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幼儿教育水平综合排名TOP10之第1名:芬兰幼儿教育


打开文本图片集

著名国际新闻与商业周刊《经济学人》杂志曾公布了全球45个国家的幼儿教育水平综合排名。前三名均为北欧国家,分别是芬兰、瑞典以及挪威。韩国是唯一进入前十的亚洲国家,日本则在45个国家中排在第21位,美国和中国分别排在第24位和第42位。

据了解,该机构对各国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教育费用以及可使用性等项目分别进行了调查排名,并进行了最终的综合排位,前十名基本被欧洲国家包揽。以下为该排名的TOP10:

1.芬兰

2.瑞典

3.挪威

4.英国

5.比利时

6.丹麦

7.法国

8.荷兰

9.新西兰

10.韩国

芬兰

领先全球的教育之都

提到芬兰,你一定会联想到“圣诞老人的故乡”。这个北欧小国仅有530万人口,教育水平却在世界遥遥领先,是世界公认的教育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也在2010年位居《新闻周刊》“全球最幸福的100个国家”榜首。近年来,芬兰的教育科研经费增长始终高于GDP增长率,其教育投入率占国内总产值的7%以上,领先于欧盟平均水平。各类学校不但为芬兰的诺基亚等公司培养出众多高科技人才,也为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企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精英。

教育是芬兰保持卓越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芬兰的教育堪称“奇迹”: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少,假期最长;学生成绩落差最小,教育质量最均衡。芬兰注重创造力和实践,国民喜爱阅读,注重教育公平,师资团队优良,这些都是促使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开放优越的学前教育政策

优质的教育政策是打好幼儿教育基础的前提必要条件。曾经,学前儿童的教育费用由国家、地方和家庭共同承担,其中国家和地方承担42%,家庭只需承担16%;如今,教育费用基本由国家与地方财政支付,当幼儿入托或入园,家长只需要填写申请表,附上收入和纳税证明,由市政府决定是否对幼儿收费。

芬兰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制度,只要有人愿意学习,能通过考试,便可以从小学一路念到博士,学费全免,政府还提供大学补贴。芬兰的幼儿园通常被叫作育儿中心,虽不是全民免费教育体制内的机构,但学费相当低。育儿中心每月的费用一般为200欧元,其中包括午餐费和点心费,这笔学费应该是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最高开支了。200欧元大约是人民币2000元,但对税后月均收入高达1800~2800欧元的芬兰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对于没有收入的家庭,芬兰的福利机构KELA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幼儿顺利上学。

芬兰的妈妈们可以享受长达11个月的带薪产假,还享有最长可达三年的妈妈假期,不仅妈妈有假期,爸爸也有。无论妈妈是否有工作,政府都会从孩子出生开始至18岁,根据每一位妈妈的情况,每月发放100欧元的补贴。除此之外,政府大力鼓励生育,只要女人一怀孕,政府就会发放“妈妈礼包”——各种宝宝四季的服装、简单的玩具、生活用品、被褥和毯子等。以上福利并非只针对芬兰公民,只要你在芬兰拥有居民证,就都可以享受。

二、多样的幼儿教育机构

日托中心 日托中心也被称为育儿中心,分为全日制和半日制,全日制的园所开放时间为8~10小时,半日制每日开放4~5小时。全日制的日托中心会根据每班不同的年龄段和规模,合理分配师幼比例:在1~2岁幼儿班里,配有1名教师、2名保育员和12名幼儿;在3~6岁的班级中,通常有2名教师、2名保育员和20名幼儿。每个班的名称都很特别,比如以蔬果命名——橙子班、苹果班等。日托中心为幼儿打造了非常舒适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这里拥有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和便于幼儿放置衣物的房间,洗手间里也摆放了牙刷、毛巾等卫生用具。幼儿在这里每天都能享用到营养丰富的餐点,早饭有牛奶、面包和水果,午餐有各种肉类和新鲜蔬菜。

