎患儿以混合肺炎衣原体为主,详见表1。

2.3 支原体肺炎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临床特征

混合感染组较非混合感染组,热程更长,更易发生胸腔积液,更易出现大片状阴影,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以往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一般呈自限性过程,病情较轻。张冰等[5]研究发现,支原体肺炎的热程延长,症状加重,并发症增多,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数显著增加。原因尚不清楚,初步猜测可能与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支原体肺炎患儿混合感染率高达55.0%,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最高(29.2%);其次为混合病毒感染(15.8%),在混合病毒感染中,以混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常见;混合细菌感染10.0%,混合细菌感染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患儿在入住三甲医院前已使用抗生素有关。

本研究中肺炎支原体混合病毒感染率为15.8%。与Hamano-Hasegawa等[6]研究结果相近。支原体肺炎混合病毒感染以3岁以下患儿多见,本研究中19例支原体肺炎混合病毒感染,17例为3岁以下,占89.5%,说明病毒感染可能好发年龄于年幼儿童。而Nakayama等[7]研究结果显示,6个月~3岁为病毒混合感染好发年龄段。本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的混合感染最为常见,与方平等[8]报道相似。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35例(29.2%),高于有关文献的报道,这可能与肺炎衣原体在本地区流行有关,有待进一步做流行病学调查确认。35例混合衣原体感染中,3岁以上占27例(77.1%),充分证明肺炎衣原体感染率与年龄的增加成正相关。

此外,混合感染组较非混合感染组热程更长,更易发生胸腔积液,更易出现大片状阴影。这就提示我们,患儿若持续高热、存在胸腔积液和肺部大片状阴影,应考虑混合感染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曲政海.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31-733.

[2] Linchevski I,Klement E,Nir-Paz R.Mycoplasma pneumoniae vaccine protectiv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systematic reviewand meta-analysis [J].Vaccine,2009,27(18):2437-2446.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下)[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223-230.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科支气管镜协作组.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09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40-744.

[5] 张冰,陈志敏.2000-2006年杭州市三岁以上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变化趋势[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531-534.

[6] Hamano-Hasegawa K,Morozumi M,Nakayama E,et al.Comprehensive detection of causative pathogens using real-time PCR to diagnose pediatric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J Infect Chenmother,2008,14(6):424-432.

[7] Nakayama E,Hasegawa K,Momzumi M,et al.Rapid optimization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given to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using PCR techniques with serology and standard culture[J].J Infect Chemother,2007,13(5):305-313.

[8] 方平,潘晓龙,林琳,等.铜陵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31-33.

(收稿日期:201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