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情感教育

摘要: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历史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等,而忽视利用历史学科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情感教育,通过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新旧中国的对比、正反两方面历史人物的对比,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运用;比较法;情感教育

历史课程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必然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社会、道德、价值等意识和观念。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历史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等,而忽视利用历史学科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中学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在学生情感教育这个阵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火力”。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部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载体。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讲授,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而且从中也能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在教七年级上册《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这一课时,将我国科技成就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我国杰出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他得出的圆周率值比欧洲数学家约早110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颂祖冲之为“最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工程师”。通过比较,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再例如:在教七年级下册《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一课时,再次将我国科技成就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不仅对我国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据美国学者费正清估计,到清朝乾隆四十年止,中国印刷的书籍,超过当时世界其他国家全部书籍的总和。活字印刷术在14世纪传到朝鲜、日本,然后传到欧洲。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领先欧洲400多年,为世界最早。指南针的发明同样如此,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国的指南针由海路传到阿拉伯,再传入欧洲,成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的重要条件,这是中国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如果欧洲人不借用中国人的指南针和船尾的舵,欧洲人就不可能实现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席卷世界的大部。”通过这些对比、分析、总结,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新的历史认识,加深了理解,知道了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新旧对比

新中国成立已经62年了。62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然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祖国的面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这些都是旧中国所无法比拟的。在讲课中,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培养了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在讲授《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一课时,将新旧中国体育的情况进行比较。旧中国,我国的体育事业极其落后,中华民族也因此蒙受了种种屈辱。那时,我国在世界上没有应有的地位,运动员在国外也受尽了歧视和嘲笑。1932年,短跑运动员刘长春独自一人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刚刚抵达美国,美国报纸竟在他的照片下嘲讽地写道:“四亿五千万中国人的唯一代表刘长春,明天请看这个中国人怎样跑吧。”比赛结束,刘长春没有取得好成绩,一次又一次受到外国人的冷遇。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体育工作。我国各个运动项目的水平有很大提高,在国际比赛中屡屡获奖。1959年7月29日,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选手荣国团夺得男子单打冠军,这是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1984年,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许海峰获得这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也是我国在历史上夺取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2004年,在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首次进入奥运会金牌榜前二名,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我国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体育大国。今昔对比,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是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给了体育事业新的生命,怎能不从心里高歌:社会主义好!

又如:在教《“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这一课时,将新旧中国的情况进行比较。旧中国,社会动荡,国势衰落,外国侵略者借机强迫中国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和协定,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孩子”被迫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真是令人痛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也与日俱增,与旧中国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我国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成功地实现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分别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这两个离家很久的“孩子”终于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真是令人拍手称快。今昔对比,唤起了学生对旧中国的恨,对新中国的爱。他们发自内心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强大,歌颂党的正确领导,激发了他们为使祖国早日成为世界强国而刻苦学习的雄心壮志。

三、正反两方面历史人物的对比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选取正面的和反面的历史人物同时比较,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面对西北边疆危机,清朝官员各执一词。直隶总督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说什么“新疆不复,于肢体无伤”。而陕甘总督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他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新疆“尺寸不可让人”,若“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两种主张谁对谁错?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李鸿章的主张是将新疆拱手让人。为了个人私利,不惜出卖国家主权,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左宗棠的主张具有维护领土主权、反抗外来侵略的意义,是完全正确的。在比较中,大大加深了大家对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反对分裂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荣传统的认识。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好方法。通过事物之间的比较,得出的科学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产生很大的鼓舞作用和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邳州市议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