学前班 芬兰政府把儿童的学前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起,芬兰施行学龄前儿童免费学前教育,全国各地的市政当局有义务为本地区的学龄前儿童提供和安排免费的学前教育,包括免费的课本、学习材料及手工材料,为孩子顺利入学打下基础。2003年,全国近96%的6岁儿童接受了学前教育,这一比例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学前教育的学习内容包括语言、算术、环境和自然知识、卫生知识及艺术和文化等,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学习到今后上学后所需具备的技能。学前班通常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除教师授课和小组活动外,主要以游戏玩耍和运动锻炼为主,让孩子们在游戏和运动中学习、尝试和实践新事物。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大大缩小了学龄前儿童的个体能力差异,取得了良好效果,三分之一的孩子在上小学时便已可以进行初级阅读。

家庭日托 家庭日托,即在家庭中进行幼儿保育工作。芬兰的家庭日托分为公立与私立两种。在公立的家庭日托中,政府要求保育工作者必须进修过国家规定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并且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和工作经验,保育工作者在家庭中最多只能照看4名7岁以下的儿童(包括自己的孩子)。近几年,家庭日托又出现了两种派生形式,一种是由2~3个家庭联合向政府租用一名保教人员,该保教人员轮流在几个家庭施教,联合家庭儿童的总数不得超过4名;另一种是由2~3名保教人员在政府的监督下,共同为几名幼儿施教。

游戏小组 芬兰的游戏小组机构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该机构会对幼儿园进行分组,每星期都在游戏俱乐部、游乐场、图书馆等地开展2次活动,每次活动时长大约为3小时。

流动幼儿园 芬兰流动幼儿园主要为人口稀少地区的6岁以下幼儿服务,以帮助他们顺利接受学前教育。流动幼儿园多数是半日制,每天开放三小时。

特殊幼儿教育中心 芬兰的特殊幼儿教育中心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教育对象为聋哑儿童、大脑障碍儿童、情感危机儿童、语言缺陷儿童。设立该机构的目的主要是为有特别需要的幼儿提供服务,旨在早诊断、早治疗。在特殊幼儿教育中心,儿童保教专家、中心教师和父母共同协作,制订儿童的康复训练计划。上世纪70年代,芬兰公布了日托法案,人们开始认识到特殊儿童也能和正常儿童一样参加教育活动,获得较好发展,从而改变了特殊儿童的境遇。因此,到了90年代,特殊教育中心逐渐被综合教育机构取代,但依然少量存在。在这里,特殊儿童可以和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且每个班最多只能有2名特殊幼儿。

三、幼儿教育的多维课程取向

芬兰幼儿教师可谓精英中的精英,不但拥有强烈的教学热情,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力,他们重点关注以下多维度的教学课程:

数学取向 即在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利用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具体实物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学会比较、归纳和计算。

自然科学取向 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帮助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了解自然之间的因果关系。

历史和社会取向 利用人类社会以往的具体实物和事件记录,将历史情境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帮助幼儿了解历史和当代社会。

审美取向 通过观察、聆听、感受、创造和想象等多样方式,让幼儿认识“美”,并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

伦理取向 即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事件中,正确辨别事物的对与错、真与假,提升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

宗教哲学取向 激发幼儿对宗教或信仰的探索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自己生活周围的不同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四、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与形式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芬兰政府在2000年起草了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并非把知识点编排成科目,而是融入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且丰富有趣的科目与实践活动,包含语言互动、哲学、劳动、美学、体育、文化和艺术。课程的目的是启发、探索和引导幼儿,在游戏、自然环境、绘画、语言、阅读和观察中实现适应性学习,并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为幼儿日后的学习态度与身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芬兰的学前课堂形式多样,学习内容也别具特色。其中,艺术课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艺术课中,教师通过学习艺术和绘画,鼓励幼儿直接表达内心情感,且从不为他们添加任何来自成人的手笔。

