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及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包括剖宫产术后及阴道分娩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类型、形成原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产科2004年1月~2009年1月共5年间产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自2009年后,我院对于有静脉血栓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措施:加强术前管理,进行高危因素评估,减少止血药物应用,术中仔细操作,术后补液、及早进食,双下肢按摩、应用弹力袜、加强早期活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高危患者术后24h口服肝素等。2009年1月~2014年1月共5年间产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类型、发生原因、高危因素,预防措施是否有效。结果 对照组共有患者6720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1例,发生率0.46%;观察组共有患者7800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1例,发生率1.41例/1000。结论 术前进行高危因素评估,减少止血药物应用,术中仔细操作,术后适当补液、及早进食,术后进行双下肢按摩、应用弹力袜、加强早期活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高危患者术后24h口服肝素,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后;下肢静脉血栓;高危因素;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产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非孕患者明显增高,一旦发生,可能引起下肢功能障碍、肺栓塞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经济负担、严重时危及其生命,增加医患纠纷。产妇是特殊、高发人群,故在产科临床治疗工作中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高度警惕其危害性,对其发病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是减少此类并发症和避免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我院产科2004年1月~2014年1月10年间共42例产妇产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病例,针对其发生高危因素、形成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4年1月~2014年1月共有分娩患者(包括剖宫产及阴道分娩)14520例,产后发生静脉血栓共有42例。其中2004年1月~2009年1月共有患者6720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1例,经过预防及治疗方式改进,2009年1月~2014年1月共有产后患者7800例,下肢静脉血栓11例。

1.2方法 自2009年1月后,我院加强对高危妊娠患者术前管理,进行高危因素评估,包括对术前长时间卧床患者,指导床上活动,足部运动,家属配合按摩双下肢,术前彩超了解双下肢血流情况,行心里疏导,缓解术后及产后恐惧情绪,指导产后早期活动(要求阴道分娩后患者回病房即下床活动,剖宫产术后6h床上翻身及下肢活动,术后24h下床活动),术前术后杜绝止血药物应用,对于剖宫产患者,术中仔细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对于肥胖合并内科疾病者术后回病房由家属或护工行双下肢按摩、术后6h流质饮食并鼓励双下肢活动及协助翻身,24h下床活动,并及时穿戴弹力袜,术后补液量延长至术后排气并正常进食后、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24~48h,对于高危妊娠患者血小板异常升高者术后24h口服肝素。

2 结果

2004年1月~2009年1月产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1例,占0.46%。其中剖宫产术后27例,阴道分娩后4例(包括中孕米非司酮引产后1例),前置胎盘术前应用止血药4例;输血病例3例;术后镇痛27例,肥胖者8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SLE等内科疾病共6例,血小板升高者5例,年龄>35岁10例,手术时间>2h3例,全麻5例,术后转ICU 4例,并发感染1例。血栓类型:下肢深静脉20例,小腿腓肠肌7例,足背肌间静脉血栓1例,腘静脉3例。2009年1月~2014年1月,产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1例,发生率1.41例/1000,无阴道分娩及引产患者,全部为剖宫产术后患者,单纯前置胎盘长期卧床1例;输血病例2例;肥胖者4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SLE等内科疾病共3例,术后转ICU 1例,年龄>35岁8例,手术时间>2h1例,全麻4例,术后镇痛11例, 无并发感染患者,大部分发生静脉血栓者合并多重并发症及高危因素。血栓类型:下肢深静脉9例,小腿腓肠肌2例,腘静脉0例。两例腓肠肌间静脉血栓局限,活动,外观无红肿,误认为脂肪瘤,所有血栓均由下肢血管彩超多普勒检查确诊。诊断静脉血栓后均转入介入科,保守治疗34例,手术8例,无并发肺栓塞者,均治愈出院。经过治疗方式的改进,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3 讨论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因素为血流缓慢,静脉内膜的损害、血液的凝固性增高及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孕产妇血液高凝及盆腔静脉的特点是导致产后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盆腔静脉密集,数量多,相互吻合成丛,可容量大量血液,且静脉管壁薄,无静脉瓣,缺乏有力的支持,再加上孕期增大的子宫长期右旋压迫盆腔静脉,所以血液流动缓慢,易于郁滞。对于长时间卧床保胎患者,以及产后患者不同程度怕疼,加上传统意识认为"坐月子"需卧床休息不宜活动,均易导致产后血流缓慢。剖宫产患者术中静脉内膜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对于复杂性剖宫产、盆腔粘连者损伤更为明显,也是导致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人体是一个微妙的个体,孕期血液高凝对预防产后出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又是引起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对于高危妊娠,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肥胖等,术前术后应用止血药、血小板升高者等,血液高凝状态尤为明显,再加上术后及产后不同程度的脱水,均为发生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对于贫血患者术中及术后常输入库存血,库存血所含细胞碎片较多,黏稠度高,有利于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后果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增加经济负担,甚至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对于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对于孕产妇,不论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早期诊治至关重要。对于高龄孕妇,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合并内科疾病者,孕期加强管理,指导患者用药;应适量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及长时间卧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情绪稳定,均衡合理饮食,孕期有贫血者积极纠正贫血,控制体重过于增长,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巨大儿等的发生率。孕后期适当加强活动,对于长时间卧床患者,产前指导床上活动,加强双足、踝关节的锻炼,术前减少止血药应用,可行彩超检查了解下肢血管血流情况。对于顺产患者,产程中由于大量出汗、术后出血、液体相对不足引起脱水,使血液浓缩,术后患者卧床休息,下肢活动减少,静脉血流迟缓,使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停滞于血管壁,形成血栓,故产时及产后适当补液及鼓励患者及早多食用汤类至关重要;对于剖宫产患者,术中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少,血液淤滞。术中拉钩压迫、器械损伤导致盆腔内髂血管内膜损伤。术中误伤静脉,或静脉管壁和内膜损伤激活凝血机制,以及术中血压波动、低血压时间过场使血流滞缓,术中组织损伤和炎症释放的细胞因子损伤内皮细胞,均加剧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所以术中减少对髂血管的刺激,止血彻底,缩短手术时间,均有效减少血栓的栓形成。尤其对于高危妊娠、长期卧床保胎及输血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率偏高,因此,术后注意及早被动活动下肢,根据患者情况,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术后回病房后,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运动,增加静脉回流,由家属或护工行双下肢按摩、术后6h流质饮食并鼓励双下肢活动及协助翻身,24h下床活动,并穿弹力袜,术后补液量延长至术后排气并正常进食后、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24~48h,对于高危妊娠患者血小板异常升高者术后24h口服肝素。术后重视患者主诉,注意观察双下肢的感觉、颜色,如有疼痛、肿胀及腓肠肌压痛,应引起重视积极行彩超检查,多普勒血管超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室检查阳性时,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可以确诊,第一时间内给予治疗,不要错过溶栓最佳时机,以避免患侧肢体功能受影响,以及发生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同时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43.

[2]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北京:人民军队出版社,1993:629-630.

[3]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31.

[4]金力,沈铿,郎景和,等.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治与预防[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8):488-490.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