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印业交流新平台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jlr/yjlr201208/yjlr2012082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jlr/yjlr201208/yjlr20120821-10-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jlr/yjlr201208/yjlr20120821-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jlr/yjlr201208/yjlr20120821-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jlr/yjlr201208/yjlr20120821-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jlr/yjlr201208/yjlr20120821-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jlr/yjlr201208/yjlr20120821-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jlr/yjlr201208/yjlr20120821-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jlr/yjlr201208/yjlr20120821-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jlr/yjlr201208/yjlr20120821-8-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jlr/yjlr201208/yjlr20120821-9-l.jpg
  2012年6月28日,由香港印刷业商会和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联合主办的“沿海地区印刷业发展交流会”在东莞厚街召开,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于永湛、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黄玲、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陆长安、全军印刷协会理事长张根祥以及北京、上海、福建、浙江、广东、澳门等地协会约1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大家着力分析了沿海各地印刷业现状、问题及前景,诚恳地交流了政务创新、政策支持,研讨了不少典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案例,且充分强调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行业大势。会议最后,与会代表还共同见证了“6·28东莞共识”的诞生。
  
   6·28东莞共识(节选)
  团结创新,共谋发展
  今天的会议使我们倍感交流的益处。今后,我们将在自愿的前提下,每年在不同省市召开类似的行业交流会议,共商印刷发展大计。我们还要力争让更多地区参与其中,使这个交流会的影响力更大、代表性更广,从而成为中国印刷行业加强交流合作、增进团结友谊的最佳盛会。现在,北京、上海、广东、香港已同意并共同发起执行这项共识。
  在今天的交流会上,各区代表集思广益,擦出大量思想的火花。我们将辑录各区代表的见解成为会议专刊,并寄送至新闻出版总署及各地区印刷主管部门,向政府切实反映各地印刷业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让政府了解行业的心声,为政府与业界直接沟通架起桥梁。
  今天的交流会后,各地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未来将加强各省各地区在行业建设、技术交流、参观学习、职业培训、展会支持等方面的合作;开展组团互访、实地考察等往来,并互相介绍本地区内各类优秀典型范例的成功经验,促进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为推动全国印刷业迈向更高水平,为中国在“十二五”时期实现从“印刷大国”成为“印刷强国”的目标做出贡献。
  沿海地区印刷业发展交流会
  2012年6月28日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处长黄辉
  东莞是国内重要的印刷基地,一直凭借高质量的印刷产品和服务享誉国内外,目前东莞市共有各类印刷企业3189家,从业人员16.45万人,2011年印刷资产总额27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13亿元。
  去年,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在东莞厚街成功举办,有效宣传了“印在东莞”城市品牌。近期,全球最大的印刷集团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旗下公司凸版有余纸品有限公司签约落户东莞望牛墩镇,计划投资建设大型纸品工业园,这将更加有效地带动东莞印刷行业发展壮大。
  去年年底,东莞重新调整工业支柱产业,包装印刷业被列为特色产业之一,行业地位实现历史性跃进。其后召开的中共东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快文化产业培育和升级,为东莞高水平崛起构筑强大的文化产业支撑。
  未来一个时期,东莞将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好文化产业名城建设计划。
  一是协助相关部门出台并落实好产业扶持政策和其他优惠政策,认真研究即将出台的《东莞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用好用活5年16亿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二是先行先试,推进商事登记改革工作。作为广东省商事登记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东莞将以大朗镇为试点,推进企业登记注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比如从“先发许可证再登记”转变为“先登记再备案”,现在企业登记最快几个小时就可办完。
