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董亚男

(吉林大学 商学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随之发展。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实践经过20多年发展,逐渐打破了传统的一元化课堂讲授方式,实践化教学方式日渐增多。但是总体来看,课程项目开发欠缺、教材内容仍以知识体系而非课程项目为基础、课程考核无法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训流于形式等问题成为课程改革的薄弱环节[1]。基于培养具有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以项目化教学理论为基础,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项目化教学组织实施、项目化教学效果调研分析,总结梳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对策建议。

课程项目化设计遵循“先导研究—分析工作岗位和课程学情—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教学目标—参照工作任务主线序化教学内容—综合多因素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条件保障下组织实施情境教学—课程结束后从学习层和应用层两方面评价教学效果—调整完善下一轮教学”的整体思路。

(一)课程开发调研

从四个角度进行深度调研,为开发设计课程收集全面精确的信息。第一,调查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过程信息,作为课程设计的主线。充分了解人力资源管理部的整体工作流程及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第二,调查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职业能力等岗位信息,以岗位实际需求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任务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学生要通过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分支的管理活动,能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按照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标准及组织具体要求完成以上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2]。第三,走访多所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本科和专科院校,调查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参考。第四,以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学情特点、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以及本门课程对毕业生求职和职业发展的有益之处和不足之处,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

(二)以调研信息为基础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项目设计课程往往在线性和轴心两种设计方式之间进行选择。线性设计是把所需培养能力要求融合在一个项目中,全面综合设计项目课程;
而轴心设计是把能力要求分解在多个项目中,分层、递进式地培养人才。”[3]基于此理念,通过多方面的调研,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过程及能力要求进行深入剖析,在充分借鉴既有理论资源和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模拟工作过程的项目为载体,以岗位群所需的知识为基础,以岗位必备的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以任务驱动为统领教学内容的线索,构建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劳动关系管理、培训与开发、绩效考评、薪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八大项目模块和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于一体的知识能力教学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从而实现课程项目化设计的系统性、创新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项目化设计将职业场景植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咨询、计划、决策、实践、检查、评价这一完整的行动顺序,体验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具体职责、任务步骤、工作规范和职业能力,实现积累必要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拓展个人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过程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和教学项目各项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过程展开,明确每个时间点教师、学生的具体任务,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如下。

(一)做什么

(1)科学分组。教师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确保各组实力相当,学生建立小组QQ群、微信群。(2)布置任务,提供教学资源。教师发放任务指导书、企业的整体概况和学习材料,学生小组共同讨论项目任务。

(二)怎样做

(1)进行必要知识讲解。教师讲授与工作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带着工作任务听讲,并进行课堂互动。(2)操作示范。教师以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务为示范,讲解任务操作过程及相关方案编写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要点。(3)消化总结。学生小组共同梳理所学、提问,教师进行答疑。

(三)做更好

(1)成果展示。学生小组介绍本组工作任务成果、创新点,教师进行点评,并提供示范。(2)客观评价。学生小组查找工作任务的不足,课后整理上交,附加小组分工情况,教师按照标准评判小组成绩,并根据各组员贡献率给出个人成绩。(3)反馈完善。学生小组按照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工作成果,教师将优秀成果发送给企业点评。(4)资源共享。教师将优秀成果分享给各个小组,学生共享工作成果。

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确保项目化教学的不断完善,分别针对在校学生和毕业生设计调查问卷,采取普查法,从而保证调研结果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1)针对在校学生的问卷。课程结束后向累计492名在校学生发放问卷,依据课堂参与情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任课教师表现、成绩评价、课堂收获等设计问题,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2)针对毕业生的问卷。通过毕业学生的班级QQ群向累计246名毕业生发放问卷,依据毕业生就业情况、个人能力优势、课程安排的适用性、课程对求职及职业发展的贡献率、任课教师的深刻影响等设计问题,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两份调查问卷的内容涵盖了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所要了解的全部情况和备选答案,且均在问卷的结尾设置了一道开放性问题,征询被调查者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想法或建议[4]。

