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于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根据对患儿痰液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儿中分离出190株病原菌,其中有革兰阳性球菌35株,具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革兰阴性杆菌50株,具体有肺炎克雷伯菌20株,大肠埃希菌18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真菌15株,肺炎性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于氨苄西林和头孢类抗菌药物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关洛培南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在针对症状用药时需进行药敏检查,合理应用抗生素。

【关键词】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呼吸道感染被分为上、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1]。无论是哪种呼吸道感染,其发生大部分是因为病毒,所以呼吸道感染也被称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症,它是引起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2]。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但是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只有40%的可以确认病毒病原,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抗生素种类增加,耐药菌株也随之增多,大剂量头孢菌素的使用导致假单胞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增多,应用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进一步了解病原菌,对于小儿下呼吸道的治疗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本文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于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根据对患儿痰液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其中有男60例,女40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9岁,根据对患儿痰液培养结果进行分析。

1.2 方法

1.2.1 选样方法 从患儿鼻孔内探入一次性吸痰器,注意吸痰器的型号选择决定于患儿的年龄,将患儿鼻咽下部的痰液抽取出来,样本放置于无菌试管中送到检验科检验,2 d持续采样,经检验不合格的标本,再次采样检查确认,合格标准为显微镜下痰涂片鳞状上皮每HP(高信镜视野)小于10个,中性粒细胞每HP大于25个。

1.2.2 分离鉴定细菌和药敏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合格样本进行培养和鉴定:35度空间内应用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对痰液标准进行接种,在浓度5%~7%二氧化碳孵箱中培养。应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分离菌株的鉴定,系统配套药敏试验卡进行患儿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确定所用试剂和药敏试验卡质量控制结果都符合标准,质控菌株是大肠埃希菌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临床上比较常见感染性疾病,治疗不当会引发患儿的死亡,它的发生多是细菌感染,因为患儿的抵抗力差,呼吸系统免疫力差,没有良好的防御功能,更容易出现病毒感染。临床上广泛使用抗生素使病原菌对其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抗生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已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细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这不仅加大了患儿的治疗难度,也促进了人们对抗生素使用的思考[3]。

本研究中共100例患儿检测出病原菌1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了73.7%,是造成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50株(26.3%),大肠埃希菌38株(20%),铜绿假单胞菌12株(6.3%),经过其对常规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得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于氨苄西林和头孢类抗菌药物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关洛培南的耐药性较低。也正是因为如此,临床上应用关洛培南效果明显,但是因为其价格昂贵,所以临床上多选择头孢类抗菌药物。根据此次研究我们知道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发展迅速,耐药性也越来越强,因此在加快医疗科技发展的同时需合理应用抗生素。

总而言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在针对症状用药时需进行药敏检查,在用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合理调整抗生素,避免因抗生药物的滥用引起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增加。

参 考 文 献

[1] 邓湘婷.213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2050.

[2] 曹利敏.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调查及耐药性分析.河北医药,2011,33(20):3170.

[3] 张文利.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0(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