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过剩产能难化解

钢厂债务违约

4月12日,东北特钢应于该日为其2018年到期的票面利率为5.63%的中期票据“13东特钢MTN2”兑付总计4504万元的利息,截至到期兑付日未能足额偿付利息,构成实质性违约。

这是半个月内东北特钢第三次爆出债券违约。此前的3月28日和4月5日东北特钢也因为到期日未能兑付8.52亿元本息和10亿元本息而构成违约。

究其原因,基本都是因为诸如钢铁产能过剩、行业不景气、销售压力大等因素导致。“做特钢的都成这样了,有点儿不可思议,毕竟特钢要比普钢情况好一些。”东北某民营钢厂负责人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

但现实很骨感,根据东北特钢公开的财务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分别为145.28亿元和0.91亿元,但公司未分配利润为-7.62亿元。公司总资产527.76亿元,债务总额388.3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84.35%。

“有可能是经营管理能力不好导致的,但钢铁大市的情况长期不好,这肯定是根本原因。小企业还比较灵活,但越大的企业越难有回转余地。”前述钢厂负责人说。他认为,目前这种债务违约或重组的企业只能等着政府协调实施一些金融救助,或者等着钢铁行情好转。“但实际行情已经出现了阶段性的好转,很多企业都能够减亏不少,只是它们盘子太大,历史问题多。”

复产热情高涨

的确,2016年开年的前3个月里,钢市的行情出现了罕见的小阳春。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头3个月,钢价反弹累计上涨超过30%,创下了近6年来的最大季反弹幅度。

而此轮价格的上扬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年很多钢厂的限产和退出,去年一年中国粗钢产量出现了自1981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但当价格有所回升,看到希望的企业就继续开足马力生产,希望弥补此前的亏损。

因被山西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并购,昔日中国第二大钢铁民营企业海鑫钢铁在全面停产两年后会在4月底5月初复产。“这个复产应该是之前计划中的,只是赶在了现在这个上升期的确很幸运。”前述钢厂负责人说。

但是否真能赶上这波行情,还真不好说。此前中国钢铁企业也一直面临着产量与价格之间的选择。“价格低-钢厂亏损-减产-价格上涨-复产-过剩-价格下降”这种循环已经上演过很多次。而眼下,各个钢厂复产的热情已经很明显。

武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副总经理舒文虎最近也公开表示,因为春节的时候订单已经订到了4月份,所以“紧急把另一条停产的线进行了恢复”。此外,中国钢铁国企和民企的龙头宝钢、沙钢都在近期表态要增产。

据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国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分别为7065万吨、6020万吨、992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9%、2.2%和3.3%。其中,粗钢和钢材产量均创下单月历史新高。粗钢日均产量则达227.9万吨,较1-2月份大增12.9%,直逼2014年6月的历史峰值水平。

“这是典型的市场这只手在驱动,好容易到了能赚到钱的时候为什么不赚呢,这个时候指望单个企业去考虑复产后对行业产能过剩的责任,根本不现实。”前述钢厂负责人说。

新规效果待显

如果说复产是市场驱动下的行为,那宏观政策的出台则有更多的强制性。4月13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窦敬丽透露,为确保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落到实处,国土资源部目前已全面暂停受理钢铁煤炭行业建设项目用地、用矿审批。

国土资源部出台12条新规,着重从“严格”和“支持”两个方面助力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其中一条就是“严把土地供应关口。对新建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一律不予受理用地预审。”这可谓是从源头上把住了新增产能的可能性。

但是回看历史就知道,1996年中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的时候,业内就已经明确提出产能过剩的说法。这些年来,相关的政策、措施等也出台了很多,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而对于已成事实的土地,新规中专门有“关于退出企业、兼并重组、转产转型的土地处置”。比如可交由政府收回、政府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后的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支付退出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或者改变用途等等。

“这些规则可能使得产能过剩化解的阻力就减小了,所以说是有帮助的。”我的钢铁资讯总监徐向春对新金融观察记者分析。

但有没有政策和能不能按照政策执行、执行力度有多大,这些都决定了政策未来的实际效果。

前述钢厂负责人感叹:“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这么大的体量,无论从市场还是宏观上要想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产能过剩,都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