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对聋人大学生“柔性管理”管理的策略

摘要:聋人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就业、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高校辅导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采取“以人为本,柔性管理,全方位渗透”的方法,抓住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做好教育引导心理疏导,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发掘他们的潜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约束力。

关键词:辅导员;聋人大学生;柔性管理;策略

一、“柔性管理”的含义

“柔性管理”是与“刚性管理”相对应的。“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制度、纪律和奖惩等手段进行管理。而“柔性管理”则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根据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观进行管理,采取非强制性原则,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发掘管理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尊重管理对象自身的特点,从人的心理、行为和形象等方面去实施,使管理变得具有情感性,具有亲和力,调动管理对象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以这种“柔性管理”方式进行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发掘自身潜力,具有深刻意义。

二、聋人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大学生相比相对较低,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依次是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抑郁等。 在情感上,聋人大学生普遍存在孤独感和自卑情绪。由于学习和心理方面的某些缺陷,聋人的行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行为容易受到挫折。普通学生存在沟通障碍,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孤独感。聋人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远比普通人更多,且难以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帮助,甚至常常受到厌弃与歧视,极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影响聋人大学生心理特征原因有主要有两方面:个体原因和社会原因。个体原因主要是由听觉障碍引起,聋人丧失了听力,靠手势语言和别人进行交谈,易造成他们的多疑心理。社会原因包括三个方面。①家庭因素。大部分聋人大学生的父母不懂手语,无法与子女很好地交流;②学校因素。聋人大学生中等教育是在封闭的学校环境中进行的,大多数是寄宿在学校,造成其生活、交往和社会能力相对较差;③社会因素。由于聋人大学生融入社会比较困难,加上社会上存在一些歧视和不公平现象,会更加伤害他们的情感,加剧他们的自卑心理和敌视心理。

三、聋人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学习心理问题。(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入校后脱离了原来特殊学校人盯人的管理机制,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明显不足,不会制订学习计划,明确阶段学习目标,呈现出茫然、模糊、机械的学习状态。(2)学习的合理科学性不够。缺乏主动性,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进入高校后,面对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尚不能更科学、更有效地合理安排时间,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3)学习期望上表现出较强的偏执心理。多数聋人大学生对进入高校学习能够改变命运抱有很高的期望,学习中“眼高手低”的倾向十分明显,忽视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的学习。

(二)情绪管理问题。聋人大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地理解他人和被他人理解,自卑和自尊相交织,无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身的残疾,容易多疑。处于青春期的聋人大学生,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愤怒、悲观。有研究表明,聋人大学生个体的偏激心理相对显著,存在自我评价不客观、自我发展目标模糊等问题,容易产生严重的悲观情绪和挫折心理。生活中,他们更易于接受聋人群体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召唤。

(三)家庭社会因素。1.家庭因素。类似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过度贫困、出现意外事件等不良的家庭环境,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异常,易造成孩子孤僻、抑郁、消沉或易冲动、粗暴、富于攻击性等不良情绪状态。2.社会因素。当今中国是一个开放、多元化的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竞争日益加剧。聋人大学生开始接触社会生活中一些消极、丑恶的现象,也会遭受社会上残疾人受歧视、就业难、工作中同工不同酬等问题,而由于自身生理局限、社会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看待问题的片面性,他们往往会义愤填膺、灰心绝望,感到无所适从,更加伤害他们的情感,加剧他们的自卑心理和敌视心理。

四、辅导员对聋人大学生“柔性管理”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残疾人教育事业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和责任、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应顺势而为,改善管理制度,配备专职辅导员,对残疾学生提供符合其特殊需要的特殊服务,积极了解聋人大学生的特殊需求,争取学校的财政资助对残疾学生的服务,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为聋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服务,树立“生命如花”的教育理念 。

(二)尊重差异,促进聋人大学生个性发展。首先要关注每一个聋人学生,体谅他们的生理缺陷,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相信他们的潜能。其次,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尊重他们的想法并且欣赏他们的。由于辅导员作为正常人和聋人之间还是有差别,不能完全体会他们的感受和思想动态,这要求辅导员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并且获得更多的关于聋人心理的知识,用更新颖、灵活的方式来管理聋人大学生。

(三)营造适合聋人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一方面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举办和聋人大学生相契合的学术讲座、召开名人论坛等,也要鼓励聋人大学生走上各式各样的“舞台”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激励聋人大学生走向社会,多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锻炼出不怕挫折,拥有平和心态的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提醒聋人大学生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和权益,宣传社会生存知识,同时净化聋人大学生的生活环境。

(四)调整教学管理方式,帮助聋人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高校要针对聋人大学生视觉特点好、直观记忆强、动手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探索出版适合聋人大学生身心及学习习惯的校本教材,采取他们喜欢的形式组织教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要重视社会实践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多开实践课,进行互动式教学,带领他们到职业教育现场开展实操训练,使他们真正掌握一技乃至多技之长,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使他们的大学生活焕发出勃勃生机。

(五)重视和加强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创设无障碍的物质环境,使聋人大学生所处环境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开展好奖、助、贷、勤、免、补等活动,让其真正体会学校的温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团活动。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自觉利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心理互助机制,为他们提供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

(六)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就业指导。高校也要有强烈的就业市场意识,善于“推销”学生,积极联系残联部门开展专场招聘,创造就业机会。聋人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把握政策导向,到农村到基层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要积极参加各项培训,丰富提高职业技能,为在工作中积蓄发展潜力或再次就业时寻找满意的工作打下基础。有一技之长的聋人大学生不妨树立创业意识,走个体就业之路。

【参考文献】

[1]傅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2011(06)

[2]王娟.聋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及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11)

[3]李华平.论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J].中国特殊教育,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