  三是加快落实简政强镇工作,目前东莞已向13个中心镇下放了印刷企业档案设立、印刷境外包装装潢印刷品备案、承印加工境外一般性出版物审批等多项权限。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黄玲
  据统计,2011年广东省共有印刷企业2万多家,约占全国总量的20%,从业人员接近100万人。印刷业的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约占全国印刷业总产值的20%。
  30多年来,高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为广东印刷业领跑中国印刷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广东印刷业还受到一些发展制约,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印刷业不仅面临外部需求下降的压力,同时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和劳动力、土地成本不断提高等困难。
  
  香港印刷业商会会长杨金溪
  由西方国家泡沫经济引起的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已接近四年,全球经济大环境不仅没有好转,反而陷入低迷;尤其是欧美地区,情况更差,欧债危机带来的冲击一浪接一浪,还有多少泡沫,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总体形势不乐观。在这种环境下,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印刷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而港资印刷企业由于主营出口业务,受到的影响非常大。
  面对欧债危机影响下的第二轮危机,香港印刷界普遍觉得,这一轮危机造成的局面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还要严峻:对外,受经济影响,部分港企的外单业务量已大幅下降超过两成,毛利率仅有10%甚至更低;对内,自2009年开始,用工成本普遍提高了20%以上,而且招工难也成为困扰企业的问题之一,人民币升值超过15%,再加上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原因,在内外双重压力的夹击下,从事出口业务的港资印刷企业感觉前进之路十分艰辛。此外,据业界人士透露,自2011年末,已有十多家在内地设厂的港资印刷厂停业,其中部分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因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被迫倒闭,也有部分企业觉得经营艰辛,压力太大,于是在清算后将公司关闭,宣布不再经营。
  现在情况看似危机重重,但我认为,目前的形势可说是危中有机,而且越大的危机,就意味着越大的转机。
  
  传统的出口目的地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方面经济不景气,导致需求下降、订单减少,另一方面企业资金链断裂,加上新媒体冲击,国际上已有不少印刷产业链上的巨头面临重大危机,还有一些印刷企业挣扎在生死边缘。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发达国家的印刷企业将延续这种状况,届时将有更多的印刷企业关闭,如此一来,“价廉物美”的发展中国家印刷业将获得许多机会。
  首先,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印刷服务,尽管因为经济原因,需求减少,但企业倒闭量比市场需求的减少量要多得多。这一部分剩余的需求,对具有优势的印刷企业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机会。
  另外,以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意识比较强,但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仅普罗大众希望能够购买到更便宜的商品,而且当地的企业为了生存发展,也必须寻找到具有更高性价比的供应商,把印刷订单交给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和企业去承接。
  纵观全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的印刷品在同等价格中质量最优,最能充分满足西方国家客户对产品价廉物美的要求。因此,预计其中一部分需求将流入中国生产,对香港乃至整个中国印刷行业来说是一个好机会。
  我们应如何把握这些机会?当前最重要的是抓紧时间“练内功”,印刷企业可遵循以下两个途径,强化自身,做好充足的准备,等待机会的来临。一是践行绿色印刷。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不仅是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还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从而提升竞争力,实现环保与效益双赢。欧美客户对从事外单的印刷企业,在认证方面要求很严格,绿色印刷有助于出口企业突破国外绿色壁垒。二是实现印刷标准化。这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率,提升印刷品的品质以达到国际水平,从而更容易获得客户的垂青。
  除了传统的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大家不妨将目光放远到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经济正迅速发展,比如金砖四国,还有南美洲的一些国家。这些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适当开拓发掘,将为印刷行业发展带来莫大的好处。随着中国的外交事业日益蓬勃兴旺,印刷业应该跟随政府“走出去”,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友好国家中寻找更多新机会。
  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会长陈均
