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9例的护理及预防对策

【摘要】 目的 总结脑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脑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结果 由于及时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9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同时进行预防宣教,可有效地防止DVT的发生,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外科手术;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DVT是脑外科手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DVT后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患肢致残,严重者血栓脱落可并发致命的肺栓塞,成为术后危重患者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我科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共施行手术242例,发生DVT 19例,现将其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46~83 (平均年龄63)岁,高血压脑出血9例,脑血管畸形出血、重型颅脑损伤各2例。血栓发生于左侧瘫痪肢体4例,右侧瘫痪肢体1例,左侧健侧肢体1例。其中2例为术后卧床2a,1例心率缓慢43~61次/min;偏瘫下肢股静脉穿刺置管3例。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

1.2 治疗 本组19例经及早发现、及时诊治及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肺栓塞。

2 预防措施

2.1 增加活动 术后清醒患者可指导和鼓励其适当在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下肢的主动活动,如膝、踝、趾关节的伸屈、举腿活动。对意识障碍者,必须定时给予翻身,改变体位,作适当的下肢被动活动,并每2 h按摩患肢1次,以促使患肢血液循环、肌肉松弛。减少血液凝滞避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适当抬高下肢,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

2.2 保护静脉 长期输液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尤其在使用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时注意保护静脉,避免药液渗出血管外。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尤其是瘫痪侧肢体的静脉置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

2.3 注意饮食 进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纤维素、免辛辣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以免增加血液黏稠度;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时腹内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2.4 禁烟 避免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

3 血栓形成后的护理及对策

护理方法 ①早期发现:临床工作中若发现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和疼痛时,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给予及时处理;②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过程及治疗效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③血栓形成后10~14 d绝对卧床休息,患肢高出心脏平面20~30 cm,这对于下肢DVT患者来说,既是一种护理措施,也是一种治疗方法,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起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适当压迫浅静脉,促使深静脉血液回流。弹力袜应根据患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型号,耐心指导患者,积极配合训练,以减轻症状,取得最佳疗效;④禁止按摩,避免发生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如患者出现烦躁、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咯痰带血、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即让患者平卧,避免作深呼吸、咳嗽和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急性呼吸窘迫者给予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2];⑤每日测量并记录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并与以前的测量值比较,判断疗效。如患肢周径不断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应及时处理;⑥每4 h观察一次患肢皮肤温度、色泽、水肿、弹性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并记录。若患肢颜色加深、温度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理;⑦采集血液标本时,应严禁在患侧股静脉穿刺,注意保护患侧足背浅静脉及下肢浅静脉,禁忌输注溶栓、抗凝药以外的药物如抗生素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3];⑧加强皮肤护理: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易导致褥疮,临床应加强基础护理,每2 h翻身拍背,保持床单位整洁,皮肤清洁。

参 考 文 献

[1] 吴学君,金星,郭培明,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预防措施的临床研究.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5).

[2] 赵萍,高珊.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07,(1).

[3] 蔡莉莉,徐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