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学教学的初步探索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对医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已不满足于单一学科、验证性的实验,而把综合性的机能实验学视为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根据机能实验学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作者分析并整理了机能实验学的意义和改革思路。

关键词:机能实验学;实验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医学以预防及治疗疾病和提高人体健康为目的,它的很多知识来源于科研实践,因此实践性比较强。实验课是医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授课方式。机能实验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方法,研究机体功能的综合性实验课,它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内容有机融合,也是我校为临床医学和护理等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问题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机能实验学的开设意义和现状

医学知识更新迅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许多的教学和临床实践证明, 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医学教育手段, 是锤炼能力的最佳课堂。实验课不再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手段, 而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机能实验学是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有机融合为一体。传统的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实验重复率高,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且各学科只围绕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工作,忽视了各门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机能实验学删减了三门学科间的重复性实验内容,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实验,促使三门学科间的教学内容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比较全面地应用所学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解释、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更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我校的机能学实验内容分为四类:①基础性实验;②验证性实验;③综合性实验;④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1]。基础性实验及验证性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理论和实验的关系,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设计性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在课外时完成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机能实验学主要为大三的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等本科专业学生开设,这时他们早已学完生理学理论,正在学习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由于相关理论知识尤其生理学的遗忘,导致很多学生在做动物实验过程中产生实验与理论脱节的情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动物实验,对动物操作有些畏惧,导致有些动手能力稍差的同学很难迅速适应,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经常失误或失败。

2 机能实验学教学探索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艰巨而不断探索的过程。现从我校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情况出发,就如何搞好机能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谈几点心得体会。

2.1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良的实验环境是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先决客观条件。目前,我校有7 个机能学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配备有电脑、投影机、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等,可满足录像教学、模拟实验、生物信号采集、实验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了机能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机能实验教学能否实现预期培养目标,教师无疑起着关键作用[2]。机能实验学要求任课教师打破学科界限,对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掌握这些学科的实验基本操作,并能综合运用三门学科知识。由于带课的多为青年教师,所以我们以机能实验中心为基地,统一组织举办培训班,对各学科教研室中刚入职或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机能实验教学的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任课教师逐一进行试讲,严格执行任课的准入制度。每次上课之前组织教师进行预实验,以帮助教师复习实验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近期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任课教师对三门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了融汇贯通,使三门学科的理论教学衔接更趋科学合理,保证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质量。

2.2加强学生实验基本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医学专业尤其临床、护理等专业的特征要求,实验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实验基本能力的培养。机能实验学的实验对象是活体动物,如家兔、蟾蜍、小白鼠等。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动物实验,在活的动物面前常常缩手缩脚,不敢动手操作或表现得过于亢奋。此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给学生讲解实验动物的生活习性,生物特点等,并给予示范性操作,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机能实验学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实验动物的捉拿与固定,实验动物的给药、麻醉、神经和血管的分离、气管插管、动、静脉插管,输尿管插管与动物处死等。这些操作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首次实验,教师可以亲自示教,①可以让学生直观性地了解实验操作过程,②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后续实验课中,可以放映我们预先录制的实验操作视频,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此外,教师应勤于走动,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巡视各组的实验进程,严格要求整个实验过程。通过对这些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后期的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将科研思维引入机能实验学教学 科研是每个医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3]。因此,开拓学生的科研思维。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也应渗透到机能实验学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科研有感性认识,是迈出科研素质养成的第一步。例如教师在讲解实验分组时,提问学生:为什么每个实验都有对照组,设立对照组的意义是什么;在讲麻醉药时,询问学生麻醉药种类有哪些,我们采用乌拉坛进行动物麻醉的原因等。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来,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2.4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先由教师介绍实验相关理论知识,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再进行实验操作。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验联系起来,不能很好地把握操作技术要点,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改革了教学方法:由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实验;实验课前提问学生以检验预习效果,然后再由教师讲解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步骤及方法、实验难点、注意事项等;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操作;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对结果或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改革之后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改革实验考核办法 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机能实验学的教学目的。为此,我们改变传统的实验考试方法,分别从实验上课过程、实验相关理论与操作技能三方面进行考核,制定出了全面反映学生能力的综合考核指标:平时考核(占10%)、实验理论考核(占20%)及操作技能考核(占70%)[4]。其中,平时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实验出勤率、实验过程参与度与实验结果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实验理论考核主要根据实验报告书写及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评价;操作技能考核是在期末结课后、教师监考下,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某项操作技术,以考查学生是否正确掌握操作技能。这种综合考核方法避免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避免了一考定输赢的现象,反映了学生对实验掌握的真实情况,能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提高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对多学科有机整合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是学生锻炼操作技能和提高综合能力的关键课程。总体上,学生对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是积极和肯定的。当然,我校机能实验学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应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机能实验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永香,王倩,于玮,等.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0):88.

[2]肖丹秦,肖赞英,任利君,等.医学院校机能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595.

[3]刘燕,曹济民,冯逵,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3):327.

[4]于玮,王倩,朱永香,等.机能实验学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探索[J].医学信息,2015,28(22):6.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