  广东印刷业的现状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从发展态势看,广东的印刷业由高速增长期进入了平稳增长期。从市场结构看,国外订单业务量有所下降。从产业结构看,传统纸质出版物印刷的份额被挤占,包装装潢印刷业蓬勃发展,到2010年,广东包装装潢印刷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在全国包装装潢印刷业中的占比均已达到了25%。
  从行业业态看,突破传统思维的创新印刷开始发展,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有了转变传统经营方式的紧迫感,积极开拓新路子,努力寻找新的盈利空间。一是随着广东及全国制造业的发展,包装装潢印刷将成为传统印刷的一个持续增长点;二是可以向印刷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三是印刷电子、网络印刷、按需印刷、个性化印刷等,将成为新的拓展方向。
  
  
  澳门印刷业商会会长周绍湘
  澳门1999年回归祖国后,2003年开放博彩业。博彩业的开放带动了各行各业起步腾飞,澳门印刷业亦有长足的发展。据统计,在2000~2010年的10余年间,澳门印刷商引入本地的四色及五色新旧印刷机约20台,数量比2000年之前增加了四倍;至2011年底,CTP共约12台,在2004年之前澳门的CTP设备为零。
  澳门印刷业人力资源方面非常匮乏,印刷商在澳门回归后大力引进新设备,却因请不到相应的技术工人而使生产效率大打折扣。这种现象皆因澳门特区政府一直以来都没有开设印刷工业技术的培训课程,亦无鼓励在职员工去外地进修培训,加上澳门十多年来年轻的一辈都不肯投身于工业,印刷业变得人才凋零,现阶段还能够支撑印刷厂的日常运作,仅靠行业老板及一些年老的员工兢兢业业地维持,或是依靠政府批额输入内地工人以维持正常运营。
  经历2008年的金融海啸、2011年的欧债危机,国际经济陷入困境,香港地区的印刷商饱受影响,而澳门印刷业因为规模小,很少接外单,只承接本地区的印刷品,受到的影响较小。行内数据显示,澳门印刷行业自2003年博彩业开放以来,每年都有5%~8%的增长。
  国家于去年提出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倡议加大力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去年3月,澳门特区政府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了《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双方合作开发横琴岛。按照《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的规定,双方计划设立粤澳合作产业园区,面积约5平方千米,澳门特区政府统筹澳门工商界参与建设,重点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产业,推动澳门居民到园区就业,促进澳门产业和就业的多元化。
  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谭浩辉
  深圳印刷业的外向依存度非常高,去年工业总产值340亿元人民币,占整个广东省的22%,其中大约一半都是出口业务收入。所以,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的恶劣情况影响不小,深圳印刷业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
  根据深圳市印刷业的实际情况,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认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应该着眼于从产业的低端向高端发展,也就是以软实力为基础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所以,过去两三年到未来两三年,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都致力于开展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标准化为依托,促进行业进步;二是大力推进绿色环保印刷;三是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北京市印刷协会理事长任玉成
  2011年,北京有各类印刷企业1684家,比上年减少两家,主营业务收入27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673家,比上年增加3家,主营业务收入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7.1%。
  现状及趋势
  北京出版物印刷企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从2.8亿元降至1.5亿元,降幅达46%。利润数值的“异常”表现,初步分析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一是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印刷工价持续走低,这也是出版物印刷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二是国有企业改革成本较大,如北京某国有大型印刷厂,改革之后三家企业整合为一体,分流了大量人员,仅这部分费用就支出1.8亿元,对利润的影响显而易见;三是北京民营出版物印刷企业发展很快,一些企业经营得很好,如一家仅有三四十名员工的企业,年加工产值达九百多万元,扣除相应成本费用之后,利润应该还算不错。综合上述因素,利润统计数值此番剧烈的下滑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然而,市场格局的风云变幻使得以下趋势已然明朗化。
  一方面,规模以上出版物印刷企业集聚效应显著,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18家企业,业务收入共计40.26亿元,占据了北京出版物印刷市场40%的份额。比如彩刊市场,基本被盛通、华联、利丰雅高、国彩等五六家企业拿下,它们承印了北京地区700多个品种的彩刊,基本将彩刊品种“一网打尽”。而这个领域因受益于彩刊广告收入颇丰和国人消费理念的转变,发展势头强劲,按照期刊专业人士的说法,至少5年内不用为其前景发愁。
  另一方面,小型企业生存日益艰难。673家出版物印刷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有500多家,也就是说,80%的市场资源掌握在20%的企业手中。
