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栓塞的CT诊断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诊断及病理核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肺栓塞患者中, 中央肺动脉栓塞患者11例, 肺段或肺叶动脉栓塞患者30例, 肺段下方动脉栓塞患者9例。所有患者中, 右肺动脉中探查出最大栓子, 直径为28.8 mm, 肺段下方动脉栓塞中探查出存在最小栓子, 直径为1.1 mm。结论 螺旋CT诊断扫描速度快, 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征象显示明确, 可替代肺动脉造影成为肺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64排螺旋CT;诊断

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PE), 是指患者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导致肺动脉阻塞或其某一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 可并发肺出血或坏死, 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在医学界, 一直以来认为肺动脉栓塞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 但近年来, 这种观点已经在悄悄地改变, 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的改变, 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因为发病机制复杂及临床症状交叉, 其漏、误诊率久居不下, 已高达70%, 病死率高达30%[2]。近年来, 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螺旋CT的平扫及增强扫描, 兼之有功能强大的工作站后处理技术辅助, 如今肺栓塞的诊断已获得明显的突破。本次研究收集本院5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检查病例资料, 对其CT图像进行深入分析, 旨在明确CT诊断在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经临床诊断及病理核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5例, 女15例, 年龄30~79岁, 平均年龄(44.17±7.01)岁, 病程1 d~6个月, 平均病程(34.76±11.85)d。其中出现胸痛、胸闷患者12例, 出现呼吸困难18例, 严重咳嗽、咳血9例, 发热7例;既往有哮喘病史7例, 糖尿病史6例, 恶性肿瘤病史6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 采用的是GE64排螺旋CT机, 患者取仰卧位, 由膈面至肺尖范围内扫描。64排螺旋CT机扫描速度较快, 相对射线量较传统CT机较少, 且提高了空间分辨率, 拓宽了同性成像的范围[3]。这种仪器采用常规大螺距扫描, 剂量指数(CIDI)的中心剂量为6.54 mGy/100 mAs。对患者进行药物静脉注射, 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70 mg/ml) 100 ml, 以4.0~4.5 ml/s的速度进行注射。注射时间由扫描的时间密度曲线判断完成。注射完成后对患者进行CT扫描, 并逐步进行患者肺部血管重建。

2 结果

50例肺栓塞患者中, 中央肺动脉栓塞患者11例, 肺段或肺叶动脉栓塞患者30例, 肺段下方动脉栓塞患者9例。所有患者中, 右肺动脉中探查出最大栓子, 直径为28.8 mm, 肺段下方动脉栓塞中探查出存在最小栓子, 直径为1.1 mm;其中双侧肺动脉栓塞39例, 单侧11例;采用64排螺旋CT原始薄层轴位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图像所见能够明确显示出患者肺栓塞的发生部位、病变特征及范围。

3 讨论

3. 1 肺动脉栓塞的病因及临床症状 肺栓塞的发病因主要由深静脉血栓形成, 产生机制为盆腔、下腔静脉或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运行至肺, 最后堵塞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侧支循环造成肺栓塞, 其中80%~90%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 其次是盆腔、前列腺静脉及心脏疾病, 本次研究50例肺栓塞患者中, 41例患者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除此之外, 其他因素(如碘油癌栓、羊水、脂肪等)也是导致肺栓塞的可能因素。

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形式, 没有特异性表现。提高诊断意识对于此病的诊断非常关键。肺栓塞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急性胸闷、胸痛, 呼吸困难, 肺换气功能障碍, 并随之出现低氧血症。本次研究患者中, 共37例患者出现此症状, 7例发热患者诊断提示肺组织缺血坏死, 9例严重咳嗽患者中, 7例患者于发病2~3 d内咳痰带有血丝, 1例患者于发病2周后出现黑色血块样痰。

3. 2 肺栓塞螺旋CT表现 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表现为肺动脉及分支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积损, 其可能形态不一。增强扫描肺动脉出现充盈缺损或肺动脉完全堵塞, 有报道观测肺动脉400余条段以上, 结果发现有178条肺动脉发生栓塞, 结合薄扫更加能大大提升亚段肺动脉栓塞的升诊断效果[4];在本次报告的病例中, 增强CT可清楚地显示患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病变部位、数目以及形态。

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主要表型为肺动脉主干, 左右主肺动脉增宽、右心房右心室体积增大等[5]。肺动脉栓塞时可出现镶嵌征, 因远端肺组织缺血出现的肺纹理稀疏、肺野透光度增加, 且稀疏的肺纹理与正常供血肺组织相间从而形成镶嵌征[6]。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 梗死灶易形成局限性积液, 但此特征非肺栓塞特有, 临床上以肺实变以楔形性实变及胸膜下实变最多见, 表现为实变表面末梢血管增粗[7], 最终诊断还需进一步明确。

本次研究证实, 螺旋CT扫描速度快, 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CT征象显示明确, 经过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三维影像能够明确显示出肺动脉血管, 从而诊断肺栓塞发生部位、病变形态, 可替代肺动脉造影成为肺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综上所述, 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治过程中, 及时制定合理的诊断策略非常重要, 其目的是为了更合理的安排不同的检查方法的先后次序, 使诊断步骤更加简化, 从而达到缩短确诊时间, 减少由于检查方法不当所带来的并发症, 同时也达到了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诊断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甘新莲, 王珍.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11):1448-1449.

[2]梁鹏, 赵冬青, 王雄.肺动脉栓塞的CT诊断.医疗装备, 2010, 23(4):36-38.

[3]陈恩德.肺动脉栓塞的64排CT诊断.中国卫生产业, 2013(11): 5-6.

[4]徐克, 周玉斌.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致命性肺栓塞介入性防治方法的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37(9):82-86.

[5]秦有松.肺动脉栓塞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5):637-638.

[6]靳秀丽, 蒋世明, 贾敏, 等.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 西部医学, 2014, 26(9):1222-1224.

[7]王红娟.肺动脉栓塞19例诊治体会.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7(12):28-29.

[收稿日期: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