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战略。本文从确保不绝的生源、提高育人质量、增加就业率三个方面,论述了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可持续发展 生源 育人质量 就业率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1980年到现在,高职教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5年4月22日,教育部长周济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报告中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像湘西这样欠发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确保不绝的生源是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任何教育要持续发展,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有源源不断的生源。进入新世纪,尽管“优先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但“生源市场”不景气,政府热、社会冷,学校热、学生冷,仍是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笔者认为,这需要政府和学校联手奋斗。

1.政府采取措施,培植生源。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回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了明显进步,但轻视、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仍然存在,一方面是“用工荒”,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就业难的普通高等教育。尤其是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这种观念严重阻碍着本土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的形成。为改变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以培植生源,政府应当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人们转变观念。这种宣传的重点是使学生及其家长认识到,职业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劳动者脱贫致富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采取有力政策,如制定合理的、灵活机动的招生政策,增开招生渠道;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政策扶持,规范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制度等,促进人们转变观念。

2.学校积极主动,广辟生源。

近年来,各地高等职业院校运行的结果大不一,有的红红火火,有的艰难度日。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各自的主观努力有差别。那些办得红红火火的,大都走出了校门,走进高中,走进职业中学,走进中职学校,积极主动地宣传、广辟生源。由于社会上还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放下架子,深入到信息不太灵通的毕业生家庭宣传发动,不失为广辟生源的好办法之一。

二、提高育人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普通中学,学生报考大学时,总是希望进“好校”、“名校”,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何谓“好校”、“名校”?无非是育人质量高的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也是这样。同为一个地方的高职院校,为什么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却门可罗雀,虽进校入户发动也很少人有人问津?其中主要原因取决于学校的质量和声誉。一个名牌中专校长爱说的一句话:“凡是办学有特色、质量有保证、受社会欢迎的职业学校,不愁招不来学生,每年托关系的还是不少。”这是经验之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我认为应从如下两方面着手。

1.努力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毛主席曾说:“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育人质量的提高,主要要解决的也是教员的素质问题。只有教师的高素质,才有育人的高质量。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应有不同于普通学校之处,即应该是“双师型”的。所谓“双师型”,是指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温家宝同志《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的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鼓励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由此可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院校育人质量的基本保证。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坚决走产教相结合的办学道路。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要把学生培育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此就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教(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这一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所谓“产教相结合”,就是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一方面,学校要自觉从封闭走向开放,把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急企业之所急,教企业之所需,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另一方面,企业要从临渴掘井的窘境中解脱出来,把自己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同职业院校联系起来,从资金、技术、实习场所、职工录用等内容上支持职业院校办学。这也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形成“战略联盟”既是国家战略的导向,又是企业战略和高等职业教育战略的内在要求。

3.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育人质量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但绝不能因此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只有那些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双高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为企业所欢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确立还不成熟,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学会如何做人。为此,高等职业院校一要重视人文教学。人文教学是学生获得人文科学知识的主渠道,学校要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教学的需要。二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形式,校容校貌、校风校纪、优雅的人文环境,以及各种文体活动、专题讲座等,都能给学生美的熏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三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大课堂,它能在与人和社会、自然的交往中开阔视野,关注社会,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三、增加就业率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读了高等职业院校以后,“学到了真本事吗”、“好找工作吗”、“能挣大钱吗”,这些是家长和学生颇为关心的话题。据调查,职业院学校学生求学目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能够就业。可见,着眼于未来发展是影响高职学生选择的重要因素。如果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较高的就业率,就不会为生源问题而发愁,其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保证。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专业不对口,社会急需的人才供不应求,而不急需的人才是供过于求。二是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将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三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对工作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如何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率?笔者认为:

1.职校要面向市场,调整专业结构。

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经指出“职业学校的基础是完全建筑于社会的需要上”,这是完全正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学校办学一定要改变计划经济时期按计划办学的模式,努力构建面向市场的办学模式,注意研究劳动力市场,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做到迎合企业办职校,对接市场开专业,根据需求育人才。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不少专业设置过于死板,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加以调整。

2.企业要因岗择人,摈弃片面追求高学历的陋习。

从学历方面来说,企业的人才不应是平面的,而应是多层次的。高级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应当是高学历的,而大量的并不复杂的操作性人员,其学历要求就不应那样高,往往有高等职业教育甚至中等教育学历就完全能够胜任了,高了是一种浪费。企业要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录用不同学历的职工,不要盲目追求高学历。在这方面,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可考虑出台录用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

3.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以尽早就业为第一选项。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就业压力都会相当大。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放弃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在好工作和早就业二者之间发生矛盾时,应当放弃前者而选择后者。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在确保不绝的生源、提高育人质量、增加就业率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任务光荣而艰巨,仅靠高等职业院校单打独斗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落实国家的这一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10月28日.

[2]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11月14日.

[3]周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