  国有企业曾经是北京出版物印刷业绝对的主导力量,但这些年作为一个整体逐渐失去竞争力,归根结底还是体制的问题。因为体制原因,决策慢、经营机制不灵活,产权不清晰,责权不分,再加上背负沉重的历史负担,导致近年来,很多国有企业陆续以各种形式退出了印刷大舞台,他们中不乏一些曾经声名显赫、为行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企业。
  转型与升级
  IT技术的大发展确实对传统印刷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取代不了传统印刷。单就中国市场来看,比如报纸,可能在发达地区受些影响,但在边远地区,未来几年需求量可能还会有小幅增长。
  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方式的结合会是一种趋势,很多出版物印刷企业已经在关注了。前段时间召开的某数字印刷设备商的展示会上,出现不少出版物印刷厂厂长的身影,这种场面在两年前是很难见到的。
  数字出版对传统印刷的影响需要分两面来看。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去年数字出版总额为250亿元,其中移动平台收入100多亿元。但换个角度来看,这既是冲击其实也可能会带来商机,对出版社而言,如果数字出版物市场反应好,可能就会出版相应的纸媒体图书,数字出版亦能拉动传统印刷的发展。
  目前北京出版物印刷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即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延伸出版物印刷的产业链,与文化创意结合,拓展新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于特定的客户群体,做有特色的企业。总的来说,就是大企业要做强,小企业要做精。
  对于企业的转型升级,我的建议是,企业“一把手”要有跳出简单加工、开发自有产品的思路,其中有一个前提条件是针对服务对象,建立一支专业研发团队。从客观上看,北京印刷市场还很大,比如政府招投标,需求方可能就是对印刷品提出一些方向性要求,至于具体设计、内容安排等环节都交给印刷厂去完成,北京顶佳世纪印刷有限公司之所以常常能从招投标的高手对垒中脱颖而出,其设计队伍正是关键。按照标书要求,他们会设计出多种价位的多套设计方案,供标的单位选择,中标几率无疑大大提升。经营者需要动动脑筋,主动研究市场需求,不要停留在“找活”层面,多想想能提供哪些增值服务,在此层面上进行拓展,企业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另外,我们已经关注到一个很重要的动向,即在多媒体时代,出版印刷产业链条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内容为王”、出版社话语权最大、印刷企业亦有担当的传统产业链条相比,新链条变短了、各环节的分工模糊了,“内容与技术并重”成为多媒体时代产业链条的鲜明特征,一些出版物印刷企业已经开始从传统印刷服务提供商角色向技术支持服务商角色转变。
  凭借数字平台建设和数据库管理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数年的积累甚至超过了一些专业美术出版公司数十年的成果。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承印大量时尚期刊,目前来看,这类以视觉效果取胜的纸质刊物暂时不会受到数字出版太大影响,但该公司高层认为,不能忽视未来技术发展对行业的影响,应该尝试在多媒体产品方面做一些增值服务,新近推出了一种把纸质期刊电子化,放在类似iPad的终端设备上进行收看的服务。他们现在可根据客户要求在期刊视频文件上提供18种动态效果,如语音、互动的文字、3D旋转图、超级链接、flash的嵌入等。一些杂志社已经有获取这类增值服务的意向。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印刷管理处处长周建平
  
  2011年,上海共有印刷企业4000多家,全年印刷工业总产值689.5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03.83亿元,增长率达到17.72%;跟北京一样,上海印刷业的利润情况不太理想,2011年是70多亿元,增长了2.2%;工业增加值是200.0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0.98亿元,增长29.7%;对外加工贸易总额是69.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3.37亿元,增长50.50%。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分析上海印刷业的几个特点。
  一是上海印刷业的集约化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11年,上海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印刷企业有400多家,其中1亿元以上138家。这400多家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2011年上海印刷工业总产值的70%。如果往下延伸一点,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700多家,上海印刷业90%的产值是它们创造的。在印刷工业总产值提升的同时,上海的印刷企业数量在下降,这个状态非常好。
  二是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据着上海印刷业的主要地位,其中三资企业发展非常稳健。2011年,三资印刷企业数量为213家,占上海印刷企业总数的比例只有4.59%,但他们的资产总额达到281.86亿元,占上海印刷业资产总额的34.92%,工业总产值占上海印刷业工业总产值的31.01%。从2011年来看,三资企业的数量跟上年基本持平,但是总资产、净资产、工业总产值、从业人员等各项指标的增长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只有利润总额的增长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
