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版文化的亚文化形态


  [摘 要] 出版文化有诸多亚文化,亚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为一种形态。与出版直接相关的亚文化形态有印刷文化、书评文化、书饰文化、版本文化、版权文化等,它们有的在出版的上游,有的在出版的下游;有的与出版互为因果,有的与出版相互依存。它们与出版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还不断地转化到出版文化之中,由亚文化变成为主文化。正是这些多样化的亚文化,推动了出版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正是亚文化的存在,才使出版文化具有无限的张力与活力。
  [关键词] 出版文化 亚文化 形态 内涵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9) 02-0124-05
  出版文化的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它与主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版文化的主文化和亚文化不仅相互补充、相互转化,而且主文化和亚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分化、不断整合,有一部分形成为比较稳定的状态和结构[1]。那些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状态和结构且有自己特点的亚文化,应该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就出版文化而言,印刷文化、书评文化、书饰文化、版本文化、版权文化就是出版文化的亚文化形态。这些亚文化形态,有的在出版的上游,有的在出版的下游;有的与出版文化互为因果,有的则相互依存。
  相对于出版文化来说,它们是亚文化,而撇开出版文化,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又是主文化。因此,厘清出版文化的亚文化形态,对于研究出版文化乃至出版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文化形态的角度对出版文化的亚文化作一些探讨,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1 印刷文化
  印刷术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发明的技术,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印刷术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成为传统出版业中的重要一环,造字、镂金、制笔、研墨、造纸等奠定了印刷的物质基础,制陶、雕印、刻石、捶拓、染帛、模像、凸版印花等提供了印刷的技术条件。“印刷术是以反体文字或图画制成版面,然后着墨(或其他色料)就纸(或其他表面),加以压力取得正文的一种方法。这里所说的以‘反体’取得‘正文’乃是印刷术发明的一个基本原理;无论是中国传统的雕版或活字,或是西方凸版、凹版或平版,基本上都是应用这个原理而产生的不同方法”[2]。印刷术是为印刷物件而发明的专门技术,印刷术的广泛使用,在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印刷品的同时,又产生了印刷器物、印刷技艺、印刷组织、印刷观念、印刷制度、印刷传统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有着共同内涵的文化形态,即印刷文化。
  对印刷文化的理解,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看法。有的把它理解为印刷活动中所产生的文化及其印刷品所包含的文化,如称印刷文化的主干部分“由器物文化、技术文化、制度文化、行业组织文化、信息文化等要素构成”[3]。有的则把它直接理解为印刷品所包含的文化,“所谓印刷文化主要是以文字印刷物为载体的文化。它们见诸报刊、杂志、书籍等,著作、文章是其基本存在方式,文字的写(印)读是其基本的信息过程”[4]。还有的认为,印刷文化代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代表一种个人化的存在方式,具有精英化的特点。“将印刷传媒定位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機构,是理解印刷传媒发展演变及其现状的重要认识论基础”[5]。这些对印刷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把印刷品所包含的文化纳入其中,因而内涵都很宽泛。
  我们认为,印刷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文化,有着一般文化的共性。作为出版文化亚文化的印刷文化,又有自己的特性。这里,我们所说的印刷文化,不包括印刷品所印出来的文化内容,而仅指印刷活动中所产生的文化形态。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印刷文化就有特定的内涵。第一,印刷文化具有印刷的物态性。印刷从产生之日起就与印刷工具、印刷设备、印刷物品等物质联系在一起,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为一种具有一定共同特质的印刷物质形态,成为印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印刷文化具有印刷的技术性。印刷与技术与生俱来,印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革新、不断进步,形成了特有的技术文化。即使是那些被淘汰了的技术,作为历史的存在,也是印刷文化的一部分。第三,印刷文化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在文化的大系统里面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形态,印刷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子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印刷文化里面又有若干个次子形态。无论是印刷的物质文化形态,还是印刷的观念文化形态;无论是印刷的制度文化形态,还是印刷的行为文化形态,都有一定的传承性,即都是从源头开始,一步步发展,一代代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出版印刷业面临着新的转型,取而代之的必将是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生产链的延伸。印刷业的数字化革命,将使印刷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新的印刷业态产生新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形态,因此,印刷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存在着分化和整合。
  2 书评文化
  书评原本是一种评论性的写作文体,通常是对所评图书作概括性的介绍、理性而独到的评价和恰如其分的推荐。它既是一种缘于图书的创作,又是一种对图书的价值判断,因此它具有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和学术性的一些特点。书评能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能有效地促进图书的传播和文化的繁荣。书评的作用,首先是它的信息功能,也就是说为读者选择图书提供参考;其次是它的中介功能,即让读者在阅读之前有心理准备,以使阅读具有针对性;再次是它的导读功能,既为读者阅读图书提供参考的价值判断,又向读者推荐优秀的图书。
  书评的种类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种类。从形式上分,有独立性书评、文本性书评;从内容上分,有思想性书评、情感性书评;从写作上分,有介绍性书评、评介性书评、阐发性书评、描述性书评;从理论表现上分,有书业书评、专业书评;等等。
  图书产生以后,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必然出现各种不同的思想、看法和意见,有褒有贬,莫衷一是。于是,书评就应运而生。随着书业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书评也越来越繁荣,从书评作者到书评对象,从书评写作到书评文体,都有很大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书评是伴随图书的出版而诞生的图书评论或图书介绍的文章,它以图书为对象,实事求是地分析图书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书评与出版密切相关,出版人不仅要把图书编辑出版出来,而且还要传播出去,介绍给读者,而书评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中介。“书评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和高度,就出现了专门的书评人,出现了专门的书评书籍、书评杂志、书评报纸,出现了由书评而派生的书评讨论会、书评学会,开展一系列的读书、评书活动,并由此而产生一定的群众影响,形成一种文化氛围,造成一种书籍导向,塑造一种舆论基础,变成一种与出版文化相适应的文化形态,最后,以一种独立而自成体系的状态固定下来,形成了书评文化”[6]。书评文化是在读书活动中形成的对图书进行价值判断的观念、方式、方法、表现形态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