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补充手段, 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帮助。本文对 PBL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总结了医学微生物学PBL教学的特点、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PBL;医学微生物学;教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临床各科疾病几乎都与微生物感染有关[1]。《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对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类病原微生物形成初步的认识,但本课程知识点相对零散琐碎,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消化吸收较为困难,故易产生畏难厌学情绪。

PBL(Problem-base learning),中文解释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2]。PBL教学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神经病学Borrows教授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引入我国,为了改变学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老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本系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引入了PBL模式,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应对策略。

1 教学实践

本系的医学微生物学PBL教学,以臨床医学本科小班为单位(约30名学生, 分为3个小组)进行。分3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讲述讨论阶段、教师点评与课后思考阶段。准备阶段和课后思考利用课余时间,讲述讨论阶段、点评阶段在课堂中进行,每个病例为3课时(共120分钟)。

准备阶段:教师将《医学微生物学》中“化脓性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呼吸道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4个病例及相关问题提前2周交给学生,学生需要根据病例中提出的问题,自学病例的背景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并与组内同学进行合作和讨论,制作PPT课件。

课堂讨论阶段:学生先分组讨论30min,随机挑取每组的一位同学依照PPT课件讲解病例、回答问题,并对其背景知识进行讲述,可允许1名同组学生进行补充发言;发言完毕后,其他组的同学可提问,由该组学生回答;其后,学生可就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这部分的教学时间约80min。

点评思考阶段:讨论结束后,教师利用10min左右的时间进行点评,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不足及错误之处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同时对一些经过讨论仍不清楚的问题作为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进行自学。

2 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2.1 课堂讨论过分依赖网络

在课堂讨论中,很多时候病例里提供的信息会引发学生的讨论,遇到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们会用电子设备进行网上搜索,用最快捷便利的方式寻找答案。这种做法有一定的优点,但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学生不及时复习前期课堂讲授的知识,遇到讨论该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时仅靠上网搜索来应付发言,这样就达不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病例的背景知识。每个讨论课的教室里都备有一整套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书籍,供同学们查阅;如果遇到书籍无法覆盖到的知识点时,可作为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查阅学习。

2.2 基础课程教师缺乏临床知识

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PBL案例的编写由各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科室的授课教师共同完成的。有些基础医学教师虽有临床医学的教育背景,但长期脱离临床,在案例的编写过程中,对案例的仿真性和准确性的把握都与临床医生有较大差距。但是基础医学案例又不能完全依赖于临床医生,因为基础医学部分的案例讨论,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接触案例来复习学过的基础医学知识,因此这样的案例更倾向于基础学科,一个案例需要尽量涉及基础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因此,基础阶段的案例编写必须主要由基础学科教师完成,主编教师要注意相关学科和临床实践性知识的积累。而对于没有临床医学教育经历的基础医学教师,我们要求其跟班听课,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以补充临床医学知识。

2.3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同

病例讨论的主体是学生,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必须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3]。由于学生自身的个性和对于PBL教学法的接受程度不同,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差别很大。有的同学积极性很高,非常乐于参与和表现自己;相反,有的同学参与态度很消极,甚至整节课沉默寡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同时可以通过让同学轮流担任讨论主持人,对同学参与的情况进行调节。对积极表现的同学,可以通过鼓励其他人参与的方式,来控制过分积极同学的发言时间,但是注意不要打击其参与热情;对于消极参与的同学,可以适当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其发言,提高同学对于发言的自信心。

2.4 教师角色缺乏正确定位

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以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角色必然要发生转变,由过去“教学核心”转换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即由“教”师转变为“导”师。在PBL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本课程内容,还必须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因此,PBL导师培训至关重要。本系将教师派往上海、深圳等地的高校进行PBL导师培训,并定期请专家前来讲座,提高教师从事PBL教学的能力。

总之,通过PBL教学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将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将问题讨论学习法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将病例分析教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学科特点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大胆创新,方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婧,詹素云.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各论教学中的应用[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8):155-157.

[2]虎力,徐平.医学PBL教学评价现状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12(21):126-128.

[3]张颖,朱辉.PBL病例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1(16):933-934.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