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摘要】 总结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重点做好基础护理、溶栓及抗凝期间各种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5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 深静脉 血栓形成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1(b)-0166-0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又称血栓性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患病后易造成肢体病残,严重者可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是造成本病的三大主要原因,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因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各种原因致DVT患者1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8~74岁,平均47.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6d,平均2.3d。病因:产科手术后2例,颅脑外科术后3例,肺癌4例,口服避孕药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3例,原因不明2例。15例全部经内科保守治疗,其中3例给以尿激酶溶栓治疗,10例给以口服华林治疗,5例只给以低分子肝素治疗,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等并发症,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7.7d。

1.2 临床表现

15例患者均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沿血管病变部位肢体压痛,可扪及索状物,低热5例。分类:轻度2例,中度6例,重度7例。经静脉造影3例,超声多普勒检查12例,实验室D-Di<0.5mg/L11例,≥0.5mg/L4例。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1)心理护理:有些病人由于在术后发生DVT,往往认为手术失利或因治疗有误引起,存在不满情绪,烦躁易怒。有些患者由于急性起病,肢体活动受限,加之对本病缺乏了解,认为DVT治疗风险大,存在恐惧心理,精神紧张。有些患者治疗一段时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对治疗产生怀疑,表现为精神忧郁。因此护士需要及时做好宣教工作,让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生、治疗及预后情况。要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处理原则、注意事项。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进行开导安慰。积极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全信心配合治疗。(2)专科护理:强化意识,对所有DVT患者都应进行一级护理。①绝对卧床1~2周,减轻疼痛并使血栓紧粘于静脉壁的内膜上,避免发生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②嘱患者患肢制动,患肢抬高离床面20~30cm,有利于患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③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使血栓脱落,必要时给予缓泻剂。④开始起床后应穿有压差的长筒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患肢水肿,穿着时间6周~3个月为宜。

2.2 溶栓及抗凝期间的护理

溶栓后每1小时测1次血压,查看皮肤、黏膜、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等,观察尿色变化、大便颜色,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生。

DVT患者抗凝时间长,有时达半年以上,嘱患者定期进行凝血机制检查,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或APTT调整抗凝药物用量。对于脑出血急性期、产科病人应重点观察神经系统有无异常,阴道有无流血,手术部位有无渗血等。

3 讨论

3.1 DVT发生机理

Virchow在1856年就归纳了促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包括: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液淤滞及高凝状态。凡涉及以上因素的临床情况均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如:(1)手术:损伤血管内膜,尤其是骨科、胸腔、腹腔及泌尿生殖系手术;(2)肿瘤:确切机制不清,通常认为致癌因素可激活凝血瀑布,形成促血栓环境,特别是胰腺、肺、生殖系、乳腺及泌尿系恶性肿瘤;(3)外伤:特别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4)长期卧床:血流缓慢,血中有形成分易粘附于血管壁致血栓形成;(5)妊娠:雌激素作用;(6)高凝状态:抗凝物质缺乏、骨髓增生性疾病、异常纤维蛋白血症和DIC等;(7)静脉炎或医源性静脉内膜损伤等。

3.2 DVT预防

(1)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低脂肪食物,忌食油腻、肥甘、辛辣之品,严格戒烟。(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肥胖者应减轻体重。(3)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降低血液黏度。(4)术后病人卧床期间对下肢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按摩,术后尽早下床活动。(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应绝对卧床,患肢予以垫高,以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肺动脉栓塞。(6)急性期已过或后遗症期的病人下床活动时应穿弹力医疗袜,以压迫浅静脉,防止浅静脉扩张,并能促进浅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盘腿及两腿叠压。休息时仍应垫高患肢。(7)中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有效方剂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显著。(8)在急性期,抗纤溶疗法能将血栓溶解。(9)另外,某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压迫造成的,应及早查出真正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收稿日期】 201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