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的尿路感染患者主要病原学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的尿路感染患者120例,共获得阳性菌株100株,调查分析确诊的尿路感染患者主要菌群的构成及耐药性。 结果 100株尿路感染菌群中革兰阴性菌共79株,占79.0%;革兰阳性菌共16株,占16.0%;真菌共4株,占4.0%;其他共1株,占1.0%。79株革兰阴性菌株中,以大肠埃希菌构成比为最高(占62.0%)、其次为克雷伯菌(占6.0%)、阴沟肠杆菌占4.0%。100株尿路感染菌群中革兰阳性菌共6株,占16.0%,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构成比为最高(占7.0%)。4株真菌中,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达1株,占25.0%,其余均未见对酮康唑、益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及伊曲康唑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 结论 对女性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及时了解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变化,对指导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药物耐药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女性尿路感染;病原学调查;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691.3;R4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001-02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女性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抗生素的应用是其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但长期应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率的升高[1],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及时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是协助临床明确诊断和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的尿路感染患者120例,共获得阳性菌株100株,年龄38~76岁,平均(56.2±2.40)岁。留取清洁中段尿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1.2 诊断标准

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mL为阳性;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mL为阳性;真菌菌落数≥104/mL为阳性。

1.3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菌株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标准判断。真菌菌株采用梅里埃公司V1303鉴定系统,药敏采用梅里埃公司的ATB FUNGUS3。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见表1。100株尿路感染菌群中革兰阴性菌共79株,占79.0%,革兰阳性菌共16株,占16.0%,真菌共4株,占4.0%,其他共1株,占1.0%。79株革兰阴性菌株中,以大肠埃希菌构成比为最高(占62.0%)、其次为克雷伯菌(占6.0%)、阴沟肠杆菌占4.0%。100株尿路感染菌群中革兰阳性菌共16株,占16.0%,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构成比为最高(占7.0%)。

2.2 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

2.2.1 典型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见表2。由表2可知,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

2.2.2 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4株真菌中,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达1株,占25.0%,其余均未见对酮康唑、益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及伊曲康唑耐药菌株。

3 讨论

女性尿路感染在临床上更常见,由于女性解剖的原因,病原菌偏爱在生殖道聚集,故易好发UTI且易反复发作[3]。本研究120例中20例细菌学检查为阴性,考虑可能与细菌L型关系密切;细菌受肾脏及尿液中一定浓度的尿素、低pH环境的影响,细胞壁可被破坏,形成L型;而肾髓质高渗环境又有利于L型细菌的生长,故L型细菌常引起泌尿道感染[4]。另外,假阴性还可归因于尿液在膀胱停留时间过短、无菌操作过程中尿液标本不慎混入消毒液、感染病灶与尿路不通、排菌为间歇性等诸多因素[5]。

79株革兰阴性菌株中,以大肠埃希菌构成比为最高(占62.0%),与文献报道一致[6]。大肠埃希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当由于某些原因致使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进入泌尿道进行繁殖成为条件致病菌。此类感染多为医院内获得,并且由于患者复杂的基础性疾病、CNS的生物被膜作用等,呈难治性和迁延性。尽量减少泌尿系器械检查及插管、导尿等操作,尽早拔除留置导管,是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措施[7]。

在16株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7%,其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保持较强的敏感性,对其他扰生素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由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糖黏质,这种黏质能促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光滑表面的黏附,还能抵御机体的免疫吞噬[8];在16株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中,肠球菌属占4.0%。由于肠球菌属为条件致病菌,加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及侵入性治疗的增加,过度使用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使肠球菌的感染增加很快,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9]。因此,肠球菌的耐药现象已相当严重。肠球菌的耐药机制比较复杂,不仅对多种抗菌药物呈固有耐药,而且易产生获得性耐药及药物耐受等,不利于临床治疗。肠球菌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60.0%;但有文献报道环丙沙星与庆大霉素、利福平等联用都显示良好的协同作用;对糖肽类药物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比较敏感;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仅高于糖肽类药物;对尿路感染应首选呋喃妥因,应在体外药敏试验指导下用药,必要时可用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10]。

从细菌耐药情况来看,所分离的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这对于治疗顽固性尿路感染有重要意义。由于其抗菌谱广,极易导致菌群失调引起真菌二重感染,临床应谨慎使用。头孢菌素中,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低,其中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11,12]。

值得注意的是,尿路感染病原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50%。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高,提示喹诺酮类已不适合作为经验用药。喹诺酮类药物是近10多年来使用较多的药物,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广、抗菌作用强等特点,近年来临床广泛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多种感染性疾病。目前统计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己达50%以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55%,因此在治疗尿路感染经验用药时需慎重考虑[13,14]。

真菌的内源性感染或机会感染主要与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低下有关,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等原因[15,16],泌尿系真菌感染分离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中的4株真菌中,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达1株,占25.0%,其余均未见对酮康唑、益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及伊曲康唑耐药菌株,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尚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数进行研究。

综上,对女性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对于指导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药物耐药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国玲. 保定市女性反复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B):152-153.

[2] 董光富,叶任高. 尿路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 中国社区医师,2003,4(19):11-12.

[3] 张卓然,倪语星.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48.

[4] 魏凤娣. 268例女性下尿路感染特点和临床治疗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29-30.

[5] 辜红妮,曾跃斌,周云英,等. 457株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1):66-68.

[6] 王晓青,沈海涛,孙海晨. 126例女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病原及药敏分析[J]. 中外医疗,2009,8:52-53.

[7] 何晓峰,张琥,刘蔚,等. 更年期和老年期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与病原学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82-3283.

[8] 陈向慧. 老年尿路感染76例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10):26.

[9] 熊燕,石胜. 中段尿细菌培养在女性尿路感染中的诊治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2005,(11):1391.

[10] 唐荣,周巧玲,肖舟,等. 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病原学及其耐药性[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6):452-453.

[11] 刘滨,韦柳华,李远眺,等. 1513例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0):2804-2806.

[12] 段纯,唐卫萍,胡运月,等. 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J]. 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22-1023.

[13] 汪俊汉.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J].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4):80-81.

[14] 黄菊青,李春容,陈金燕. 女性尿路感染病原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907.

[15] 张立明,王红,任爱民,等. 尿路感染220例临床病原学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5(11):30-32.

[16] 徐菊红. 274例女性尿路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1, 49(33):6-7.

(收稿日期:201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