  三是从数据情况来看,上海出版物印刷企业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就目前来看,出版物印刷的市场并没有减少,上海通过基金支持出版市场的幅度非常大,只是出版物印刷企业在战略上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即数字出版和纸质出版的关系。我非常赞同亚马逊公司的观点,目前“多重载体”间是一种增量关系,像刚才任理事长所说,新媒体的成长可能还会对出版物印刷有一定的拉动。在全国范围内来讲,只有上海是出版、发行、印刷完全分开,比如上海一家出版社,它的印刷活件分散在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所以这10年间,上海的出版物有50%是在浙江和江苏印的,并不在上海。
  2011年,上海出版物印刷企业是204家,占上海印刷企业总数的4.4%,新增企业4家,是所有印刷企业类别中企业数量增长幅度最小的,但还是增长了,没有下降,反而商业印刷企业数量有较大的下降。上海有一家专门印日本索尼、日立等品牌产品说明书的企业,原来情况非常好,去年开始面临订单减少的情况。还有一个数据比较重要,反映了上海出版物印刷的方向:2011年出版物印刷企业对外加工贸易总额8.75亿元,占上海印刷业对外加工贸易总额的12.57%,比上年的7.1亿元增加了1.6亿多元,增加了23%。也就是说,2011年有更多的出版物印刷企业承接了对外的出版物。
  四是包装装潢印刷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包装装潢印刷工业总产值546.39亿元,占上海印刷工业总产值的79.24%,比上年增加102.82亿元,增长率达23.18%。与此同时,2011年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对外加工贸易总额59.88亿元,占到上海印刷业对外贸易总额69.6亿元的86%,比上年增长58.7%。换句话说,上海包装装潢印刷开始向“外向型”发展。
  五是上海印刷业对外加工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1年从事对外加工贸易的印刷企业有286家,约占上海印刷企业总数的6.17%,与上年相比新增13家。
  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印刷发行管理处处长陈良练
  
  近年来,福建省印刷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福建省共有3173家印刷企业,印刷工业总产值近4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79家,其中超5亿元的6家,进入“2012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的有6家。3000多家企业中,外资企业174家,台资企业78家。目前产业集约化趋势明显,工业总产值不断增长,企业数量逐年减少。
  与此同时,海峡西岸印刷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涌现出厦门市、泉州市、福州市、漳州市等印刷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四地印刷工业产值占福建省印刷业总产值的87.75%。其中,厦门市有印刷企业70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4家,企业较为集中且规模相对较大;泉州市有各类印刷企业1300多家,但规模大的企业相对少一点。全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市印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平勋
  
  到2010年底,温州共有印刷企业2750家,印刷工业总产值220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温州印刷业的一个最大特点是,85%以上企业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去年年底,我在《印刷经理人》组织的“印刷业形势分析会”上也讲了温州的民间借贷风波,目前有3家印刷企业跑路,涉案金额约1.5亿元,但是现在这股风波带来的新问题是,鞋业跑了100多个老板,作为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行业,包装印刷企业的账要不回来,这部分资金得有两三亿元。现在企业都不好做,利润很薄,这些钱都是“真金白银”。
  温家宝总理去年12月到温州,到现在7个月了,温州情况到底怎么样?去年12月国务院出台文件,温州成为金融改革实验区,“实验”进行了六七个月,温州印刷业有点好转了,一是资金周转比较好了,二是企业中有些新举措,温州有8~10个老板组建了小额贷款公司,正在积极争取小额贷款公司向农村银行转化,他们当中还有人笑谈,要从“企业家”变为“银行家”。据了解,温州几家全国印刷百强企业都组建了小额贷款公司。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陆长安
  随着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市场的需求在下降,另外传统印刷受到了多样化媒介解决方案的冲击,所以现在从印刷机制造商到印刷企业都在问,市场没了,我们怎么办?数字印刷是否要替代传统印刷了?通过参观2012年的德鲁巴展会,我有一些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一、胶印技术不会被取代。现在每年从海关总署进口的胶印机都在1300~1500台,中国市场对胶印机有旺盛的需求。通过技术的改良,胶印机可以印短版了,还可以降低成本、扩充功能,更好地实现绿色环保等,胶印机本身也在更新、升级,并且拥有全世界范围内强大的产业基础,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不会被取代。
  二、数字印刷会得到快速发展。只要市场中蕴藏着短版、个性化等方面的需求,数字印刷就有生长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今后的编印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再加上数字印刷供应商技术的精进,软硬件成本不断下降,企业的接受度会慢慢提高。
  三、行业重组和融合进程会加快。这次德鲁巴展会上,海德堡、小森、曼罗兰三大国际胶印机巨头都和以色列的兰达签署了合作协议,随着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更为深入的融合,相信这种合作会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印刷行业当中。
  
  (本文按会议发言顺序整理)