(一)关于在校学生教学效果的调研

整理汇总对在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信息:(1)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的满意情况。94.7%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5.3%的学生表示较为满意,没有选择不满意和极不满意的学生。(2)关于课堂兴趣状况。89.3%的学生表示对课程项目任务有浓厚兴趣,7.6%的学生表示比较有兴趣,2.6%的学生表示不太感兴趣,0.5%的学生表示毫无兴趣甚至产生课堂倦怠。(3)关于实训任务小组分工情况。80%的学生表示小组成员有明确分工,20%的学生表示小组大部分成员参与完成了实训任务,个别成员完成情况不好或没有完成,未出现实训任务仅由少数小组成员完成的情况。90.2%的学生表示小组成员能够顺利合作完成任务,91.7%的学生表示小组能够根据组员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任务分工,确保全体学生参与工作过程实训。(4)关于课程内容情况。95.3%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授课内容非常全面,4.7%的学生认为比较全面。87.5%的学生认为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非常合理,12.5%的学生认为基本合理。(5)关于教学方法。90.2%的学生认为项目化教学模式下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9.8%的学生认为比较多样。(6)关于任课教师的评价。93.3%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承担理论传授者和实践培训师的角色;
90.6%的学生认为教师做到在实训过程中现场巡视,随时提供帮助;
92.9%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创设的“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氛围和谐融洽、活跃有序。(7)关于学习效果。20.6%的学生认为较好地具备了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的综合能力,60.3%的学生认为基本能够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

(二)关于毕业生课程收获的调研

整理汇总对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信息:(1)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满意情况。86.5%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13.5%的学生表示较为满意,没有学生表示不满意和极不满意。(2)关于课程收获情况。72.0%的学生表示毕业生从课程中收获的最具优势的5种能力分别是工作胜任力、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灵活应变能力;
32.8%的学生表示毕业生就业后最有待提高的4种能力分别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新能力。(3)关于项目任务设置的科学性。87.2%的学生表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项目任务与就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基本一致,12.8%的学生表示较为一致。(4)关于课程与实际岗位的对接情况。19.6%的学生表示入职后工作没有难度,64.3%的学生表示入职后工作难度较小,可以克服困难,16.1%的学生表示入职后工作难度较大需要培训。(5)关于课程的现实价值。43.2%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贡献率是95%,37.4%的学生认为贡献率为90%,19.4%的学生认为贡献率为85%。(6)关于教学模式与方法。83.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模式、方法有利于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毕业生在求职和升职过程中,运用最多的3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知识技能分别是:职场竞聘(87.2%)、素质拓展训练(62.9%)、职业生涯规划(60.5%)。

(三)调研反馈的关键问题

由问卷调查分析可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项目设计、教学效果、学生参与程度等方面已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调查结果也反馈出项目化教学实践过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善。例如,对在校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1)在课堂兴趣方面。2.6%的学生对课堂不太感兴趣,0.5%的学生表示毫无兴趣甚至产生课堂倦怠,说明部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2)在实训任务小组分工方面。20%的小组认为实训任务由大部分成员完成,而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说明小组分工存在问题,学生参与度不均衡,个别学生对小组任务缺乏实质性贡献。针对在校学生调研情况,在下一阶段的课程实践中将重点引导学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化小组分工,确保所有学生参与其中;
完善教学方式方法,稳步提高课堂效率;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完善评价办法,以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项目化教学模式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提供了典型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使课程改革有章可循。“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应根据教学反馈、社会发展对专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及时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从而保证教学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与师生观

就教学观而言,要使教学映射现实工作场景,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教师教学目标要变‘知识型人才培养’为‘素质型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关系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师生双中心’,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作用;
教学评价要变‘以单一的学分评价’为‘多元的综合评价’,强调学生的素质发展;
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变‘传承导向’为‘素质导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5]就师生观而言,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主体,教师由以教为主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者变为模拟工作情境下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和建构者。

(二)重新定位项目化教学的培养目标

从储备必要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拓展个人素质三个维度定位课程目标。从近期和长远两个视角审视课程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还要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通过培养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个人的人力资本。

(三)实现教学活动系统性、全过程的有序计划

深入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岗位群及工作任务,明确岗位工作流程,确立课程项目模块,设计能力训练项目,将项目分解为具体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融合。进而根据工作流程安排课程进度,细化每节课的项目任务、能力知识目标、教学主要过程、考核内容和方法等。

(四)建立兼顾底线、公平合理的成绩评价机制

公平合理的考评规则能够对学生起到较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与成就动机。因此,要坚持“评价维度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评价结果知行合一”的原则[6-7],对每一考核类别、项目、内容和分值的设定都应兼顾全体学生,实现对学生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考核。

猜你喜欢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商品与质量(2021年43期)2022-01-18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大众投资指南(2021年23期)2021-12-0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21年4期)2021-11-02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商(2016年27期)2016-10-17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商(2016年27期)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