环保课程也是芬兰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环保教育也已被列入芬兰基础学校的教学大纲中,地理、生物、数学和语文等课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环保知识。早早地开展环保教育将使孩子受益终身,芬兰的孩子从小就被培养出一种意识:不过度追求消费和物质享受,不产生过多的生活垃圾。

芬兰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体育课。如今,大多数芬兰人会同时喜爱并参加多个项目的体育活动,芬兰的体育俱乐部一直都很受欢迎。目前,在3~6岁的芬兰幼儿中,29%的孩子加入了体育俱乐部。与此同时,芬兰儿童开始参加体育活动的年龄段也逐步提前,很多新会员是6岁以下儿童。芬兰学前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教师经常组织幼儿参观各种安全教育展览,去农场社会实践等活动,其中还包含了很多与家长共同参加的互动活动,比如每年组织亲子夏令营、游泳、赛跑和滑冰等项目。

芬兰幼儿教育的四点特色

由于芬兰地小物薄,自然资源较为缺乏,因此,想要加速社会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芬兰的学前教育注重创造力和实践,始终秉承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的原则,而国民热爱阅读、实现公平教育、信任管理、公平开放的教师制度也都是芬兰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当阅读成为一种全民习惯

芬兰的公民常把“活到老,学到老”挂在嘴边,他们深知这句话的重要性。芬兰人提倡“从摇篮到墓地”的学习模式,芬兰人在家阅读的传统已经传承了400多年,这样的优良习惯代代相传,幼儿自然也在读书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与收获。

芬兰社会各界都很重视幼儿教育,为配合幼儿园工作,积极提供了充足的社会资源。其中,图书馆的密度堪称世界之最,平均每250人就可以使用一座图书馆。芬兰的图书馆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的阅读平台,并且定期举办讲故事、读书等活动,每一位幼儿都可以免费入场参加。

二、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后

为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均衡、个性化发展,芬兰实施“全纳性”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不论幼儿的智力是否正常,家境是否优越,居住在繁华地段还是偏远山区,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教育质量和资源。芬兰的教育资源投入与当地条件的优劣成反比,条件越差的地区得到的教育资源则越多,这与全球大部分国家是相反的。

“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后”是芬兰的教育信念,芬兰的幼教老师努力帮助每一个幼儿寻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拥有最丰富的人生体验。芬兰的教育体制真心把每个“别人家的孩子”视为自己的宝贝,去抚育并用心灌溉,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寻找到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芬兰幼儿教育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优势,促进其内在价值的实现。芬兰幼儿教育从不将重心放在“应试”上,也从不刻意强调精英、比较、竞争,而是用协助和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有创新意识的人。芬兰把每一个孩子看作有着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从人性根本出发,思考如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这一观念带给我们的是发自肺腑的感动与认同。

三、信任,从彼此开始

“信任”是芬兰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它起源于自我管理,是芬兰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芬兰的教育学家认为,10岁之前是孩子学习态度养成和阅读习惯建立的基础阶段,学习并非知识的积累,应当培养幼儿运用知识来启发思考、解决问题。而能力的培养单靠老师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应当是相信孩子。芬兰教育理念中非常有启发性的一点特色是:将事情交给孩子们主动处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不知不觉地养成自我学习的意愿与动力。

除了相信孩子外,芬兰教育如此出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相信教师。在芬兰,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教师不仅要拥有硕士学位,更要具备在教育领域中研究、教学与思考的多种能力。师资教育从原本的三年延长至五年,高中毕业生在申请师范学校时,除了要参考在校成绩,还需通过层层面试,确认有教学热情和创新思维,才能挤进录取率仅10%的师范学校大门。

四、开放的教师管理制度

在芬兰,基础教育的教师没有任何的考核与评比,因为芬兰的教育管理者认为:评比和评分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不仅扭曲了竞争,还会让老师丧失自我进修的本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